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
《曹刿论战》是一篇著名的史传作品,全文用语极其精练,仅用两百余字就写出了一场著名战争的全过程,刻画出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论述了一种高明的战略战术思想。
接下来,我们就从语言方面谈谈其艺术特色。
一、立场鲜明,文字洗练
如:“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战争的时间、事由。“齐师伐我”表明是齐国攻打鲁国,立场明确,褒贬分明。曹刿见鲁庄公,一开头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话——“何以战?”切入正题,免去了君臣相见的繁文缛节的叙述。
二、言简意丰,惜墨如金
如:“齐人三鼓”一句,就包含了齐军的第一次、第二次击鼓进攻鲁军而鲁军未出击的情形,也写出了齐军企图依仗数量上的优势取胜的心理。两个“可矣”就足以概括鲁军进军的情况。又如:“齐师败绩”,四个字就概括出了齐军溃败的具体情况。文章言简意丰,辞约意明,做到了惜墨如金。
三、巧用对话,刻画人物
巧妙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又有远谋的人。在交代战前准备时,详细地写了曹刿与鲁庄公的三次对话,通过对话揭示出鲁庄公的无知,曹刿的深谋远虑。至于描写战争经过,作者只写了曹刿两次说的“未可”“可矣”的简单话语,就形象地表现出了曹刿胸有成竹、待机而动的谋士形象。最后由“公问其故”又引出曹刿对战争的一大段议论,表现出曹刿高明的军事见解。
【跟踪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果子也会疼
刘心武
远郊那条公路两边有许多果园,门外都竖着“欢迎采摘”的牌子。
我们的车子一直穿过两片果林,驶进果园深处。渐渐露出红瓦灰砖的房子,有狗跑出来欢叫,紧跟着的是果农,指点停车的位置。“你们,头回吧?”果农问。
儿子说:“怎见得?”果农也不答,只是说:“有四种苹果、三样梨,还有大枣、柿子,可以混着称。”老伴就问:“有布朗吗?”果农说:“有哇,您摘吗?那可要贵上好些。”他分别报了价。他分别报了价,说着递过装果子的塑料袋,又指指屋檐下靠着的一摞马扎,意思是可以随便取用,摘累了坐下歇歇气。
儿媳张望着,说:“比超市的贵那么多呀!”果农说:“您采摘不是有个乐子吗?”我们就分别拿了袋子,又各自取了个马扎。
果农说布朗树只有五棵,在果园深处,他领我们去。途中穿过许多苹果树和梨树,有时需要弯腰前进。我见一棵苹果树只有我高,也没张开树臂,却缀满了滚圆的红果子,就伸手去揪其中一个,没想到果农大喝:“您别!您那样,果子他疼!”我们全愣住了。果农站到我跟前,指点着说:“您得先来回瞅瞅,瞅准了那熟的,再轻轻地摸摸他,他冲您乐呢,您再这么把他摘下来……”他示范着摘下一个来,儿子说:“这个又不大,也不是最红,您怎么偏说他熟了?”果农就笑说:“熟不熟,看果把儿啊。”老伴评价:“您这么摘果子,跟相亲似的。”果农表扬:“您心里亮堂,可不是跟搞对象似的。”我现在记录他的话,说到果子全不用“它”,却不知究竟写成“他”还是“她”更恰切。终于走到布朗树下。紫红的布朗有的似乎快要胀破,但我们都没轻易下手,因为懂得首先要看果把儿。可是又怎么对果把儿下判断呢?围住果农,再听他解说。其实我都没听太懂,只记住他嘱咐“这样果子他就不疼了”“那样果子可就疼坏了”的语音。儿子问:“那我们吃果子的时候,果子不更疼吗?”果农严肃地回答:“那可不,果子离了树,就是另外的事情了。果子疼不疼,全在下树的那一刻。疼过的果子吃起来总欠点味道。所以头回来我这果园采摘的,我都这么说一遍。有的没听完,扭头走了,那是没缘分,走了好。二回再来的,全是懂得疼果子的。有那真比我还疼果子的,我就连钱也不收,晚上睡觉时想起来,念叨给媳妇听,由她笑话,我心里头那个痛快劲儿,别提了,比喝了天宫的神酒还高兴!”
回到家,大家围着餐桌清点采摘来的果子,老伴把布朗逐个拈起检验,拿一只对着灯光细看,跟他道歉:“真对不起,让您疼着了!”都听见了,都没笑,心里都有回音。我心里有个声音在呼应:凡世上能称得上果实的事物,从今后,都不该让他疼呀。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1年第11期)
1.分析下面句子表现的人物个性。
(1)他分别报了价,说着递过装果子的塑料袋,又指指屋檐下靠着的一摞马扎,意思是可以随便取用,摘累了坐下歇歇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农就笑说:“熟不熟,看果把儿啊。”
2.根据文中的对话描写,说说果农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