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班级管理创新意识

2016-01-05 11:24:03潘石瑛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7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班级管理大学生

潘石瑛

摘 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管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发展。因而要加强管理重心的改变,创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质量。为此,主要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出发,介绍大学生当前管理面临的挑战,并且在创新管理平台上提升大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管理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班级管理;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16902

1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

1.1 各级部门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现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是21世纪高校改革的重中之重。上至国家,下至各级教育部门都非常注重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纷纷通过一些政策以及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发展。还要设立一些竞赛等方式激发和鼓励学生参加一系列的创新活动。

1.2 创新活动参与量低

当前大学生缺乏活动参与积极性,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大学活动的形式较少;其二,活动的成本较高,而且一些活动内容陈旧、缺乏创新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目前,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设立的活动包括:大学生创新科技节、建立实验室、创新科技竞赛以及参加一些科研项目。但归根结底,这些创新型的项目不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因而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

1.3 创新能力的培养管理机构不完善

在大学生活中,组织学生们的创新活动主要部门是教务处,团委以及各所院校的分管部门。班级的辅导员、班主任等管理人员都很少参与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所有班委的作用不能在此发挥。因此,有的时候一些能力较强和意愿较高的学生不能及时参与到活动中。还有科研项目创设时,找不到合适的学生参加,这样造成一些人员利用的不相称。班级的各方面的管理不能和学校建立密切的联系,多数都是学生在没有指导的基础上自己开展管理,进行每一次尝试的时候,学

院教师和领导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从而造成一些混乱的局面,同时也打击到了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 大学生班级管理所面临的考验

2.1 管理差异性

现在的大学班级的制度都不是很完善,管理者之间有较大差异存在。很多班级的班委会职能分配不细致,最终导致工作开展的不全面,有时候出现相互推脱责任或者人员责任划分不明确;每个班级都没有完善制度,大部分还是原有的制度,不能联系实际情况对自己班级的制度进行创新性的修改。多数情况都是出现问题之后,才意识到班级的管理制度的制定是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进行创新修改。

2.2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大学班级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各方面的协调能力都有待提高。班级的班委会的成员都来自祖国各地,生活经历,成长历程,兴趣爱好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对于一个班级的管理是需要磨合的,需要发掘个人的优势和特长,才能取长补短,相互协调,这样才能解决团队协调中个人因素存在的问题;另外,大学中每年都会组织改建班级的管理团队,与此同时班级的工作方向将会发生转变。这时需要紧密衔接前期的各项工作,防止出现团队管理的断层,从而实现对于班级管理的延续性。

对于班级的管理中,我们要严谨防止出现“破窗效应”的影响,就是班级管理中有一方面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对自己其他方面要求也放松。班级群体里面,进行管理的同学思想在此出现误区,表现懈怠,没有积极性,他们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会无时无刻的影响班级的整体。所以,一定要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自身的管理素质。

3 班级平台下创新管理意识的提高

大学班级作为整个集体,是每个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班级的管理质量就会直接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日后的发展造成影响,还可能影响学校一些政策的落实,教育质量以及学校的各项声誉,从而影响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在21世纪新形势发展进程中,大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为具有思维活跃,创造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对于现代的大学生就不能用传统式的班级管理方式,传统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管理者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需求,因地制宜的不断创新和提高,从实践中探索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型的管理模式。

3.1 对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改革制度进行完善

对大学生的班级管理核心进行探究,认为大学班级是公众组织,作为大学中最基本的管理单位,大学班级管理核心是事务管理为基础。另外班主任虽然不是行政干部,但很多时候被认为是管理干部。在工作组织视野的情况下,管理和权利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管理的核心就意味着权利的争夺和再次分配,大学班主任是大学管理体系的末端,大学班级也成为底层组织。那么传统的班级管理是一种全面的事务管理,班主任对大学生的管理要做到事无巨细,运用管束的方式,以听话作为管理的终极目标,让管理具有高效性。

班主任管理更注重管理的规训功能,对大学生本身具有的教育内容忽略,所以让管理和教育相互对立。班主任的规训管理能提升大学班级的管理效率,但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不利。班级秩序而进行的自觉内部管理行为,这种管理行为与外部权力无涉。大学管理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班级管理中所取得的效果是管理的重点。大学班级在本质上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因而管理的目的是为这个班级创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有效的突出集体的教育功能,有效的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当前大学管理的核心是学习管理,大学班级运作管理具有其必要性,但是不能动摇以学习为任务的根本管理目标,班级管理行为不能和教学目的相违背,更不能为外在的管理目标以及考核指标牺牲大学生学业成长这一发展目标。如若不然,大学生管理会失去其原本的意义。所以,在以学生为本的当代大学生管理中,要切实改变班主任制度,淡化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色彩,能够让班主任从班级管理中抽身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管理。班主任在维持班级秩序、优化学生学习时间、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前提下,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得以改进,培养自我教育管理能力,让大学生在积极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3.2 班干、辅导员都纳入创新服务中

把班干、班主任和辅导员都纳入创新服务中,沟通学生和创新活动小组,通过班级管理平台开展相关的创新活动。比如:可以设立“创新委员”这一职务,创新委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协助班主任负责本班针对创新活动的宣传、通知、并且开展相关的统计工作;提升创新活动的认识,并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此成立创新活动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3 创新活动模式的开设

班主任和班委会,可以在班级活动中成立若干个活动小组,对每一次创新活动开展设计,让每一个同学都进入创新活动小组,有效的培养全员创新能力。比如针对车辆工程专业的学习,在班级中成立4至5人一组的创新活动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一款车的调研,调研内容有该款车的优点和缺点、销售情况等相关内容,对于学习市场营销的小组,也成立4至5人的创新小组,每小组编写一份创业计划,创业的内容包含家乡的特色或者是相关的生产活动销售,在特色旅游推广中,形成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在班级中对计划书进行评比。在创新小组的成立中,成立和本专业能够融合并且简单容易推广的创新活动,不但激发学生专业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开展全员创新活动。

3.4 导师制,建立日常生活长效机制

大学班级管理中,在处理专业指导和日常教学的关系中,传统管理中将本科教师定位学生的导师,可以为大学生开展专业的指导和训练。学业主导的模式和班级管理具有相通和相联性,因而在此考虑到大学生作为整体“学习者”的需要。但是这类指导忽略专业指导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没有清楚的看到大学生作为班级学习的主体,更是“生活组织”,导致导师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普遍大学生感觉导师关心自己的学习但是对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意识关心度不够,因而生本制度的管理建设,要切实的对导师制进行推进,将教书、育人教学管理有机的结合应用,建立长效的教育教学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彬霞.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班级管理效能[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1213.

[2]肖绍聪.以生为本的大学班级管理文化建构[J].教育评论,2012,(05):3536.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班级管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4:58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9:58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5:01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3:43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