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与培育研究

2016-01-06 01:16陈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20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陈佳

[摘要]微时代微媒体的应用创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但微媒体信息传播环境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当前有必要探究微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法和路径,以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0-0043-02

“微时代”即以微博、微信、微网站、微视频等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并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微时代的到来,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崇尚新型媒体,喜欢追求标新立异、乐于发表所思所感来“秀”自己的个性特点,大学生作为微时代微媒体的高受众人群,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越来越受其深刻影响。因而,深刻认识微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新境遇,开拓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路径,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面临的新境遇

微时代的信息传播技术、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的日益现代化和多样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机遇

1.创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和路径

在微时代,互联网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移动设备,大学生是使用这新媒体的主要群体,这就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契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教育者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观注入其内,使其成为除课堂阵地外的主流价值观的“第二传声筒”。如加强校园官方微博建设,把官方微博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采用贴近学生的大众化、平民化的网络语言,推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微时代信息传播内容的立体性、生动性、及时性,为大学生提供了随时浏览、评论、转载、互动交流的便捷,营造了实时秀个性、发表观点、宣泄情感的数字化环境,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本身变得更有感染力、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

提高针对性是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好大学生的认知习惯、思想动态等。而微时代网络信息的传播是在双边甚至多边互动中得以进行的,为教育者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平台。教师利用网络信息的交往,通过博客、微信、QQ等方式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等内容,从而针对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议程设定和教育引导工作,例如近年来,在汶川大地震救灾事件、保卫钓鱼岛事件、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微媒体与学生进行时事新闻、热点话题的讨论,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国家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也特别强调,“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这些文件的出台以及党中央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给当前加强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挑战

1.媒介信息真实度的不可控性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网络媒体信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其强大功能发布一些极端、反动和错误的思想观点,向大学生渗透西方价值观念,传播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言论,这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大学生对国家和执政党的信心和拥护。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些网站社会诚信缺失,职业道德下滑,在网上编造和传播谣言,各种炫富、炒作现象,也给发展中的网络环境和内容注入了一股腐败、低俗之风。

2.媒介信息价值选择的多样化消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

在“人人都能发出声音,人人都能被关注”的微时代,利用网络媒体和现代手机强大的智能功能,微博、微信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地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传播到网上,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发送到网上,这些信息还可以通过“关注”功能迅速扩大传播范围,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号召力的社会舆情。微时代教师和课堂不再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唯一渠道,对于沉溺于网络世界的他们来说,可以凭自己的主观喜好和意愿,在网络世界里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言论导师”,因此,“在一个价值多样化的时代强调权威,要比在以往任何时代都困难得多。”这一现象势必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

3.师资队伍的缺乏制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微时代微媒体的“评论、转发、关注”等基本功能,形成了独特的树状的对话结构,带来了自媒体平台舆论呈几何式增长,各种言论充斥其中。因此,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能力,能在纷繁复杂的网络媒介信息中甄别和选取具有时代价值和教育价值的信息内容,对于网络媒体中热议、持续发酵的社会热点、焦点等问题,进行正面关注、评论和引导。

二、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引导机制

微时代的信息化发展和进步,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也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思维、转变思想,利用好微时代的新兴媒体,积极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endprint

(一)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培育大学生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碎片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要求我们正确解读和识别媒介的信息时,必须具备“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这样才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媒介,理性参与信息的传播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因此,高校应发挥教育功效的引导作用,培育大学生自我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通过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让学生能够了解媒介属性、特点、运行模式和对个体、社会的影响,推动学生与网络媒介的良性互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微理念”,抢占“微阵地”

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也生动的说明了“宣传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在当前复杂的网络舆情环境下,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占领网络阵地,用指尖传播正能量,弃大众传媒不良信息之“危”,扬其社会正能量报道之“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竭力挖掘用微博、微信、QQ等网络媒介开展教育工作能带来的优势,自觉树立“微理念”,抢占“微阵地”。一方面教师通过在微博、微信、QQ等精心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关注他们政治情绪和政治意愿的表达途径,并积极有效的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另一方面教师主动关注青年学生的“微留言”,了解他们思想的“微动态”,对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予以评论和引导,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和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细致入微的互动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生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搭建“微平台”,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舆论

微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积极搭建“微平台”,加强舆论阵地建设。一是增强校园官方微博的建设,把官方微博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注重人性化的表达,即要摒弃官方话语体系,采用贴近学生的大众化、平民化的网络语言,推送微博内容。同时并注重发布原创微博,选取大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增加亲和力和个性化,以适合大学生网络浏览和表达习惯,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在学校网站增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专栏,报道各个大学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并定期更新,保持信息的时效性和权威性,随时供学生访问和浏览,帮助大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

总之,微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发挥着重要影响,微媒体这个平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去充实,哪些非社会主义的、形形色色的思想糟粕就会侵蚀,所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因此,主动探索和创新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和新途径,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其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封丽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