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16-01-05 13:59徐赞军
国防 2016年3期
关键词:士官生源部队

徐赞军 镇 瑜

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徐赞军镇瑜

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是依托地方高等教育资源实施军民融合培养士官的创新举措,这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式,较以往直招士官具有培养目标明确、专业特色突出、适应岗位较快等优势。试点工作总体趋势向好,但也存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军地融合不够深入、相关保障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征兵工作士官定向直招院校培养

作者:徐赞军,湖南省军区司令部军务动员处处长,上校;镇瑜,湖南省军区司令部军务动员处参谋,少校

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是完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士官培养质量和效益,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举措。自2012年在全国部分高校开展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以来,“订单式”培养士官优势明显,较以往直招士官具有培养目标明确、文化基础好、专业特色突出、适应岗位快等优势,成为部队士官队伍补充的又一重要渠道。目前,试点成果总体向好,但在运行机制、军民融合程度、相关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培养院校的选定不够规范,需统一标准设立门槛。目前,培养院校的选定主要由部队大单位主管部门与院校自行协调对接,缺乏相应的评估体系和准入门槛,导致很多想进的院校进不来,个别已进的院校又缺乏积极性;院校层次不一,有的是省级示范院校,有的是民办院校;有的院校培养对象涉及多个军兵种,有的仅一个军兵种,造成院校之间不平衡和相互攀比。为此,应设立培养院校的准入门槛。承担定向培养士官的院校,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具备省级示范性大专院校资质;院校文化、专业设置与军队培养直招士官人才需求贴近,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健全的师资队伍,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较高;学院对承办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有积极性,党委重视,教职员工支持;每年完成义务兵征集任务和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任务较好。只有达到以上条件,经省级兵役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上级主管部门和招收部队认可后,方可确定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招生院校。同时,还应建立教学评估和淘汰机制。可由国防部征兵办公室牵头,各军兵种主管业务部门、部队指导训练机构和各省级征兵办公室等成立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重点负责对招生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等进行指导和评估;设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每年评估考核达到要求的院校给予奖励,对达不到要求的院校给予指导整改直至取消招生资格。

招生计划的制定不够科学,需合理论证规模适度。一是计划的下达时间不同步。每年地方招生院校统一编制整体招生计划的时间大多在4月份,而军队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计划下达的时间相对较晚,时间上的滞后,影响招生院校计划编制及与各生源省份的计划衔接。二是招生规模的大小不一样。有的院校每年招生人数近千人,而有的院校仅几十人。招生人数多的院校,能够集中精力开展工作,如某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就先后投入近4000万元专门修建士官楼,成立士官学院;而招生人数少的院校因培养规模小,难以投入过多人财物力,致使院校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三是招生地域的划分不一致。每所院校均在多个省份招生,招生时,往往是省内院校报考人数爆满,省外院校则因完不成招生计划需后期调剂,造成本省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远远高于外省,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四是录取办法有待改进。有的省份专科提前批次与本科提前批次录取时间同步,但多数省份的专科提前批次是在本科录取之后,因要求按照报名人数的3倍比例入围,导致一些上了二本、三本线的考生抱着试试看或保底心态填报了士官志愿却被本科录走,最终出现看似报名火爆、实则录取生源不足和筛选余地较小的现象。为此,在摸索试点阶段,不宜盲目扩大试点院校范围,要适当精简院校数量,优化各类院校结构,集中精力重点办好部分基础较好的院校。对于已经确定的院校,每年招生人数至少保持在300人以上,3年形成在校生900~1000人的规模,有利于培养院校相关机构的设立和运行,有利于培养工作的规模效益。同时,每年部队的招生计划应提前到3月份下达,在拟制招生计划时,由招收部队业务部门会同相关院校对上年度招生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后,科学确定招生地区和人数。对招生情况不理想的省份,可减少或取消招生计划。每所院校尽量精简招生省份,原则上本省高校以本省生源为主,外省生源控制一定比例,如本省生源占70%,外省生源占30%。明确新生入学时的体检、政审等表格要在当年10月1日前由省征兵办统一汇总后寄交相关高校,以防止因时间过久造成档案表格丢失。

联合培养的机制不够健全,需军地协同深度融合。当前,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教学管理主要依靠试点院校,虽然有关文件要求培养定向直招士官在学习期间,部队训练指导机构要对高校提供帮助指导,但具体的指导环节还不够明晰,指导机制还未建立,特别是目前招生院校为多个军兵种培养士官,导致院校多头对接,因不同部队的培养目标侧重点不同,专业课程的设置如何与部队最有效对接还处于摸索阶段。另外,培养对象的评估缺乏标准,淘汰补充机制不健全,导致培养质量不高,存在学用脱节现象。为此,应进一步健全规范联合培养机制,明确部队训练指导机构在开班前要与试点院校共同研究确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任务,并报招收部队所在大单位审批后方可开班教学。每年新生入学军训,可由省军区教导大队统一组织,为开局起步打好基础。学习期间,部队训练指导机构每学年要派专人到试点院校进行驻班教学和军事管理,指导并协助试点院校按照培养计划实施教学。也可参照国防生培养模式,每年寒暑假期间,由省征兵办会同高校组织学员到相关部队进行集训和当兵锻炼,一方面为院校提供与部队开展座谈调研的平台,解决院校想到部队调研却走不出去的难题;另一方面也可增强定向培养的直招士官对部队感性认识,以便学员能尽快找准自身定位,提高学员到部队后的任职能力。同时,建立动态淘汰补充机制,经学校认定不适宜继续培养的学员,由学校直接淘汰出班,并报省征兵办和部队指导训练机构备案;对需要新调整补充进班的学员,由学校初步审定后,于每年12月1日前统一汇总报省征兵办,省征兵办结合当年入伍办理工作,与招收部队一并组织体检、政审后择优确定人员。补充工作每年一次,第三学年不再调整补充人员。

配套政策的保障不够完善,需破解难题立足长远。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是在直招士官基础上的进一步实践探索,对深化兵役制度改革、拓宽士官选拔培养渠道和加强军事人力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今后都是在部队长期服役的专才。2015年军队出台政策,对直招士官实施国家资助以及军人涨薪,提升了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吸引力。但也要看到,尽管招生时大家热情较高,但入校培养后,随着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个别学员扎根军营的思想出现动摇,退出士官班或到部队后因思想原因退兵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如果没有好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配套政策,不利于士官学员队伍稳定,甚至造成人力资源浪费,有违定向培养初衷。为此,应进一步拓宽直招士官发展通道,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环境,努力搭建成长成才平台,提升士官爱军习武的热情。首先,由军兵种负责配齐士官学员在校学习期间的被装,并参照军校生长学员的肩章定制规范士官学员的肩章,解决被装保障渠道不顺畅问题,提升士官学员对部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严格按照学用一致原则,确保每名士官学员按专业对口分配,定岗定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益,并重点解决好考学、提干、休假、婚恋和转业安置等问题。第三,结合兵役法修改,建议出台直招士官只要服满一定兵役期即可享受转业安置的政策规定,以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学生应征报名,提高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生源质量,促进士官队伍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郑宁)

E25

A

ISSN1002-4484(2016)03-0050-02

猜你喜欢
士官生源部队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老部队
士官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咱是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