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

2015-12-31 20:19张龙杰
红广角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国共两党苏联

张龙杰

【摘 要】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基于国际主义道义和维护其国家利益的双重考虑,于不同的阶段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了中国不同程度的援助。同时,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援助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包括财政、军事物资以及军事人员的支援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而这种政策的背后原因,有苏联基于其东北亚战略安全的考虑,也有国际惯例与国际形势的因素,同时还有来自国民党的阻挠与英美等国的压力。

【关键词】全面抗战;苏联;国共两党;援助政策

因为双方力量对比的巨大悬殊以及持久战所带来的巨大消耗,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行得十分艰苦,这使得支援抗战的所有力量都在这场战争中变得异常重要和不可或缺。全面抗战时期的苏联对于中国抗战的态度是坚定支持的,基于国际主义道义和维护其国家利益的双重考虑,苏联于不同的阶段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了中国不同程度的援助,这些援助有军事方面的,有财政方面的,也有人力资源方面的。但苏联给予中国的援助在对国共两党上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对国民党的援助力度大、总量多,而对共产党则正好相反。本文试就目前所掌握的一些材料,对这个问题作简要的探讨和评述。

一、对正面战场国民党提供的援助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积极寻求西方各国的援助,但在战争初期却很少有西方国家愿意支持中国、援助中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英美等国举棋不定,苏联却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1937年8月21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根据这一条约,苏联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提供了大量援助,其中既包括提供军事贷款购买武器设备,也包括人力资源的支持。

(一)提供贷款购买武器装备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随着日军进攻范围的扩大,中国丧失了40%的农业生产基地和92%的工业生产能力。①中国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抗日战争的初期,国民政府是抗日战场的主要力量,但自抗战一开始,军费开支就已处于膨胀状态。1937年,军费开支13.88亿元,是实际财政收入5.59亿元的2.48倍。②蒋介石面对财政紧张的状况多次向美国求援,却都收效甚微。而苏联政府对于对中国进行军事援助一事,则表现得十分热忱,在《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1938年3月1日,中苏又在莫斯科签订《关于实施五千万元美金信用贷款条约》,这是苏联第一次对华信用贷款。该约规定,苏联对华借款5000万美元,中国用以订购苏联各种工业品和工业设备(指飞机、坦克、大炮等军事物资和装备)。③

从1938年到1939年的两年间,苏联政府曾先后向国民政府提供了三笔援助贷款。这三次苏联对华借款总额2.5亿美元,这些借款条件优惠,给予及时,而且利率极低。但由于苏德战争爆发,第三次借款没有全部到位,中国总计使用了173175810.36美元。①抗战前期苏联成为中国的主要贷款国,在经济上给予了中国极大帮助。

中国抗日战争的前期,苏联是唯一以军火物资积极援助中国的国家。据中国学者的考证,在1937年10月到1942年间,国民政府利用苏联贷款前后共购买了9批军火,包括各类飞机904架,其中轻重轰炸机318架,汽车1526辆,牵引车24辆,坦克82辆,各类大炮1190门,轻重机关枪9720挺,步枪50000支,步枪子弹16700万多发,机枪子弹1700多万发,炸弹31100颗,炮弹187万多发,飞机发动机221台,以及飞机全套备用件、汽油等军火物资。②

(二)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

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之前请的主要是德国军事顾问,由于德日两国于1936年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同盟关系,因此,在全面抗战时期,德国顾问无法正常开展其在华工作。③全面抗战爆发后,正在筹建阶段的中国空军与日本的空军实力相比处于很大的劣势,飞行员更是严重缺乏,中国的制空力量被日本所压制。

1937年8月27日,蒋介石与苏联大使鲍格莫洛夫进行了会晤,会晤中蒋介石向苏联提出派遣苏联飞行教练员来华的请求。随后,国民政府的请求得到了应允。苏联经过严格的训练和选拔,在《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两个月之后的1937年10月,派遣志愿飞行员和大批技术人员来华支援和协助战斗。1937年11月至1938年1月,由一个99人组成的飞行大队先后分三批来华,其中志愿飞行员就有39人。苏联来华的空军志愿人员,除直接参与了对日作战,还承担起了培训中国飞行员和航空技师,帮助重建中国空军的任务。

在来华的苏联空军飞行员参与对日作战的战斗中,最激烈的而且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空战发生在武汉会战期间。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这场战斗大量的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据日本军队官方史学著作统计,日军被毙伤3万余人,毁掉飞机近100架,沉没舰艇数十艘。④武汉会战中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与苏联顾问和苏联志愿飞行员的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苏联来华的军事顾问也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抗击侵略者的斗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力量、智慧、知识和经验。他们促进了中国军队战斗力的提升,蒋介石曾对来华的军事总顾问德拉特文赞许道:“正是由于俄国顾问的到来,中国军队的仗打得好一些了。”⑤

关于来华的人数,根据俄罗斯学者近年提供的苏联军事顾问总人数,1939年底为75人,他们组成专家组被派归中国最高统帅指挥部。人数最高年份为1941年,为140人。苏联顾问和专家在华服役实行轮换制,期限一年,有的一年以上,先后来华的军事顾问有300多人。⑥

苏联派往中国的军事顾问和专家都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素养和战斗经验,他们促进了军队管理与作战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完善,对于提高国民党的军队管理能力和不同方面军的协同作战能力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对敌后战场共产党提供的援助

苏联的援助有力地增强了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对于抗战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这一问题,除了有相对丰富的历史资料之外,国内学者也已经有较为充分的研究,但对于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援助,在历史资料和学术研究都比较匮乏。事实上,苏联在抗战中对国共双方采取了不同的援助政策,这种支持和援助对于当时共同抗日的国共双方又是不平等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援助,对中共自身而言都是极为宝贵的。

(一)对中共的财政援助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中共财政支出随之增加,国民政府的拨款远远不能平衡开支;加之陕北的自然环境严酷,资源贫乏,不利于工农业生产,税收很少,因此,中共的财政十分紧张。

1940年2月23日,季米特洛夫在给斯大林的信中关于周恩来提供的中共和军队的开支预算,详细地说明了当时非常困难的经济状况:党每个月的赤字中,党的系统58280美元,军队系统300000美元。党的开支预算中,每月开支总数是707960中国元,合101137美元。每月党的收入是300000中国元(游击队的资金筹集和党员的党费),每月尚缺407960中国元=58280美元;军队开支预算中,每月开支总额为:4200000中国元=60000美元,每月从中国国民政府得到770000中国元,每月军队的收入是:1330000中国元(主要是通过我党在华北游击队所领导的地方政府机构得到的收入)。每月尚缺:2100000中国元=300000美元。①

为解决根据地严重困难的局面,中共多次要求国民党“发给平等待遇之补充器物”,然而蒋介石并不愿意把援助分配给中共。②不得已,中共开始把求援的重点转向争取苏联的援助上。

苏联考虑向中共提供武器援助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大革命失败初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援助计划始终未能实现。全面抗战之后,尽管困难重重,苏联还是应中共的请求设法秘密提供了一些援助。

“在我们谈话结束时,我请您向伏罗希洛夫同志转达我们的请求。请求是:目前对于我们来说最主要的和最不可避免的是两个问题,这就是钱和武器。”③在1938年2月2日、2月3日、2月4日、1939年3月5日、1939年3月13日、5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与苏联代表的谈话和与苏联方面来往的书信电报中都多次向苏联请求经济上的援助。

苏联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共提供经济支援以缓解中共财政上的紧迫态势。1940年5月底,中共于西安收到苏联寄来的一笔款项,其中106670(106070)美元,8200英镑,此外还有40000美元专门用于联络;1940年8月,在周恩来前往莫斯科之前,收到共产国际寄来的50000美元,7500英镑,除这两笔数目外,还有专门用于联络的10000美元;此后,中共中央又于1940年9月29日收到共产国际寄来的43287美元和11500英镑。④

在这之后,中共中央又陆续收到共产国际的拨款:1941年2月17日,收到划拨来的2.45万美元和苏联驻华使馆外交官潘有新带来的3万美元;⑤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为了防止两线作战,巩固远东大后方,苏联加大了对中共的援助。1941年7月3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拨给共产国际执委会100万美元,用于援助中共中央;⑥1941年9月13日,中共中央从卡列洛夫那里收到共产国际寄来的30万美元;⑦1942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在给季米特洛夫的电报中写道:已收到共产际寄到重庆周恩来名下的30万美元;⑧1941年6月,由于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无暇他顾,并且在1943年,苏联援助中共的主要渠道——共产国际也宣告解散。至此,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援助也完全终止了。

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向中共提供财政援助总计221万2970美元,扣除英镑汇率下降造成的10880美元损失和没有兑现的40万美元,中共中央共计收到财政援助180万2090美元。①总的说来,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共产国际多次对中共在财政上给予援助和支持,尽管这些援助在时间上并不固定而且缺乏保障,在数额上更是远远不能满足战时的需要,但是对于当时财政极度紧张的中共而言,这些援助仍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战时救急作用。

(二)对中共的物资援助

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国军事援助的主要对象是南京国民政府,尽管中国共产党当时武器奇缺,弹药严重不足,但是在整个抗战阶段,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苏联得到的武器装备方面的援助却少之又少,更多的只是医疗器械和政治读物。

1939年1月8日,季米特洛夫给伏罗希洛夫的信中写道:“根据我们的请求,米高扬同志拨给我们各种15吨军用物资和文化用品以供八路军和中国特区的需要”;②1939年3月13日,邓发致电季米特洛夫,确认上一批药品已收到,并指出目前形势严峻,获得药品十分困难,希望能按现有清单寄来多出一倍多的药品;同年3月17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任弼时通知中共中央,共产国际赠送的1万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文版已经由邓发从莫斯科带回;③7月15日,身在莫斯科的任弼时还特意发来电报,询问关于该书的情况,并了解国内对于此书的评论;④8月18日,中共中央在给任弼时的回复中详细说明了关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书在国内的翻译、出版、售卖情况,并在党内建立了中级干部学习小组,同时把《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指定为教学的必修科目;⑤1939年4月7日,中共中央致电季米特洛夫,希望共产国际援助5000包新闻纸,⑥季米特洛夫于11月15日回复中共中央,并通知其接收已运出的60吨新闻纸;⑦1940年2月8日,中共中央收到共产国际寄来的20只灯管和6节碱性蓄电池和苛性钾若干;⑧1940年2月29日,中共中央致电季米特洛夫,请求30万人的防流行病药剂援助;⑨1940年4月23日,共产国际将无线电发报机及其马达、制锌板材料和无线电器材运抵兰州;⑩1940年7月16日,中共中央收到通知,前往门址接收共产国际寄来的重要包裹和材料,其中包括无线电发报机、无线电器材、纸张和账目等物品;1941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收到共产国际寄来的各种器材6箱,物品具体名称不详;1941年5月21日,共产国际执委会电告中共中央,敦促其速往西安接收从兰州发出的700公斤援助物资,其中主要为纸张和书籍;同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在给共产国际的电报中确认收到35箱物资。

三、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援助呈现差异性的原因

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国的援助虽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苏联对于国共两党,分别采取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援助政策,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曾任蒋介石总军事顾问的崔可夫也承认了这样的事实,“在国民党所有战区都有我国的军事顾问,但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里没有苏联顾问”,“从国外购买的或者从国外援助中得到的所有武器都归蒋介石支配”。

笔者认为,这种援助上的不平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来自苏联的战略布局和国际形势的影响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苏联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被置于日本直接威胁之下,德日结成反共同盟后,苏联进一步面临德日两面进攻的危险。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大肆掠夺中国领土,苏联在华势力范围不断遭到挤压,中国的沦陷将使得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安全形势变得岌岌可危。

为了对抗日本,缓解日本在东线地区对苏联造成的威胁,斯大林将目光转向了中国。一方面,苏联全力支持中国的抗战,另一方面苏联极力协调国共关系。

在实现国共合作、中国抗日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之后,苏联将其对华政策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国民党一方,而把和中共的关系视为与国共关系的附属,并要求中共尽可能做出让步,保持双方的良好合作,使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服从于苏联对华政策的需要。正是由于苏联在全面抗战中对国共两党形成的这种角色分配,导致其在援助国共两党时采取了“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的差异化政策。归根到底,还是双方力量的不平衡和苏联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国共形成的定位。

此外,国际惯例和国际形势的制约,也是影响苏联对华援助策略的重要因素:

第一,与苏联进行签约和交涉的是国民政府,假若苏联单边向中国共产党提供帮助,便会被英美国家指责向中国“输出革命”,还会留下“干涉内政”的嫌疑。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发挥着主力作用,援助抗日的主力队伍更易取得战争的胜利。

第二,苏联通过国民党政府对中国进行援助,也是出于对适应国际惯例和国际形势的需要。当时国民党作为执政党,国民政府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合法代表。依国际惯例,与中国进行外交活动,苏联只能同国民党政府开展。如果绕开国民党政府,把武器援助给共产党,这必将造成外交事故,对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造成破坏。

(二)来自国民党顽固派和英美等国的阻力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在抗战后期,国民党不断制造摩擦,挑起争端,破坏抗战,防共之心甚于抗日。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在与共产党的合作中始终是有所保留和不够真诚的。这就造成了国民党在全面抗战中限制对共产党的武器分配,甚至阻挠苏联对共产党的各种援助。

1937年11月18日,斯大林和伏罗希洛夫在接见国民政府代表团杨杰等人时敦促国民党补给八路军武器。1938年孙科访苏期间,苏方再次就国民党“对八路军待遇未公”、对中共存有“歧视”等问题让孙科作出解释。即便如此,国民政府不过从“军队统帅部”分配给中共仅仅120挺轻机枪和6门反坦克小炮等苏联武器,1940年弹药接济也终止了。①

国民党坚决反对苏联向中共提供援助,致使交通运输极其困难。蒋介石不仅多次拒绝苏联向中共提供武器援助的提议,而且还严密监视其在华人员,对根据地的交通进行严格管制,防止苏联以军用物资接济陕甘宁边区政府。

除了国民党在援助上对共产党造成的阻挠,苏联对英美的敏感也是造成中共的援助受到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为了与美英等国搞好关系,在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关系上,甚为拘谨,有时为了本国的需要和利益,而向英美妥协,在众多场合支持国民党,将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放在第二位。盟国在当时也确定了“先欧后亚”的反法西斯战略。但是其“先欧后亚”的战略构想能否实现,则与中国战场紧密相关。因此,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前期的接连失利,使其既寄望中国的抗日能减轻其东线的压力,又迫切希望英美能够开辟欧洲西线战场,以缓解苏德战场的压力。为此,苏联便以支持国民党政权为条件来换取同英美在国际事务中的良好合作关系。

尽管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讲,苏联在援助中国全面抗战中,更应倾向于相同意识形态的中国共产党,但由于英美等国实施的是扶蒋反共的政策,苏联要取得英美的支持,必然要放弃中共。而只能将援助重心放在英美扶持的国民党政府,以实现英美第二战场的早日开辟。这也是苏联对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不同援助政策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4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国共两党苏联
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的情报战
国共两党抗战功绩之比较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的工厂法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论国共两党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不同认知
国共两党持久战战略方针之比较
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在华军事顾问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