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视角下内向型双语学习词典的译义原则*

2016-01-06 23:16
辞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词二语词典

黄 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广州 510420)

一、引 言

“词典释义历来是辞典理论研究所关注的课题”(曾东京,丁青2007:69),因为释义是词典编纂的灵魂,是词典微观结构的核心部分。词典编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释词义。(Béjoint 2001:6)词典编纂者要做好释义工作,必须把握一些必要的原则。然而,迄今为止,词典释义研究大多是针对单语词典编纂而言的,而双语词典的释义研究却相对薄弱或者说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魏向清2005:5)严格来说,双语词典不涉及释义,不必用释义的形式去分析词目词的语义成分,而是用目标语去翻译原语词(词目词),即译义。它与单语词典的释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章宜华2002:63)

我国的内向型双语学习词典是为母语为汉语的用户学习外语而编纂的工具书,就其类型而言应属于积极型词典。一般来说,积极型词典收录和详尽解释积极型词汇,通过全面描述二语核心词汇系统的语义结构和功能特征,帮助用户得体自如地使用语言,提高其语言的理解和产出能力,促进二语词汇的习得。因此,积极型双语词典的译义原则应体现二语学习性特征,能预期到学习者的二语理解和产出的需要。

目前基于双语词典译义的研究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寻找目的语的概念等值词。(章宜华2007:294)本文通过对传统双语词典译义原则的缺陷进行评述,提出内向型双语学习词典的几条基本译义原则。

二、传统内向型双语学习词典的译义原则及其不足

1.传统内向型双语学习词典译义原则

传统内向型双语学习词典的译义多注重词典用户的解码需求,忽略了二语用户的编码需求,其译义原则多体现在为实现解码需要而制定的对等或等值原则上。对等原则强调的是单个语词的对等,在词典中表现为目的语译文与源语词目词之间的语义对等。

早期的双语词典一直遵循对等原则。从公元前2340年世界上第一部词典诞生开始,双语词典的编纂就开始了这种对等词编纂的范式。对词典语词对等的理论研究则始于Zgusta(1983:404):“双语词典的基本目的是在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与另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之间找出意义相等的对等词。”自此,双语词典理论界就一直遵循着Zgusta 的对等论原则。(Al-Kasimi 1977;Tomaszczyk 1986;Svensén 1993;Admska-Salaciak 2010;罗志雄1993;张柏然1993;黄河清1994;马秉义1996;林克难2008 等)词典学界对于双语词典的译义研究基本围绕着两种语言的对等词展开,对等原则成为了双语词典译义的主要原则,找寻合适的对等词是双语词典译义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因而双语词典学界探讨最多的是双语词典词目词与对应语词的各种对等关系、提供对等词的诸种方法、翻译对等词的原则等问题。由此可见,基于对对等原则的遵循,双语词典编纂落入了翻译对应词的固定模式。(Hornby 1986:207)

2.传统内向型双语学习词典译义原则的不足之处

近年来,诸位学者对双语词典的对等说提出了异议。黄建华(2000:43)认为,双语词典的编者今天如果仅满足于寻找对应符号的研究就很不够了。今天的编者不仅应致力于“求同”,更要努力揭示“同”中之异。雍和明(2003:191)指出,双语词典不仅仅是提供可嵌入的对等语。仅提供目的域对等语的做法并不完全有助于生成或解读语篇。魏向清(2005:28)则认为,双语词典译义的目的不应该局限于对译出单个孤立静止的对应词汇单位,而是应该构建一个网络形状的动态对应系统。

传统内向型双语学习词典的对等原则过于注重双语词汇之间的孤立对等,在译义方式上无法满足二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四点不足之处:

(1)对等原则以孤立的词为基本等值单位,忽略了译义中心词与语境之间的多层关系。传统双语词典的译义是静态的去语境化的词义,只处理被译义词的概念特征,注重语词概念的等值,将词义独立于一切语境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语词在语境下使用才有意义这一基本前提。而实际上,译义中心词与其核心语义限制成分之间存在着语境依赖关系,如:值—属性,值—事件,值—工具,事件—角色等等。

如法语中sortir 一词在表示“(某人)陪(某人)外出”的含义时具有“值—事件”的限制关系,即sortir 事件依赖的主语和宾语语义角色各有不同:主语陪同者(qn)为一般的人,而宾语被陪同者(qn,animal)则被限制为“老幼病残等需要帮助的人”和“宠物”。因此“身体健全的成年人”不能作为被陪同者进入sortir 的宾格语义角色中。

而《新世纪法汉词典》《新法汉词典》对该词条义项的译义均为对应词:“带出去、领出去、陪出去”。这种对应词译义方式未能对sortir 的“值—事件”关系进行限制说明,学习者在查阅该译义后,容易望文生义,造出如“Il sort son ami(他带朋友出去)”这样的错误句子。

由此可见,传统词典孤立的对等方式将词义独立于语境,割裂了语词与其所依赖的语境成分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对语义的完整描述,因此也无法反映被译义词的语义实质和全貌,更无法帮助学习者根据情境条件选择恰当的词进行交际。

(2)对词条的译义部分过度关注,忽视了语词是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的统一体,忽视了词条微观结构中其他信息部分的重要性及其与译义的关联度。

词目词作为核心功能词,是用户查询的窗口。而词条的语音、形态、句法、搭配、汉语译义、例证等则从各个不同层面揭示词条的意义信息和语词的使用功能,是表述二语词汇功能及结构特征的有效手段。

传统双语学习词典中词目词的译义和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很多双语词典(如《法汉汉法词典》等)仅关注译义部分,只给译义对应词,既无例证又无搭配,忽视了译义之外的释义各组成成分的重要补充作用,导致译义和释义其他部分割裂开来。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学习者对语词的误用。

如法语descendre 在表示“送(某人)”时指的是用车把某人送到(某处)。《法汉词典》对descendre 的译义仅提供译义对等词“送到,伴送到”。由于该译义既无例证也无对该动词的搭配及用法的提示,学习者很可能会错将“我们一起散步,然后我送他回家”翻译成“Nous nous sommes promenés ensemble,et je l’ai descendu chez lui”。

有些词典虽提供了搭配和例证,但却十分随意,和译义关联不够紧密,无法反映语词用法。如《新世纪法汉大词典》bouger 词条义项“动、移动”下给出的例证是bouge-toi de l,该例证表征的自反动词se bouger 的用法,却被放置于bouger 义项下,可见其例证提供的随意性。

忽视语义微观结构的整合能力无疑将影响学习者对语词意义的查询和对语词的整体认知,不利于学习者习得完整系统的语词知识。

(3)忽视了词典中观结构的整体译义能力,将语词译义局限在微观结构中,和词典语篇割裂开来。目前很多双语词典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词译义的微观结构质量上,对中观结构不够重视。中观结构未能体现语词之间的关联,词条之间、词条和其他信息之间的参见结构不够醒目,功能不够突出。

笔者调查了国内四部主流法汉学习词典(《新法汉词典》《新世纪法汉大词典》《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罗贝尔法汉词典》),发现这些词典均着重于对微观结构的描述,对中观结构的功能不够重视。这四部词典均未对语词的语义场特性进行描述,缺乏对主题信息的语义关联信息。此外,前两部词典完全没有设置参见结构,忽视了中观结构的译义能力。后两部词典虽设有同义参见,但对同义范畴的聚合力不够,没有形成以原型为核心的同义范畴集合系统,因而在同义参见方面呈现出不一致性,没有真正发挥聚合语义关系、组构二语认知语义网络的功能。

这种忽视语词关系网络的释义方式对那些不具备母语语义网络认知的非母语者正确使用语词有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其形成像母语者一般的对语词网络关系的正确、快速的认知和联想。

(4)传统双语词典的译义往往是参照原版词典的一对一翻译,而原版词典往往是为学习母语的本族语者而编纂的,其编纂原则、方法、目的、内容等各方面并未专门针对中国的词典使用者,其设计特征也无法反映中国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需求,不能凸显国别性特征。汉语和其他语言之间存在语言差异性,中国学习者的二语学习也与其他国家的不同,有自己的学习特征和认知需求,而传统双语词典却未能基于对学习者语料库习得偏误的分析,针对中国人的学习难点进行译义,因而不能满足中国学习者特定的查询需求。

如《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中faire 的一个义项“接副词(表示比较)”下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L’aspirine fait plus qu’un grog. 阿司匹林比掺热糖水的烈酒(格罗格酒)更管用。这一由原版词典直接搬过来的示例对法国人可能易于理解,对中国学习者来说却实在让人不知所云,因为学习者对格罗格酒不够熟悉,更不明白阿司匹林和格罗格酒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因而无法透彻地明白该例的含义。这种缺乏国别针对性的例证很显然不适合学习者对faire 一词的学习需求。

又如,法语中accompagner 一词指“(某人)陪(某人)去(某处)”,而汉语的“陪”则既可指“(某人)陪(某人)去(某处)”,也可指“(某人)陪(某人)在某处(活动)”。而《罗贝尔法汉词典》将accompagner 对译为:〈人〉陪着。未指明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学习者造出“J’accompagne ma mère la maison. ”(我在家陪妈妈。)这样的错误句子。这些因语言差异而凸显的中国学习者的习得难点在目前的法汉词典编纂中并未得到体现。

三、以用户为导向的新型内向型双语学习词典的译义原则

传统双语词典译义注重单个语词本体的意义信息,大多以提供词目对等词的方式来表明基本意义,对语词的语境及用法信息重视不够。学习者以学习语言为目的查阅词典,他们期望从词典中获得比较系统的语言知识,包括语义信息、语法信息和语用信息。学习型词典应基于用户视角,重视用户的需求,在词典译义中应体现这些学习者需要的信息。积极型学习词典的出发点“就是以最佳方式,从多角度,多层面提供词语的语法、语义和语用信息,以便读者能在词典的帮助下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章宜华2002:89)。内向型双语学习词典的译义要揭示语词的使用环境、使用结构、特征和功能,帮助学习者正确得当地使用语词。

因此,要改进目前国内主流双语学习词典的不足,满足学习者的习得需求,内向型双语学习词典译义必须遵循以下两条主要原则:

1.关联原则

框架语义学(Fillmore 1982)和联结主义理论(McClelland 1988;陈万会2008)认为,语词表征的经验概念范畴表现为被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认知语义框架。要理解一个概念范畴中的任何概念,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概念语义网络结构为前提。要激活基于语义网络的知识节点,必须理清语词之间的网络关系。因此,习得二语词汇并非仅仅是习得单个的语词本身,而是习得与语词相关联的所有概念结构以及语词的所有语义表征及其与语义网络中的其他语词之间的关联。

双语词典译义要模拟人们对语词的概念认知模式,必须把握关联原则,模拟自然语言使用语境,创造自然交际环境,促进二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双语词典译义的关联原则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1)语境事件相关性:以事件为核心,以用户的知识需求为基本导向,在语义框架下进行语词的译义,在译义中展现事件框架中心元素和相关角色成员之间的事件—角色,值—事件,值—工具,值—属性之间的关系,凸显语词使用的语境。

(2)语义整体相关性:应从整体的角度考察语词的微观译义,词条中的各种信息项之间并非孤立无联系,应该从语言的各个层面揭示语义信息。完整的词典微观结构的译义框架应包括:形态意义模块,概念意义模块,语义分解模块,句法意义模块,语用意义模块,语义网络模块等结构单元。(章宜华2009:253)各语义模块之间应该互相关联,以被译义语词为中心,注重彼此的衔接和互明性,避免重复、冗余、晦涩和不相关;对语词的译义效果应达到最大关联,使得用户根据语境进行推理的认知努力达到最小。

(3)结构相关性:各语词之间应通过中观结构构建词汇信息和语言知识信息的各种关系网络,建构二语语词之间的有效语义网络,形成具有聚合关系的义群:如同反义词群、结构群等,体现本族语者大脑心理词库中的语义关联,给二语学习者提供语词使用的正确语境,使其通过对词典中观结构的查询,建立语词语义之间的正确关联,在不同语境中得以选择合适的语词进行合适的话语交际,有效达到二语语言习得目的,实现二语交际能力。

根据关联原则,我们试对descendre 一词和以arriver 为原型的同义范畴词组做如下释义:

descendrev.t (qn)descendre (souvent en voiture)(qn)(un endroit)(某人)(用车)送(某人)到(某处):J’appelle un taxi et ai descendu mon ami chez lui.syn.déposer v.i.

该词条的释义通过语法和语义框架、释义括注和例证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一体化凸显了事件(descendre)—角色(qn 作为主格和宾格)、值(descendre)—工具(voiture)之间的关系,并形成语境事件和语义整体关联性,通过同义关联网络(descendre,déposer)与同义范畴群形成结构相关性。

arriverv.i1(qn)arriver (un endroit)(某人)到达(某地):arriver Paris 到达巴黎syn. atteindre v.t atterrir v.t,parvenir v.i.

atteindrev.t 1 (qn)atteindre (un endroit)(某人)(通过努力)到达(某地):atteindre la ligne d’arrivé 到达终点syn. arriver v.i

parvenirv. i (qn)parvenir (un endroit)(某人)终于到达(某地):Plus de trois heures durant,nous parvenons assez péniblement au sommet. 三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费力地到达山顶。syn. arriver

上述例子用关联原则对arriver 同义范畴词群实现的释义,使得这组同义词在语义事件(通过黑体凸显语义原型、通过括注说明事件—属性关系来呈现语境区别性、语义整体(标注词类、通过搭配凸显语法和语义角色、通过例证进一步补充强化同义词群之间的区别性)、同义关联(通过同义参见形成结构关联)等方面的相同性特征和区别性特征被显化,从而有助于学习者从同义词群整体了解每个语词个体的准确意义。

2.国别针对性原则

学习二语总是在与母语的对比中进行的,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在学习二语时有其自身的特点。内向型双语学习词典主要针对中国的二语学习者,因此应针对这一特殊国别群体的学习需求和认知难点进行译义。

内向型双语学习词典的译义特征和结构编排应根据中国学习者习得二语的心理概念表征、认知特点、认知过程及其中介语偏误特点,凸显针对中国学习者的二语习得难点。对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差异和文化差异,二语习得的难点和语言文化误区应予以凸显,尤其要加强对学习词典各类语用标签的标识和说明,对中国学生容易混淆的同近义词或同形异义词等也应给予辨析,给出错误警示或用法提示。

如我们对前述《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中faire 的其中一个义项:接副词(表示比较)做如下释义:

fairev.i 后接副词(表示比较):La vie saine fait plus que les médicaments.健康生活比吃药更管用。

该例证显然比“阿司匹林比掺热糖水的烈酒(格罗格酒)更管用”更易为中国学习者所认知。

又如,针对中国学习者对accompagner 的错误认知,应纠正该词条对应词的错误译法,给予正确的翻译并予以凸显,加之以合适的例证和语言警示以强化正确的认知。我们的建议性释义如下:

accompagnerv. t (qn)accompagner (qn)(un endroit)(某人)陪(某人)去(某处):Il acompagne son fils l’école. 他陪儿子去学校。注意:accompagner 和tenir compagnie de 的区别:accompagner 指陪(某人)去(某处),而tenir compagnie de 指在(某处)陪(某人),如周末他在家陪妈妈:Le weekend il tient compagnie de sa mère la maison.

四、结 语

内向型双语学习词典编纂者的主要编纂意图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国二语学习者用户对词义的查询、使用和学习需求,其译义应遵循关联原则和国别针对性原则。两个译义原则之间互相关联,互相照应,统构在多维译义模式下,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新型双语学习词典译义只有遵循以上原则,以交际为基本框架,以关联为基本特征,以整体译义为基本手段,以网络为基本结构,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揭示语义属性,才能真正满足学习者需求,促进二语词汇的习得。

1.陈万会. 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从认知心理的视角.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2.黄河清. 外汉双语词典中的“释义词”.现代外语,1994(8).

3. 黄建华. 词典学研究.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4.林克难. 英文语文词典翻译原则探讨.上海翻译,2008(1).

5.罗志雄. L2/L1 词典释义的翻译问题.∥张柏然主编.双语词典研究:1992 南京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3.

6.马秉义. 词典翻译原则探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5).

7.魏向清. 双语词典译义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8.雍和明. 交际词典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9.曾东京,丁青.论史氏汉英翻译大辞典的释义.上海翻译,2007(2).

10.张柏然. 双语词典编纂理论扫描.∥张柏然主编.双语词典研究:1992 南京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3.

11.章宜华. 语义学与词典释义.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12.章宜华,雍和明. 当代词典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3.兹古斯塔.词典学概论.林书武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4.Admska-Salaciak A. Examing Equival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2010(4).

15.Al-Kasimi M A. Linguistics and Bilingual Dictionaries. Leiden:E.J. Brill,1997.

16.Béjoint H. Modern Lexicography:An Introduction.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17.Fillmore C J. Frame Semantics.∥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Soeul: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1982.

18.Hornby M S. The Bilingual Dictionary——Victim of Its Own Tradition?∥Hartmann R R K. (ed.)The History of Lexicography. Amsterdam:Benjamins,1986.

19.McClelland J L. Connectionist Models and Psycholog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1988(27).

20.Svensén B. Practical Lexicography: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Dictionary-Making.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1.Thomaszczyk J. The Bilingual Dictionary Under Review. Euralex 1986 Proceedings,1986.

猜你喜欢
语词二语词典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米沃什词典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词典例证翻译标准探索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