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湖南税收经济研究

2015-12-31 09:01谢芬芳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税源税收收入湖南

谢芬芳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关系的高度概括。经济决定税收是指经济是税收的源泉,一定时期的经济运行状况必将在税收收入的变化中得以体现。具体包括:经济规模决定税收规模、经济结构决定税收结构。可以说,税收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特别是我国目前在工业生产环节和商品流通环节所征收的增值税收入对所属经济状况的反映尤为敏感。同时,税收可以影响经济,税收的收入职能、调控职能对经济能动地发挥刺激作用。一方面,税收是经济的窗口,税收收入直接反应经济运行状况,加之税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从税收收入角度来分析地区经济运行情况,能够更好地把握未来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另一方面,税收既是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保障,也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运用税收政策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税收和经济二者表现为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湖南税收的经济分析来发现湖南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找出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瓶颈,提出加快湖南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在分析指标的选择上,本文选择GDP(具体包括:GDP 总量、GDP 的分布情况和GDP 的内部构成情况等)作为反映湖南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选择与GDP 关联度较高的国税收入(主要是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指标来反映湖南的税收经济关系。因为,二者在总量上具有核算范围的一致性,在结构上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和可比性。比如,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指标有85%的部分和第三产业中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有30%的部分与国税部门所征收的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基本一致,理论上属税基与税收收入的关系,数量上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关系。

一、湖南税收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一定时期的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其税收收入的增长,理论上税收应该与经济应保持同步增长,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表一是湖南省最近十一年来税收收入与GDP 增长变化的具体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尽管经济的增长带来了税收收入的增长,但二者的增长速度并不同步,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GDP 增长速度一般在10%以上),税收收入的增长一般都快于GDP 的增长,这一时期的增长弹性系数都大于1。自2014 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GDP 增长速度在10%以下),湖南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也下降了,不仅如此,税收的增长速度8.7%低于GDP 的增长速度9.5%,其增长弹性系数只有0.92,这种现象从季度性指标更能反映出来,2015 年一季度湖南国税部门完成税收收入为473.35 亿元,增长4.26%,而同期湖南GDP 的增长速度为8.4%,其增长的弹性系数只有0.51,税收增幅创五年来同期最低。

表1 2004—2014 年湖南省税收收入与GDP 增长情况

二、新常态下的湖南税收经济的主要特征与问题

(一)“十二五”时期湖南税收增速前高后低,下滑趋势明显

“十二五”以来,湖南省税收收入与经济总量保持了稳定增长。2010——2014 年全省GDP 总量由15902.12 亿元增加到27048.5 亿元,年均现价增长15.5%,高于全国3.2 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名一直保持第十位。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南国税收入也由2010 年的895.5 亿元增至2014 年的1636.53 亿元,累计增长530.7 亿元,年均增长176.9 亿元,增幅为16.78%。尽管湖南经济的增长带来了税收收入的增长,但两者的增长并没有同步,湖南税收增长具有明显的前高后低现象。到2013 年湖南税收的增长速度都是快于GDP 的增长速度的,在这期间全国国税收入的年平均增速是12.82%,湖南税收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6 个百分点,湖南税收总量在全国的排位也由2010 年的第17 位上升到2013 年的第15 位。但自2014 年以来湖南税收的增长速度却低于GDP 的增长速度了,不仅如此,也低于全国税收平均增长速度0.25个百分点,税收总量排名也由上年的第15 位下降到了第18 位。从中部地区来看,2010 年,湖南税收总量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五位,2013 年上升到了第2 位,在中部六省中增长速度最快,但自2014 年以来,湖南税收总量又排在中部六省的第4 位了,仅比河南、山西两省高,这说明湖南税收收入下滑趋势明显。

(二)湖南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改善,GDP 的税收含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湖南的经济运行质量虽有所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首先,从湖南GDP 的结构来看,以2012 年为例,GDP 总量在全国排第10 位,但其中第一产业GDP 却在全国排在了第6 位,这表明湖南还是一个农业大省,整体产业结构层次不高,这是制约湖南经济质量提升的一大“瓶颈”。其次,从GDP 的税收含量(每百个单位GDP 所带来的税收收入,即税收负担率)来看,湖南每百个单位GDP 的税收含量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2013 年为例,湖南GDP 的税收含量为10.54%,而同期全国的平均值为21.28%,高出湖南10.74 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湖南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0.7%,但其对应的工业增值税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5.29%,也低于全省税收年平均增长率1.49 个百分点;湖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6.62%,其对应的商业增值税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54%。这表明湖南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对税收的贡献率低,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湖南GDP 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GDP的税收贡献率却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三)湖南经济结构不优,税收增长后劲不足

首先,从产业结构来看,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变化与经济税源的发展密切相关。无论是从国际上来看还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湖南的产业结构明显存在有不足,主要是第一产业占比较高,第二、三产业占比偏低,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必然导致税收增长乏力。

其次,从行业分布来看,湖南的税源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当前,湖南税收很大程度是靠重点税源行业和企业支撑的,可以说“一支烟、一桶油”起了主要作用。以2013 年为例,湖南省的烟油税收占了全省国税收入的42.31%,比2010 年提升了1.4 个百分点,对同期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4.67%。由此可见,湖南税源集中度正日趋提高,而这些重点税源企业大多属于传统行业,比如,烟草、化工、冶金等,尽管目前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其技术改造任务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其后发优势难以为继。

第三,从所有制结构来看,湖南非公有制经济税源发展较快,但“外向型”经济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仍需改造提升。近年来,湖南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的特点也反映在税源结构的变化上,以2013 年为例,全省国税收入中来自股份公司的收入占比高达59.56%,比2010 年提高了2.98 个百分点,来自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收占比高达90.72%,成为湖南国税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另一方面,湖南税收收入中“外向型”税收只占到全省国税收入的8.89%,与全国平均水平25.46%相比差距甚远,表明湖南“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将是湖南经济税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第四,从税源的地区分布来看,湖南经济税源的地区差异较大,区域均衡发展任重道远。湖南的经济税源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和主要城市,区域分布差距很大。从GDP总量的地区分布来看,“长株潭”地区占了全省的41.3%,从发展速度来看,“长株潭”也领先其他地区,占比还在逐年提升,由此带来的税收收入的地区差距也十分明显,2013 年,“长株潭”三地提供的税收占到全省税收收入总量的66.1%,而“大湘西”地区提供的税收只占全省税收收入总量的5.8%。

三、实现湖南税收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本思路

“十二五”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实施了“四化两型”战略和“三量齐升”的发展思路来推动湖南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结合税收与经济之间的内在规律和湖南现行的经济运行状况,要真正实现“三量齐升”的发展格局,就必须实现经济稳步发展与税收收入持续增长。

(一)必须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1.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是确保经济税源持续增长的源泉

结合上述对经济与税收关系的分析,GDP 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GDP的总量。在一国税制、宏观税负等基本稳定的情况下,GDP 总量的增加将直接导致税收收入的增加,因此,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是实现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基本前提。二是GDP 的分布。如果GDP的产业分布或是地区分布向高税负行业或高税负地区滑动,则其GDP 的税收含量提高,经济税收负担率上升,税收收入增加,反之,税收收入下降。三是GDP 的质量及其内部构成情况。如果GDP 的内部结构改善,企业盈余占比较高,则GDP 的质量提高,单位GDP 带来的税收收入也增多,经济税收的贡献率就高,反之,GDP 的质量越低,单位GDP 的税收含量就低,经济税收的贡献率就低。在目前国内需求不足、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地方经济继续靠规模扩张来求得经济总量增长的动力已经不足,惟有在优化经济结构上下功夫,所以,推进工业化进程将成为实现湖南经济跨越式增长的现实之选。

2.摆正产业集中度和税收集中度的关系是发展湖南经济税源的着力点

一般来讲,一个地区产业集中度越高,地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经济税源的增长就越快。从湖南省目前的情况来看,长沙市的产业集中度是最高的,其经济税源环境也是最好的,另外就是岳阳的“油”,湘潭、衡阳、娄底的“钢”,湘西州的“酒”和郴州的“矿”,除此之外,其他地市的产业集中度都较低。而且湖南这些产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有相当部分属于传统行业或资源性行业,未来市场竞争力不强,技术改造任务重,后发优势不明显。因此,湖南在此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拓宽思路,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税源增长点,并尽快形成新的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链。

3.坚持依法治税是促进经济与税收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依法治税就是纳税人要依法纳税、税务部门要依法征税。在税收征管实践中,就必须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税务部门为保任务、财政保基数、各级政府部门保各自利益,不惜伤害整体经济,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办法,收过头税、引税、买税、税收优惠政策不兑现等,其结果是得了眼前、丢了长远,且导致税收成本不断攀升和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另一种是打着涵养税源、发展地方经济等幌子,变相减免税或欠税不收,造成实际税负的严重不公,实际上是保护了落后,使市场资源配置扭曲和浪费。只有依法治税,才能促进经济与税收的良性循环。

(二)推进湖南税收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具体对策

在确保经济规模适度增长的同时,如何提高湖南的经济质量,增加经济的税收含量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湖南应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深化企业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来实现湖南经济与税收的可持续增长。具体对策如下:

1.着力打造产业集团,提升企业竞争力

湖南税收(国税)近80%来自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提高工业增加值在GDP 中的比重十分必要。湖南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要着重走集团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形成若干大规模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比如,湖南中烟公司、中联重科、三一等在全国已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将其打造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在产量计划、市场开拓、结构调整等方面做文章,加强各大型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交流,做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提高这些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将其培育成为湖南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就这些企业自身来讲,要探索多元化发展战略,积极向相关行业和下游产业渗透,利用当前自身的规模优势和资金优势,采取设立投资公司和租赁经营等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对现有的那些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要通过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重组和联合,把存量盘活、企业搞活、全线带活。着力强化湖南各大产业集团配套链建设,充分挖掘本地各类资源,提升湖南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税收贡献率

湖南既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要注重利用高新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提高GDP 的税收含量。对政府而言,首先要加强指导和服务,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要将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结合起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快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其次要针对湖南实际,优先发展对湖南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机电、化纤纺织、精细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大力振兴传统制造业,以制造业来促进其他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来推动湖南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第三,要积极发展信息产业。具体来说,就是要抓好“三个化”:一是要抓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化。重点加强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工业园的建设,提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的引进力度,扩大经济的外向度,形成局部优势;二是要抓好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化。要发挥湖南大专院校集中、大中型企业多、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鼓励科技人员以科研成果、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作投资股本兴办科技型企业,扩大开发规模,把蛋糕做大;三是要抓好传统产业技术化。着力推进把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带动传统产业的改进、升级、优化。

3.努力提升园区经济质量,成就后发优势

湖南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和低廉的人力资源,实现这一比较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最佳途径就是借机推动园区经济税源的跨越式发展,成就湖南的后发优势。在规范园区管理的基础上,明确以经济税源质量立园的发展思路。首先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湖南产业发展的预警机制,分析园区产业容量和园区重点企业运行状态,正确引导产业投资方向,避免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和项目引进大赛。其次是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相结合,加快园区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一方面要抓住国际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吸纳世界500 强企业和大的跨国公司来湘投资,引进消化其先进技术,拓展湖南的外向型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大企业自主研发力度,设立企业创新引导基金,多渠道的加大创新资金投入,搞好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另一方面,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的高级经理人才市场、科技人才市场,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以此来加快全省、全国乃至全球性科技精英人才的引进,不断为园区发展补充新鲜“血液”。第三,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逐步摆脱引资开源对政策优惠的依赖。由政府推动为主导转变为以市场推动为主导,从单一的产业功能转变为技术创新的综合功能,从注重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实现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向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推动产业发展由小而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第四,要以“一区多园”为载体,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总体而言,湖南园区虽然发展较快,但分布相对零散,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群过少,很难产生规模效应。为此,要充分利用“一区多园”的载体优势,有计划的引导相关高新企业进行园区内的簇群化。如长沙的软件、新材料、工程机械、生物医药基地,株洲的铁路高端产品、高分子材料工业园等,配套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专业化特征鲜明的支柱产业群,实现共同研发,形成集群优势,推动湖南园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4.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培植新的经济税源

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保护,并为其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当前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准入、获得技术、信息、培训等方面的困难,特别是要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协调、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筹、融资渠道。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作为政府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机构,要通过政府预算拨款、国有土地及资产划拨、民间投资和社会筹集等方式筹集资本金,以壮大其资金实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要针对中小企业以往“散、小、差”等状况进行整合,加强政府引导,确立三个方面的发展重点:一是发展与大中型企业的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二是要集中力量专门生产供应大中型企业的部件,提高单件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三是要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形成比较优势,防止有内在联系各个环节的附加值和利税流向外地。

猜你喜欢
税源税收收入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做大湖南省税收收入规模的对策分析
涵养税源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各项税收收入(1994 ~ 2015年)
农业主要税收收入
岁月
税源专业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建立税源分析指标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