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学派提出的平行研究虽然打破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实证主义局限,为跨文化的文学现象的比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实践中由于研究者对它缺乏深刻的理解,对可比性的认识模糊不清,以至出现简单比附、“X+Y”等普遍的困境。本文以《封神演义》和《伊利亚特》为例,探讨二者之间有无可比性。
【关键词】意识形态;英雄;命运
《封神演义》和《伊利亚特》皆以上古史实为基础,充满了神话色彩和英雄色彩。从内容看,二者都写战争;从战争的形式看,都是诸神划分两派帮人类作战;从人物形象看,都写英雄;从线索看,又有命运贯穿始终。但以此便认为二者有可比性则是不严谨的,正所谓“这些比较虽然偶见精彩,但偶然性很大”。比较文学毕竟不是文学比较,“如果仅把相似的东西排列在一起,就有可能造成任意的、虚构的、多此一举的对比,这只不过是修辞学方面的练习”。
首先,从意识形态讲,《封神演义》有浓厚的巫术性。阐教战胜截教,道教氛围浓厚无可厚非,且道家和道教本身就有原始巫教的背景。据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的论述,在思想形态上人类曾普遍经历过巫术时期,即古人认为在大自然背后有一套看不见的法则,而人类只要可以掌握并“科学”运用,同样的效果就会出现,这套法则便化做巫师们做法时口中的咒语和做辅助的法器。《封神演义》中,人物的“硬件设备”法器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当情节陷入循环论的窠臼后,每个出场人物的吸引点便是自己的专属“配件”。其次,姜子牙求雨,赵公明被陆压用钉头七箭书射死,以及各种扎草人和巫蛊之术,这种流行于远古时代的做法在《金枝》里被概括为应用巫术里的“消极法术”。在“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的时代,神封、神助的观念甚为古老。但为何还要斩崇候虎为夜灵神,封申屠豹为豹尾神?初民作战,不仅要祭神求助,战后还要招祭我方以及敌方的“鬼雄”,企图通过祭祀仪式转化敌我,“并以白巫术获得敌人的刚强和勇猛,这便是封神兼及敌方的原始信仰和心理基础”,姜子牙敕封申公豹之流,目的在转祸为福,确保国泰民安。但这样做真的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吗?《金枝》把巫术思维分为“模拟巫术”和“接触巫术”,巫师们根据“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引申出,他能够仅仅通过模仿就实现任何他想做的事,这种法术便成为“模拟巫术”。模拟巫术犯的错误就是把彼此相似的东西看成是同一个东西。可知这种主观上的化敌为友便是初民思维中模拟巫术的应用。相比《伊利亚特》则史诗性较强,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史诗典范,更因精彩的描述吸引德国人施里曼,带着满腔热情挖掘出了战争遗址,把传说变为现实。
从战争的形式看,有诸神划分两派帮助人类作战这种类同,但深究《封神》中阐教和截教的对立,则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若说《三国演义》抑曹扬刘的“正统观”尚有争议,《封神演义》则明确站在“吊民伐罪”的武王一边,推翻暴君,几乎众口一词地肯定其人民性。希腊本身就不是一个统一国家,他们推崇城邦制,这也是他们引以为豪的独创,特洛伊之战中,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爱神,阿佛洛狄忒便帮助特洛伊,赫拉嫉妒爱神,便帮助希腊联军,宙斯看到特洛伊惨败便派阿波罗帮助赫克托耳,可以看出诸神不是根据政治立场决定战争态度的。
说到人物形象,虽然都是英雄,但对众多英雄来说,让他们在功名、荣誉、情欲之间做选择的话,《封神演义》中功名居第一位,《伊利亚特》中情欲则居第一位。虽然战争都和女人息息相关,妲己和海伦是情欲的象征,但妲己是红颜祸水,灭国殃民,残忍无道,有志之士皆欲除之为国立功,海伦则处处被宠爱被原谅,甚至“为了她,再打十年也值得”。
谈到命运,古希腊戏剧素来以“命运悲剧”著称,命运是这个喜欢静观天象民族的精神核心,抛开诸多形而上的隐喻,学者们把古希腊的命运阐释为“人类与之无法抗衡反而越挣扎越被束缚的客观的物理定律”,即是人类根本无法左右的大自然——宇宙的运行规律,古希腊人为了解开这个谜,孜孜不倦的进行探索,这种命运是哲学上的命运,是形而上的命运。神话里,诸神和人类的命运被三位石头心肠的命运女神写在卷轴上;文学里,便体现为神谕。《封神演义》里有决定位列仙班的至高无上的“封神榜”,而且结局在开战前就已经被写定了,但相比下,这种宿命感,更多是道德因素,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伦理诉求:奸臣绝对不会有好下场。这块榜是古人对命运公平的渴望,它表明我们的付出应该会得到命运相应的对待,较少有哲理层面的深刻思考。其次,神谕即使再强大,阿喀琉斯也是无限荣耀地走向死亡,纵使赫克托耳知道必死无疑依是无比英勇。相比,在自己的命运面前,愚忠让东方的英雄们缺少了珍贵的反抗意识,虽是尽忠臣之心却实则恭顺地屈服于暴君的淫威之下,为之惋惜的同时,也感到宿命论里顺从感的根深蒂固。
纵观以上的探讨,《封神演义》和《伊利亚特》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分别显示了东西方文化质的差别,这种差别应该得到重视,不能仅做表面的比较。若简单比附,则会落入简单异同论的窠臼。
【参考文献】
[1] 许仲琳, 著. 封神演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2] 荷 马, 著. 罗念生, 等, 译.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
[3] 弗雷泽, 著. 徐育新, 等, 译. 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M].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8.
【作者简介】
李淑慧(1991—),女,汉族,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青春岁月2015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