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前心理分析

2016-01-04 02:49张晓阳
文教资料 2015年25期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作文

张晓阳

(民乐县第四中学,甘肃 民乐 734500)

中学生作文前心理分析

张晓阳

(民乐县第四中学,甘肃 民乐 734500)

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现阶段,中学生作文水平低,写作情感淡薄,兴趣不浓厚,态度不积极,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升学考试的需要而写作。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学生写作前心理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教师只有充分认识中学生写作前的个性心理特征,自觉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心理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中学语文 作文前心理 心理准备状态

“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1]。那么,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的过程。因此,唯有对作文心理作详细分析,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上。笔者在这里先从中学生作文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作切实分析。

一、写作欲望强烈,作文态度积极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2]这句话正反映了一般的写作心理规律和过程。现代作家巴金创作长篇小说《家》的心理是怎样的呢?首先要有材料,这就是“过去的生活”,包括生活中的“人物”、“场面”,包括使作者的心灵“激动的一切”;这些生活及写作的原始材料强烈地触动了作者的感情,以至于是作者情不自禁的时而欢笑时而爱哭;这些又激发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家》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中学生的作文心理同作家相比,虽有其特殊性,但从写作的一般心理过程看,仍然是一致的,都表现出“材料→认识→文章”这样的过程。

在作文前,产生强烈写作欲望的学生心理过程也是如此。这样的学生一般在平时对生活观察细致、课外阅读广泛、思维活跃、语文基础好,而且多有写日记和随笔的习惯。他们的心理表现是: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之后能迅速地进入思考的过程和写作过程,而且,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十分活跃[4]。如:一次作文课上,要求以“相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学生刘丹在写作中途啜泣。老师过去了解了情况,原来是话题触动了学生的情感,想起了与爸爸离婚的妈妈。学生作文语言不仅流畅通顺,生动形象,而且感情真实充沛,很具有感染力。面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及时加以引导,使其情聚于胸述之笔端,促其构思成文。

二、写作欲望平淡,作文态度消极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可作文教学改革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写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对教师而言指导要求过多,加之陈规陋习的制约,导致作文教学程式呆板;对学生而言作文命题违背学生心理需要,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目前,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过着学校和家庭构成的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缺失了感悟生活的更多机会,自己提起笔来,便感觉“无话可说”。这类学生作文前对写作基本没有兴趣和欲望,如果从某种目的和需求出发,就会认真完成。比如:希望得到教师鼓励和家长的表扬、考试要考作文、既然有作文课就认真对待等。这些学生大多是中等学生或中等偏上的学生,他们写作时如果题目符合自己的口吻,就会心情轻松情绪亢奋,并能迅速进入状态完成写作;如果题目不合心意,则情绪焦虑,愁眉愁脸,心情压抑,大有“一写作文头就疼之感”,但他们仍会千方百计地努力完成。

《全日制普通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在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然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从教学大纲中的规定,我们明白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为主。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正是这种能力不强的具体表现。事实上,生活琐事给我们提供了写作题材,街头巷尾轶事变成了作文的源泉,甚至各类媒体传递的信息都化成了我们写作的材料,只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感悟生活,努力思考,分析客观事物与现象的内涵、价值和规律,并随时记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既积累了作文的素材,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克服了学生对周围生活熟视无睹的缺点,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学生储备了丰富素材就会激发写作兴趣,并调动潜在的需求,积极思维,乐于作文。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写作欲望全无,作文态度对抗

据一次对初中生作文抽查测试,写作成绩合格率不高,作文表现出结构模式化,题材陈旧,没有新鲜感,内容人云亦云、千篇一律,主题单调不深刻,表现手法固定没有多样性,且行文扣题不紧、顾此失彼、言不及义、语言干瘪等较为普遍。这类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根本不愿意上作文课,不想写作文。他们碰上能写的题目就敷衍了事,遇上困难的题目寻找各种借口拒不完成。学生写作前缺乏欲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5]?

1.缺乏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缺失亲身体验。

现在学生升学压力大,在学校老师管得严,课业负担如大山压的学生喘不过来气;在家里,家长管得紧,报纸杂志电视收音机不准看听;课外,有的学生要参加各类艺术辅导班,还有些学生在星期天或暑寒假也要补习文化课。学生疲于应付,不仅感到生活枯燥乏味,而且陡然增加了心理压力,学生便对许多事情感到没有兴趣,对生活的事物就不会用心思考,用情感受,更不说亲自体验,因此,他们积累下的写作材料就少而单调。如果老师布置写作文,那么他们或瞠目结舌,或抓耳挠腮,没有可写作的材料,无奈之下只能东抄抄西凑凑,胡乱拼凑一篇应付而已。

2.学生课外阅读量非常少,缺乏知识和思想。

《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于1996年组织了“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3],调查的结论是我国广大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多数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很少,还有1/3的学生竟然根本没读过一本名著。这种情况到目前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不能不令人担忧。学生读书数十载,很多同学没有买过一本书,即使买了也没有时间看,就算是读了也没有读精品,语言词汇贫乏,思想感情和知识更会贫乏,自然对作文不会产生兴趣。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大量阅读,而且要读精品,有丰厚积累。

3.语文基础薄弱,遣词造句等都遇到困难。

作文这种书面表达形式与说话相比具有一定难度,一是口头表达是有对话情境和谈话对象等因素的支持,作文却没有,完全依赖记忆中的线索和已经写出的段落;二是必须谙熟语法,要严格按照语义规则和语法规则进行表达。这都是学生的写作遇到很大的困难,这自然会影响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4.作文屡次失败挫伤了学生写作积极性。

在作文教学中,失败的人数和次数都远高于成功。成功的学生会以更高的热情追求成功,失败的学生一般不会再保持原有热情。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效果律既重视成功的强化作用,又重视失败的强化作用。如果学生的作文连续失败,他们学习的热情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丧失殆尽,就会产生作文恐惧症,这样的写作心态自然不会喜欢写作,也很难提高写作能力。

由此可见,学生作文前就有消极心理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6],语文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这些心理,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作文,这才是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的关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526.

[2]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0:9.

[3]陈锋.撩开中学生阅读世界的神秘面纱——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J].中学语文教学,1997.

[4]王明莲.浅谈中学生作文的情感向度[J].西藏教育,2011,(10).

[5]胡翠柏,徐旭红.浅析影响写作的心理因素[J].科技信息,2009,(16).

[6]成惊涛.试析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3).

猜你喜欢
中学生课外阅读作文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