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例谈

2015-12-30 00:20董家康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5年34期
关键词:单音词双音词出师表

董家康

同学们学习文言文时,普遍感到最难的是文言文词语,特别是实词的理解。的确,一个关键性的实词,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对整个句子、整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的理解。因此,有人说,实词是学习文言文的拦路虎。其实,学习文言文,在我们加强阅读、培养语感的基础上,只要了解了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变化而来,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这个基本道理,就会从中摸索出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经过努力,“则难者亦易矣”,横在我们面前的这只拦路虎便会被我们一口一口地吃掉。

下面列举几种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同义推导法。文言文中常有同义词连用的现象,只要我们知其一,也就能推知其二了。

(1)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

(2)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例(1)中的“裨补”是同义词连用,既然“补”是“弥补、补救”的意思,那么“裨”也可以解释为“补救”了。例(2)中的“咨诹”也是同义词连用,两词都可以释为“咨询、询问”。

二、同中求异法。有些词语尽管意义相同或相近,但也有细微差别。这就要分析它们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目似瞑,意暇甚。(《狼》)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如果我们笼统地将“瞑”和“寐”都译为“闭上眼睛”,这显然是不准确的。“瞑”是闭上眼睛,“寐”则是睡觉,而且程度深得多。

三、反义推导法。文言文中,一般句式整齐、意思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对应的词则词性相同而词义相反。如果不知道其中一个词的词性和含义,则可以根据与之相对应的词的词性和含义来推导。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例(5)是两个分句意思相反,如果不知道“倾颓”的含义,则可以根据与之相对应的“兴隆”来推导:“兴隆”意为“昌盛”,那么“倾颓”则意为“衰败”。

四、以形推义法。汉字是表意文字(以形表意),许多字的字形和字义具有密切的联系。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字的字形来推导字义(词义)。当然,这是一种猜测法,不太可靠,但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不防结合上下文试一试。

(6)奋袖出臂。(《口技》)

(7)无冻馁之患。(《送东阳马生序》)

有些同学总觉得例(6)中的“奋”难以理解,但如果知道“奋”的繁体是“奮”,即“奞(xùn)”在“田”上,而“奞”是形容鸟儿张翅振羽,准备高飞的样子,就不难推出“奋袖”是把袖子高高挽起的意思 。有些老师主张学文言文要用繁体字,就是鉴于此种情况而言。例(7)中的“馁”,从“饣(食)”,从“饣”的字与“吃食”有关,由此再联系上文可推知其意是“饥饿”的意思。

五、古今对照推导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词义也有了变化和发展。但只要我们遵循变化的规律,通过比较,自然可以推导出词的含义。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词义的扩大,如“中国”古指中原地区,而现指全国。二是词义的缩小,如“金”,在古代泛指金属或兵器,现在则单指金子。三是词义的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现在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当我们知道了词义变化的这些规律,进行古今对照,就能有效地理解词义了。

(8)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汤”的今义是菜汤,而古义则是热水,词义完全转移了。只要我们懂得了这个规律,就不会把上句中的“汤”译为“菜汤”了。

又如,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里仍然沿用古代汉语里的意思,我们便可以通过联系现代汉语中的词或短语进行理解。

六、分合分析法。文言文中,单音词多。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就必须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和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的对应关系简单化。而应该根据文言文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把它们分开来解释。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例(9)中的“妻子”不能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妻子”,要分开来理解,“妻”是指妻子,“子”是指子女。

另一方面,也不能把所有的双音词(包括多音词)都分开来理解,该合的还得合起来理解。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此例中的“参差”就只能合起来理解为“参差不齐”。

七、词性推导法。在古代汉语中,某一个词属于某一个词类或其他词类,是比较固定的,只要知道这几个词的词性,就可以大致了解到这个词的使用规律,从而掌握它的含义。

(11)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若”作动词时为“像”“及”之意,作连词时当“假若”讲,还可以当作代词“你、你的、你们”。这里用在动词谓语“为”的前面作主语,显然是代词“你”的意思。

八、语境分析法。一个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其意义的。我们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根据本句内容和上下文意去分析它的含义。特别是多义词,在理解其含义时,更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12)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1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例(12)中的“亡”与“举大计”并举,而其结果都是死亡,可见它决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会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两个“亦死”,意思则“同样”。例(13)中的“顾”有看见、照顾、难道、拜访、但是等多个含义,但根据前后文意,我们可以推断出“拜访”是最合文意的。

以上只是就文言文中一般实词的理解所谈的几种方法,至于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古今异义等,还需同学们在复习时加以识别。

猜你喜欢
单音词双音词出师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
掌握类文阅读方法 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以《三顾茅庐》《隆中对》《出师表》类比阅读为例
论汉语国际教育中单音词的教学
关于汉语双音词的偏旁类化
论《出师表》的时代意义与历史影响
《孟子》中单音反义形容词的语义场分类研究
“相亲”成词及词义演变考
古汉语单音词复合化的成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