走出三个误区推进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积极”转移

2016-01-07 08:06董建勇
政工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积极人格特质积极情绪

姚 俊 董建勇

走出三个误区推进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积极”转移

姚俊董建勇

积极心理服务理念有助于激发广大官兵内在的优势与美德,促进广大官兵形成符合军人角色的积极人格特质。从积极心理学理念出发,转变认知、融合资源、健全机制是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积极”转移须走出误区的关键。

心理服务;积极;误区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要关注问题与疾病,也要关注人的幸福、快乐,注重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挖掘,引发了心理服务工作者“积极”转移的反思。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要实现由消极模式向积极模式有效转移,须走出三个误区。

一、转变观念,走出“心理服务就是心理咨询”误区,打牢部队心理服务“积极”转移的认识基础

近些年一些部队的心理服务工作大多是在消极模式的指导下进行,目的在于掌握部队官兵心理动态,及时疏导心理困扰,避免因心理问题导致安全事故。这种“问题式”的心理服务工作,一方面忽视了心理学使普通官兵更加幸福、更加积极有力量的任务要求;另一方面,心理服务“救火员”的角色无助于广大官兵心理素质的提高;再一方面,心理服务工作重点放在官兵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缺陷,这本身就会对广大官兵形成一种不良心理暗示。基于这种分析,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要切实提高官兵心理素质,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须转换观念,走出“心理服务就是心理咨询”的误区,实现心理服务由消极向积极的转移。

一是转变“不求不助”观念,让心理服务主动走出去。要提高心理服务质量,就要改变“不求不助”的观念,既要针对官兵心理问题展开心理咨询、心理讲座,解决“治病”的问题,又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治病于未病,主动走出去,走进基层一线,去关注官兵积极情绪体验,培养官兵积极心理品质,放大普通官兵优势与美德,弱化其问题与不足,从而提高其自尊与自信,解决提高普通官兵“心理免疫力”的问题。

二是转变“个别式服务”观念,让更多官兵享受心理服务。心理服务工作既要解决个别问题,又要重视满足广大官兵“发展性”的心理需求,秉持积极的人性视角,创造积极的精神,提供积极的机会,肯定积极的价值,让广大官兵在感受积极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积极,给予积极,真正收获一种积极的力量,收获自身的成长。

三是转变“消极语言系统”观念,让“积极”成为心理服务“先验图式”。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要实现“积极”转移,就须破除那种“先验图式”,改变自卑、嫉妒、焦虑、狂躁等消极语言系统,换之以健康、勇气、坚韧、自信与爱等积极的语言系统。引导官兵改变以偏概全式、能力限制式等语言表达模式,实现积极语言表达对积极心理状态的强化作用,培养广大官兵勇敢、乐观、忠诚等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广大官兵的心理承受力。鼓励广大官兵在训练及执行重大任务中进行积极的自我内部对话,通过积极内部对话和积极自我暗示唤醒潜意识,能促使个体内心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也能提升个体自尊和自信。

二、渗透融合,走出“心理服务单打独斗”误区,营造部队心理服务“积极”转移的立体环境

积极心理学在内容上主要研究三个层面:积极的主观体验、个体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组织系统。其中积极的组织环境,能够对广大官兵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积极体验、积极认知方式和积极人格都与外部环境有密切关系,通过环境设计,引导广大官兵积极的情绪体验,唤起积极的行为,从而日渐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而积极环境的建立须要搞好资源渗透融合,走出“心理服务单打独斗”的误区,为实现部队心理服务积极转移营造立体环境。

方法上,搞好与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渗透融合。有效的教育应结合官兵需求,满足其被认可与尊重的心理渴望,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注意挖掘广大官兵固有的、潜在的优势与美德,创造条件让其优势成为特色亮点,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在日常训练执勤中,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官兵自身优势及资源,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并传授官兵积极的自我暗示、放松训练等自我调节方法,提高其化解心理困扰的能力。

手段上,搞好与各类媒介渗透融合。积极的宣传是心理服务“积极”转移的重要环节,心理宣传工作要更多地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积极心理服务工作中来,形成处处可及的积极心理暗示,促进广大官兵积极心理的发展。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可以利用宣传橱窗、广播等定期开展积极心理健康知识宣讲;要注重运用现代媒介,设立积极心理教育专题网页,通过开办“积极心理课堂”“励志心理电影”等专栏拓宽积极心理服务工作渠道;要积极探索官兵喜闻乐见、容易普及操作的形式载体,让积极心理理念渗透到广大官兵的日常生活当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积极的生活哲学,增强积极心理服务工作效果。

内容上,搞好与战斗精神培育渗透融合。《关于加强战斗精神培育的意见》指出,我军战斗精神集中体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加强战斗精神培育要坚持思想领先、训育一体、全面锤炼、结合渗透、改革创新的原则。战斗精神既是军人当兵打仗的职能意识,本身也是军人角色积极心理状态的体现,积极心理服务工作要结合我军实际,服务强军目标,着眼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精神的生成、强化与保持。一方面,充分挖掘并放大广大官兵身上展现的或潜在的报国情怀、军人的血性与胆识,从潜意识领域激发广大官兵的虎气,强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与“军人”的认知及情感链接;另一方面,加工制造和传播符合战斗精神培育又符合广大官兵心理需求的信息制品,形成军人为国为民、不怕吃苦的高频话语体系和高频形象展示。

三、健全机制,走出“心理服务空洞说教”误区,提高部队心理服务“积极”转移的执行力度

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由“消极”向“积极”转移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观念层面的反思与转变、资源上的渗透融合,还需要实践层面的创新与突破,走出“心理服务空洞说教”误区,避免积极心理服务工作流于形式,切实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帮助广大官兵认识其具有标志性的积极品质,并将其转化为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激发与强化其现有能力与潜在能力。

一是着手抓工具建设,建立积极的心理评估体系。

目前评估广大官兵的心理状态主要是靠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实现的,自评主要是通过量表测试来完成,他评主要是通过领导、战友、心理专家对个人的典型行为、表现材料进行有效等级鉴定来实现。但是这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估体系是以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个体为出发点,从而忽视了一个人身上的优秀特质,更忽视了大多数处于常态下官兵追求幸福、追求卓越的心理需求。因此,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应采用积极的心理指标,应用积极的心理测量技术,从积极的角度观察和评价广大官兵。于是,制定出从积极发展的角度,符合军人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意志品质的心理评定标准和测量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注重方法新定位,以积极体验催化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情绪体验,这种积极体验主要包括对过去的生活感到满足、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愉悦、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并且它能激发人的认知潜能,使个体充满勇气和力量去践行积极的行为。当个体的积极行为不断被积极情绪体验激发,不断被强化而成为一种稳固的行为方式时,积极的人格特质就形成了,而积极人格又是积极行为的内在决定机制。因此,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应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方法,探索符合部队积极心理建设需求的手段与途径,设计情景、创造条件触动广大官兵情感与心灵,培养其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催化积极人格特质。

三是用动态代替静态,建立心理成长档案。通过不断地强化广大官兵的积极情绪体验,激发其积极行为,促进其积极特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那么官兵心理档案就不该是一次性的结果评估,而是应随着官兵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动态发展的。可以采取定期记录官兵心理状态的制度,这样一方面可以掌握官兵心理发展动向,为其后续心理培育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定期记录也是对广大官兵努力与进步的一种认可与强化,让其体验积极情绪,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作者系空军第一航空学院讲师】

E0-051

A

猜你喜欢
积极人格特质积极情绪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述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