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华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21-02
我校作为紧邻市区,教学条件简陋,师资匮乏的一所农村中心校,得以生存、发展,得益于始终以习惯教育为主线贯穿整体工作,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真正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生命线;得益于船营区习惯教育工作的引领。
一、抓住关键,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指出:强教必须强师。农村教育是重点难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短板瓶颈。
(一)加强行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
高尚师德是为师之根,为了保持和发挥农村教师朴实、踏实、敬业、廉洁的工作作风,我校以”抓团队评比约束个人,树师德典型带动全体“为行风建设策略,提升我乡教师职业道德。我校集群体智慧,共建《欢喜乡教师公约》。(即一、外修其形,简而不俗。二、内修其性,泰而不骄。三、作修其能,勤而不惰。四、习修其真,恒而不辍。五、日修其德,劳而不怨。)由于此公约由教师共同参与、谋划,既体现了对教师严格约束又突显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注。所以更有自觉约束性、实效性。每年我们都组织教师学习此公约,用教师公约来时时、处处警醒自己。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非常在意团体的评价。一个有凝聚力、向心力、荣辱感的团队对教师个体形成高尚师德有引导、示范、约束作用。2011年我校组建了和谐团队,制定了《和谐团队评比办法》,通过领导检查赋分、个人工作月记,团队集体总结、小组综合评议四个步骤每月进行一次评比。自评比之日起,学校建立的团队干劲足,教师由他律变成了自律,每月一次的和谐团队评比使教师树立了“我因团队而荣,团队因我而胜”的观念。大家都以奉献、敬业为荣。每年评选全乡优秀教师、两年一评敬业型教师树立一批师德典型这些教师在学校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我校教师时常义务给学生补课、给学生送衣物。行风建设提升了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高尚的师德保障了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加强校本研修,提高教学效率。
教书育人是为师之本。我校把加强校本研修,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效率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现状和农村工作实际,构建了欢喜乡中心校与村小之间横向、纵向两级研修管理模式,形成了三级校本研修管理网络,在全乡形成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的氛围。几年来,中心校带领村小开展了一系列真研实修的教学活动,促教师不断提高。
历时三届的欢喜“成长杯”课堂教学竞赛暨乡“全天候”教师评选;扎实开展每年一届的农村教研协作体活动;与双语实验、五小学、二小学先后建立了城乡教研协作体。我校以市区教育局开展的课堂教学效率年活动为契机,教研、科研结合进行了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系列小课题研修活动。各村小课题组在校长领导下,在核心成员的组织下,课题研修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体成员形成合力,共同进行理论学习,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共同实践反思讨论,共同分享展示研修成果。2014年,我们经过领导班子例会研究,骨干教师多次研讨,结合村小校长建议,制定了活动方案,确立全员参与,以“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我的精品课”为主题的第三届欢喜乡“成长杯”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有序进行。
二、凸显特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
“欢欣、欢洽、喜文、喜武”是欢喜中心校办学的核心理念,它代表着欢喜小学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和谐融洽的发展氛围,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一)读写工程——打造特色实效习惯。
我乡从2006年起实施主题为“真情融注笔端”(记成长周记),“成长源自书香”(师生读书活动)读写活动。2006年至今,我校开展了“教师共读一本书”、“师生研读一本书”、“教师读书汇报会”、“书香伴我成长”等系列活动。7年的坚持,我们希望给师生种下爱读书的种子。我们对读书的形式化要求虽然越来越少,但我们欣喜的看到读书习惯正逐渐内化,师生真正把读书融入自己生命之中,让师生的精神世界充盈起来。
(二)发展体育——坚持传统运动习惯。
我校体育工作有着光荣的传统,学校连续十二年在区运动会上获前八名好成绩,多次代表区参加市级各项比赛。我校保证每天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开设“小篮球”为特色的校本课程,以篮球游戏为突破口增强学生提质。每年都召开乡小型田径运动会、春季中长跑比赛、全乡单项选拔赛、冬季户外活动比赛、小篮球金杯赛、师生趣味运动会。
(三)养成教育——深化常规学习习惯。
习惯是孕育于常规工作中的,是包含着细节性行动的。为了全面开展好习惯教育工作,让学生自觉养成各种学习生活中必须的好习惯,我校以德育工作为载体,结合好习惯“三四五六”工程,开展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各种常规习惯,尤其是各种学习习惯。
作为一所乡镇学校,我们在坚守和凝望中期待农村教育和谐、普惠均衡发展的春天。我们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常态、科学管理,在区教育局的引领下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