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继霞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性 课外作业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56-01
新课改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都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课程的作业设计有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大部分教师在新课上下很大功夫,对于孩子的作业则很少考虑,往往以基本练习为主。但这样的练习散漫且数量众多,容易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新型的自主性课外数学作业尤显重要。
一、让课外作业的形式富有多样性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合理的课外作业有助于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实现课堂教学目的。课外作业是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因而不能拘泥于课堂知识领域,不应局限于教材的范围。设计好课外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加快消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从单纯的书面作业变为动手实践、小组研究、小游戏等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年月日”相关知识后,布置学生动手制作一张月历、年历卡;可以在教学“千克和克”的相关知识后,布置学生回家后调查一下1千克的鸡蛋大约有几个,或者几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是以克为单位,哪些是以千克为单位;可以在教学“认识方位”的相关知识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说一说自家房子的周围各有什么物体,这些物体在房子的什么方位,然后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二、让课外作业设计彰显生活性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去设计作业,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融入到作业探究中,让作业变成学生课后一项有趣的活动。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一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生活色彩极为浓厚的作业,让学生“回家种蒜”。具体的活动内容可安排如下:让学生回家之后,自行或由家长陪同去市场上买一些蒜米作为种子进行培育(选择蒜种进行实验,是因为蒜种存活率比较高,而且易于观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学生的观察热情)。在培育种子的过程中,让学生详细记录第一颗蒜种发芽的时间,以及每天蒜种发芽数量,将发芽数量和未发芽数量进行比率计算。这样,学生就会通过实验得出蒜种的发芽率。这样巧妙安排作业,学生既在购买蒜米时巩固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又在计算蒜种发芽率的过程中巩固了关于“百分数”的知识,还在观察记录中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三、让课外作业设计具有实验探索性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都在逐渐发展,因此,布置具有实验探究性质的课外数学作业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以及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些具有实验性、探索性的课外作业,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吨的认识”相关知识后,教师出示这样的实验探究性的作业:有A、B、C三个油桶,A桶可装12千克油,B桶可装8千克油,C桶可装5千克油。现有12千克油(全部装在A桶中),要倒出6千克油,请问该如何来倒?笔者检查学生作业时发现,有的学生不仅自己认真做作业,而且还带动家人参与探究,终于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作业不仅让学生动手动脑,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探究的欲望,并且通过学生与家长的相互配合,还增进了家长和孩子间的情感交流。
四、让课外作业具有层次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外作业要针对学生差异去设置、优化,从难度、数量上都要有层次性和有梯度,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优、中、差,而应把作业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综合运用、拓展延伸,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可以将课后作业分为三类:A类题目属于基础类,题目为“一个长方体纸盒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做一个这样的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纸?这个纸盒的体积为多少?”B类题目可以增加一点难度,题目为“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为72厘米,长为8厘米,宽为6厘米,它的体积为多少?”C类题目针对的是基础掌握比较扎实的学生,题目可以为“一个长方体纸盒,底面积为48平方厘米,底面周长为28厘米,表面积为2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为多少?”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做不同的题目,能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课外练习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各种差异为基础,关注他们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要在作业的内容设计、形式方面下功夫,设计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作业练习,促进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