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丙庆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其实缺的不是职位,而是由于大学生在择业时有不良的职业价值趋向和心理误区,导致他们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择业存在的不良趋向与心理误区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如何面对择业难问题的几点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难;途径分析
最近在给大三的同学上就业指导课时,发现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很多同学面对就业后的去向问题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大城市的待遇好、平台高、机会多,另一方面则是小城市的环境好、离父母近、房价低,于是很多学生患了“选择困难症”,由于我讲的部分是《求职材料的准备与信息获取》部分,我给学生的建议是:知己知彼,理性择业。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方面重视程度的提高,很多相应政策的出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当前大学生生就业其实缺的不是职位,而是受制于他们择业时不良的职业价值趋向和心理误区,因此解决大学生择业难就必须探究大学生择业存在的不良趋向和心理误区,针对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途径。
一、高校毕业生择业存在的不良趋向与心理误区分析
1、大学生择业存在理想化、功利化与不稳定性的不良趋向
大学生在择业目标方面更趋向于实惠现实,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主要表现在注重经济实惠而非个人价值,向往高地位、高薪水、高层次的工作,避免地位低、待遇低的工作;在就业地域方面,多数大学生向往大中城市,很多学生认为小城市特别是落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缺少机遇,因而不愿到基层去;在单位选择上,很多学生重心逐渐转向私有制企业。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行政机关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人事代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国有单位对大学生的吸纳量有所下降,而私有企业对大学生的接受量明显提高,迫使大学生选择单位的重心逐渐由国有单位转向非国有企业。也有部分大学生特别是女生,以选择工作比较稳定、轻松,竞争不是很激烈的单位为主;在职业选择上,大部分大学生愿意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择业时无措;有些人意识到基层和艰苦行业需要人才,最能锻炼自己,但怕基层条件差,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有的不顾自己的专业特长,把待遇高、福利好作为择业标准,但同时又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抱负,在择业时犹豫不决。这些大学生择业的功利化、理想化与不稳定化的不良趋向给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2、大学生择业存在攀比、从众、自卑羞怯等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生理方面已经相对成熟,也已经有了健全的人格,但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时,难免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主见和竞争意识,择业观易被他人所左右,为舆论所左右,不顾自己的主观条件和客观现实,随波逐流,造成从众心理;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很少遇到挫折,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突然面对自己的工作单位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造成自卑羞怯的心理问题,这时学生的依赖心理也在加强,依赖父母、朋友,却很少从自身的原因出发;当然在学生择业过程中,攀比与嫉妒心理也时常出现,表现为无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正确的分析,不能客观看待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差别,喜欢拿其他同学的求职条件和签约单位与自己作比较,当看到其他同学签了比自己好的单位时,会感到心理不平衡而选择毁约,导致的后果往往是机会的丧失。
二、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途径分析
1、打铁还需自身硬
目前用人单位选人,标准是多样的,但总体上对毕业生的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当然综合素质包括个人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能够在择业过程游刃有余,做到“我选工作”,而不是“工作选我”,作为大学生,应该积极锻炼自己,增长才干,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积极培养健康的心态,如对学习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能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等。
2、认清自我,理性择业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自身了解不透彻造成的,不了解自己的能力,不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差距等等。通过自我反省、社会比较、心理测验等方式,对自己的兴趣、学识、特长、性格、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做全面客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正确调整就业期望值。大学生在择业时,要认真考虑所学的专业和方向,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情况,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专业特长、实际能力、家庭情况等确定择业目标,并付诸于行动。
3、社会、学校、家庭齐助力
社会不仅应该为大学毕业生们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对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作出一种良好的示范和导向。在学校,应该发挥学生择业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有效开展诸如《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负面影响。当然,辅导员的辅导交流是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最直接有效途径,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关心学生生活学习的同时,积极主动与学生交流就业择业话题,帮助他们认清自我,找到正确的方向。家庭作为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之一,成为主导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重要力量。家长们应该转变教育和就业观念,根据学生自身体的条件来适当引导学生的择业观,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在给与学生生活方面帮助的同时,能为孩子在就业择业方面提供积极的助力。
三、结语
高校招生办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让学生成功成熟的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所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正确择业观的确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学生亦师亦友,在关心学生日常生活的同时,多与学生交流就业择业话题,帮助学生走出择业误区,找到心仪的工作。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应该按照自己的客观条件、具体情况,切合实际地确定择业方向,为自己的未来事业作一个科学的远景规划,知己知彼,理性择业,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唐 黎. 高校毕业生择业难的理性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 2009(09).
[2] 尤世红. 新形势下优化大学生择业心理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