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峰
参与体验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印象,从而内化知识的吸收。但从目前来看,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参与体验学习,虽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突出,但教师设计的情境与体验活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参与课堂的频次、人数不足等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本文结合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如何运用参与体验模式,让教学更精彩。
一、情境体验,诱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感极容易在情境中产生,学生个体之间及学习小组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极易形成。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定的情境,诱发学生参与体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起来。教师设计的情境要足够吸引人,要能够带动起学生的体验学习情绪。在情境呈现方式上,教师要多思考,多优化,尽量站在学生角度优化情境创设,以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春节和圣诞》这一课时,教师以情境体验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出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营造学习氛围,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歌曲播放功能,播放歌曲《新年好》,让学生徜徉在欢乐的新年氛围中。对于新年的很多思考也因此出现,学生急于表达自我的情绪迅速被调动起来。教师发问:“《新年好》这首歌曲是关于什么节日的呢?”很快学生回答是春节。教师此时说:“让我们一起看着多媒体大屏幕,感受一下我国不同地方的春节庆祝方式。”屏幕上出现舞狮子、放鞭炮、贴春联、挂中国结等场面,学生的参与体验兴趣激增。此时,教师可如此继续互动:“你所知道的庆祝春节的方式有哪些呢?”有学生说吃团圆饭,吃饺子;有学生说一起贴对联,大红灯笼挂起来,开心过节;有学生则说在窗户上贴剪纸。师:“非常棒,那你们想不想了解西方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节日呢?”(引出圣诞节,诱发学习兴趣)此时,音乐响起……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从学生角度设计不同的体验情境,音乐、图片相互交织,学生的兴趣不断高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活动体验,营造活跃氛围
品德与社会学习需要的不是被动式理论的灌输,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教师可以提供众多具有体验式、互动性的活动,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发现,以更高的效率、更真切的感受去领悟课堂教学。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也可以设计情景体验活动,还可以设计辩论活动等。无论哪种活动的设计,教师都要遵从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品德与社会》学习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带动学生参与课堂。
例如,在孩子们学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我来做市长》时,就可以要求孩子们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体验中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活动名称:我来当市长。活动要求:每一位竞选市长的同学,都需要准备一份施政纲领,进行演讲竞选。为了营造活跃的互动氛围,台下的学生需要仔细听竞选演讲,并依据演讲内容提问,而“参选市长”则需要现场解答。学生轮流竞选完毕后,由学生投票选出心目中的市长,由此产生新一任市长。在投票时,为了模拟逼真的场景,教师现场提问学生为什么投票给某某同学。这个活动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都积极参加到竞选活动中,现场异常热烈,品德与社会课堂走向高潮。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在学生学完本课相关知识后设计“竞选市长”的活动,设计多个互动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从而促进精彩课堂的构建。
三、实践体验。强化教学效果
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为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对学生自身及其所处环境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教师所设定的主题下自主探究,在扩大自我视野的情况下,处处留心,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地球在发“低烧”》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实践体验活动,取得很好的活动成果。地球发“低烧”不仅对于温度有影响,对于地球其他方面也有重大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干旱等。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当地为例,合作探究地球发“低烧”对于当地的具体影响,调查分析出“发烧”的“症状”、主要表现、对生活的影响。又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身边的变化》时,教师要求孩子们先行观察,让他们联系自身、采访长辈等获得一手资料,选取恰当的视角,通过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如手抄报、多媒体PPT、手绘画等将家乡的变化展示给大家。又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跟着唐僧去西游》时,就引导孩子们设计过关卡游戏,关卡就是唐僧西游经过的重要地点,孩子们苦思冥想、积极合作,最后教师选择最合理的游戏路线图展示给大家看,对表现比较优秀的孩子进行激励。
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各项潜能得到挖掘,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习也变得丰富有趣,因而更加主动融入课堂学习,促进自我提高。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的机会,通过情境设置、课堂活动、实践延伸,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促进自我提高,生成个性精彩。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