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经过几年实践,本人认为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写作训练应该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巧抓训练点,让学生习作在幸福中启航。
关键词:随文练笔;习作;幸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3-086-2
直面我们的写作教学,最沉重的话题莫过于很多学生对作文的畏惧与厌倦。许多平时说起话来叽叽喳喳,没完沒了的小学生,一到了作文课上,则眉头紧锁,目光迟滞,面对作文题目时满脸焦虑和迷惘。抓耳挠腮,啃笔头,不知从何下笔。有些教育专家把此现象称之为“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症”。这在作文起步学段尤为明显。如何让学生在习作训练中“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逐步培养学生喜欢作文的情感呢?我在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中发现,生动活泼的随文练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有效实现习作训练在课文的阅读、理解、感悟中幸福启航。
一、词语感悟,再现画面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课文中有许许多多的词语往往都蕴含着一个个丰富而又精彩的世界。在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潜心会文、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如果能以词语为基点,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就会更加的鲜活起来,实现学生由消极的静态语言理解向积极的动态语言感悟发展。
如学习课文《学会查无字词典》时,结合爸爸对“骄阳似火”的解释——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我让孩子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从人,动物,植物以及其他事物等几方面来说说骄阳似火的意思。有的孩子说:夏天真热,妈妈的鱼晒在外面,一个下午后,妈妈收鱼时发现鱼已经晒熟了,真是骄阳似火。有的说:太阳像个火球,躲在树荫下的狗,伸着舌头在喘气。有的说:早上精神抖擞的小草,到了下午,就耷拉着脑袋,好像说我渴呀,我渴呀。我让孩子们随即写下来。看着一段段精美的句子,我不禁为他们喝彩。
这时学生已进入“骄阳似火”的意象世界,这个词语已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世界之外的异客了,深深嵌入学生的心灵,成为有生命活力的语言因素,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文并不难,一个词语展开就是一篇好文章。
二、快乐模仿,秀出真我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或段落适合学生模仿。仿写是引导小学生领悟作文方法的有效途径,学生如果能善于模仿范文写作,就能从中学到有用的东西,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抓住课文结构、优美句子或精彩段落,引导学生仿写。仿写,分为全仿和点仿。
1.全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文本结构的作文方式。为了培养学生在作文时能言之有序,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课文结构,掌握一些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入门悟道。如认真学习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后,学生明白课文是以总——分的构段方式组织全文,并围绕全文中心句,从几个方面进行叙述。同时,抓住了特点描写景物,展开联想、抒发感情。于是,结合单元练习上的口语交际,我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结构,进行了一次介绍一处世界名城的练笔。由于孩子对世界名城了解甚少,课前我布置学生通过上网、阅读书籍等多种途径查找、了解自己喜欢的一处世界名城,并利用班会进行了交流。交流后,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结构,合理灵活运用收集的资料,进行练笔。同学们有的写《雾都伦敦》,有的写《花都巴黎》……结构清晰,抓住世界名城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的喜爱之情。通过这种仿中有创的练笔,使学生对世界名城有了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这类习作的构段方式、基本结构有了全面的掌握。读写结合,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2.点仿
点仿是局部模仿文本言语表达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仿写时,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如学到《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文中的“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咆哮,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一句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句话把“河水”当作什么来写?你认为这样的写法好吗?好在哪里?我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分析,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这句话的绝美意境: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寥寥数语勾画出少先队员植树造林后的优美景色。待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这一切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描述一种事物吗?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所以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水平较高的同学我要求他们不但能写,还应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自己的某种情感;水平中等的同学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能写几句连贯的话;水平较差的同学能用拟人的手法造一个句子。由于给孩子们提供了有效模仿与借鉴的对象,所以这次练习效果很好!“你瞧,那条银鲤浑身缟素,唯嘴唇上一点腥红,像是爱美的姑娘抹上了鲜红的口红。”“鸟儿小巧玲珑的脑袋上像包着橄榄色的头巾,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犹如一潭深水,嘴巴微微努起,做出一副娇羞状。”“整个城市一下子沉默了。……”“……一些碎纸与塑料袋也在狂风中肆无忌惮地狂舞。风更肆虐了,夹着雨点猛扑过来,似乎不把我手中伞撕破,绝不罢休……。”在练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轻松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三、留白遐想,拓展文本
由于中心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的限制,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总不可能"穷尽",有些内容只得简而言之,或略而不写。而根据教学需要,通过练笔而化虚为实,化简为详,补充与课文内容对应的画面,可以拓展内容空间,拓宽理解背景,以深化理解,强化效果。即根据课文内容,对文中没有继续说下去或没有说出的部分展开想象,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写作方式。
1.根据插图,补充想象
课文中经常有一些紧扣课文内容的插图,这也是练笔的好资源。深入挖掘文本的这一潜能,体会文本之美,充分想象,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荷花》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语言优美、感情纯真的散文。文章的第二自然段重点描述了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教学时,首先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白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对于每一朵白荷花的姿态作者没有具体描述,用“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池的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加以概括,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余地。此时,我引导学生再一次看图,仔细观察这些荷花的姿态。在我的启發下,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有的低着头,正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呢。”“有的害羞得藏在几片大荷叶中间,怎么呼唤也不出来。”“有的随风飘动,跳起了欢乐的舞蹈。”瞧!在孩子们的眼里,荷花真的如同一位亭亭玉立的小姑娘,或是对镜打扮,或是羞羞答答,或是随风轻舞。
2.根据内容,补白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补白,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思维能力,丰富情感体验,从而提升习作素养,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1)情节补白。
情节补白是依据教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的一种再创造。
课文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可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文章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完整,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扩展写的训练。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那么,司马迁在狱中到底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呢?于是,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空白,展开想象练笔:司马迁在狱中经受了哪些磨难?他又是如何面对困难坚持写作的?学生的心灵被震撼了,他们急切地拿出笔,想一吐为快。有的学生写道:“酷暑难熬的盛夏,监狱闷如蒸笼,司马迁忍受着蚊虫的叮咬,奋笔疾书;滴水成冰的严冬,监狱冷如冰窖,司马迁仍坚持创作,他呵口热气,搓搓冻僵的手,在冰冷的竹简上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在生动的描写中,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对司马迁的理解也更深了。
(2)结果补白。
新课程教材中不少课文写至高潮时,便急锋收笔,看似结尾,却隽永无穷,这就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宝地。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联系文本和自己的经验,续编故事,对文本进行延伸。
《爱之链》一课叙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乔依无偿帮助老妇人修车,老妇人又给贫困的女店主留钱,故事结尾揭示乔依和女店主竟是一对夫妻。文章以女店主的喃喃自语结束,耐人寻味。我引导学生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续写。有学生这样写道:乔依醒来后,妻子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你知道吗?亲爱的,今天我遇到好人啦!一位老妇人用餐后给我留了一些钱,还有一张纸条呢。”说着,她把纸条递给乔依看。纸条上写着:在我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也想帮帮你。乔依忽然想起白天在路上遇到的老妇人,不禁热泪盈眶。他望着妻子憔悴的脸说:“亲爱的,这些钱足够我们为孩子的出生做好准备啦。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好心人给我们帮助呢。以后,我们也要尽力帮助更多的人啊……”妻子露出了久违的温柔甜美的笑容。
在这一训练过程中,我在阅读教学中挖掘文本意犹未尽之处,找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来。让学生植根于书本,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练笔,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练笔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地飞翔,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迸发创新的火花。
四、深入体悟,抒发感想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课文学完,对学生特别有触动,头脑中或多或少有些想法。这时,教师不妨乘热打铁,布置学生写写学之后的感想,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一些较为零乱、不成文的想法、念头系统地理一下,写一篇读后感。
学完《海伦·凯勒》一文,海伦·凯勒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深深感染了同学们。有的说:海伦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仍如饥似渴地学习,她的精神真令人感动。有的说:海伦,面对生活不屈不挠,向往光明,相比较,我们这些健康人,真是自叹不如……看到同学们感受颇深,我让他们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一篇读后感。在班队主题会上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一位学生写出了这样深切的感受:我们这些健康人,不能迟疑,不能浪费一分一秒,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那就要从小刻苦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就要像书中海伦那样坚强,不屈不挠奋斗到底,坚持就是胜利。这次练笔是同学们有感而发,充满真情实感。因为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感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
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同学们心中有话想说,有情想抒时,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让学生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认识水平,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在浓厚的语言情境中,激起表达的热情,通过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补白、续写等方式练笔。这无疑是为孩子铺设一条通向作文殿堂的台阶,让孩子们在不经意间幸福地叩开作文大门,踏上作文正道。或许孩子们热爱文学的心扉就此打开,热爱写作的风帆就此顺利地轻松启航。
[参考文献]
[1]于树漫.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小学语文教学,2006(10).
[2]杨艳琴.《抓住契机,灵动演绎.小学教学设计,2006(28).
[3]曹鸿飞.《语文课堂练笔的落点选择.小学教学设计,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