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胜
【关键词】初中生 抗挫折能力
自我调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48-01
从心理学角度看,所谓的抗挫折能力,就是指社会个体在遇到挫折问题时,不悲观绝望、意志消沉,而是能主动调整心理和情绪,以勇敢、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并有效解决问题。初中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积极热情,乐于展示自我,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他们身心发育还不成熟,而且大多没有危机意识,一旦面对挫折和困难,就容易悲观失望,情绪消极,缺少应有的抗挫折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初中生的挫折教育,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一、当前初中生抗挫折能力的现状
升入中学以后,初中生需要独立面对很多问题,比如学习的问题、师生交往的问题等,在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很多初中生不能以健康、正确的心态去对待,不是逃避,就是悲观消沉,甚至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一项调查显示,现在我国有67%的初中生不能积极面对挫折,在遇到挫折时,他们会感到心烦意乱,不知道如何解决。另外,学校和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技能培养,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关注得相对比较少。总体来说,现在我国初中生的抗挫折能力普遍比较低,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等从多个方面积极采取对策。
二、初中生抗挫折能力不强的原因
从学生角度来看,很多学生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少遇到逆境或接受逆境教育。久而久之,学生不仅缺乏起码的生活常识、生存能力,也缺少了独立精神、奋斗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这些非智力因素的缺失,导致学生在遇到困难或问题的时候,不是积极想办法克服和解决问题,而是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从家庭角度来看,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对智力开发和技能培养非常重视,但是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不太关注。家长对孩子的事务习惯于包办,使得孩子失去了很多实践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也难以形成责任意识和抗挫折意识。当初中生真正独立面对现实生活、面对竞争时,如果不能处处表现优秀、事事得到满足,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自卑感,影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从学校角度看,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各级学校教育的目标,但是,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学校仍然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更多地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
三、提高初中生抗挫折能力的对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挫折教育来提高他们面对困难的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将挫折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将挫折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懂得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思想深刻、寓意深长,如《落难王子》《登上地球之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文章,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二)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在进行挫折教育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特点,选择优秀的人物作为榜样,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宣传,使学生加深对挫折的认识,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积极向上的力量,进而将榜样带来的积极影响内化为他们的行动。教师也应该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事迹进行挫折教育。这样,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三)构建挫折教育网络
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抗挫折能力,学校、家长和社会要共同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挫折教育网络,使学校、家庭和社会能够明确职责、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帮助初中生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将德育工作制度化,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其次,学校要建立家长委员会,畅通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再次,引導家长更新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让家长不仅监督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更引导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
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万丈深渊。”初中生刚刚开始独立,心理、情感正处于重要而敏感的转折时期,更需要培养其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需要强调的是,初中生的抗挫折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配合、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