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戏剧教育,应基于学生兴趣,基于语文中的戏剧元素,以表演为抓手,在教学中渗透戏剧的内容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语文与戏剧的魅力,体验到合作与创作的快乐,提升学生文学与艺术的品位。
关键词:兴趣;表演;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3-067-1
杭州师范大学教科院汪刘生教授曾说过:“具有高超、卓越和精湛教学艺术的教师,是高明的‘导演,能使演员——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演出精彩动人的‘教剧。”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戏剧与语文教学有着许多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要教给学生重要的基本能力,文字背后的意蕴和情感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引入戏剧元素,不仅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体会文意的美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还能给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引入一股清泉,让学生亲近语文、喜爱语文。为此,笔者试图把戏剧元素作为一种手段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学生一演倾心,文本历历如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种语文课堂使用的戏剧教学策略。
动词理解,表演辨差别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性,特别是一连串动词的细微差别,往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兒童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感性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利用情景表演,就可使抽象的文字概念清晰而形象地显示出来,操作简单,辨别效果也明显。
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这课中,让学生动作体验“把火烧天”和“拨草寻蛇”这两个招式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发现,“把火烧天”是将棍高举头顶,意为劈头打去,一招毙命,用心狠辣,而“拨”动作轻盈,灵敏“拨草寻蛇”,正好打到对方露出的脚踝部。这个“拨”字就写出林冲的随机应变、本领高强。通过动作体验,学生就可以理解到洪教头的狠毒狂妄和林冲的谦和忍让。
舞台定格,还原助想象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围绕“多彩的春天”编排,在课中,笔者与孩子们玩了一个“定格”的戏剧游戏。孩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想象自己身处万物复苏的春日暖阳之中,随意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可以是动物植物,可以是融雪溪流,也可以是各行各业的人们,随音乐做出相应动作,音乐声停,所有动作定格,孩子们相互猜一猜对方表演的是什么,再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象。这样一来,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也就深深地印刻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模拟导游,读透写景文
苏教版的教材中,各年段都有写景的文章。这类文章一般语言优美,适合诵读积累。但是在课堂上老师一味用朗读的方式组织教学,不管朗读的形式有多么丰富,读得遍数多了学生照样感到无味。那诵读课文,反复体味,记忆积累的效果自然就差了许多。而用“小导游”的表演策略,学生的参与热情就大大提高了。
例如四上《泉城》一文,就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作者观察仔细,描写细腻: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珍珠,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
课上我采用了小导游的形式,让学生读四大泉,引导学生发现各段相似的布局及写法: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点重点勾勒和描绘,最后把重点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我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通过自读填表来体会泉的地点,名字由来和特点,进而练习介绍,通过练习和小导游模拟,学生当堂就记住了课文,理清作者表达的思路,积累了大量优美词汇。
表演以课文为依托,只有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他们才易于表演、乐于表演。
创编剧本,合作创体验
创编课本剧就是以课文内容为本,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改写、续写等。这种手段的运用和语文的习作训练不同,写作是个体行为,表现的是个人对人、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而改编戏剧则是让学生借对话、交流、讨论构建新场景,形式上可演、可说、可写,实现其逻辑思维、想象力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戏剧手段辅助教学,并不强调学生的演出或改编水平,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其思考与表达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局限于文本给出的情节指向与结局,也应适当拓宽学生的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如教学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乌鸦,然后书写故事可能的新结局。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让每个小组推选代表阐述本小组的改编思路。接着,教师可以安排一到两个小组表演。事实证明,改编故事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课堂上,学生给出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局、“蟠然悔悟以身传教励志为人师”的结局……学生在交流观点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观察、倾听判断学生对原文的理解、思考和创新。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设问或对话,引导、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结合语文的审美评价提问,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补充其他学生表现得较模糊的部分,为活动提供解释与评估。
当然,除了以上四点,还有很多戏剧手段都可以为阅读教学所用。戏剧手段的加入,会让小学语文课堂越发有趣味、有新意。“演”,不是浮云,不是表面上的热闹,也不是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它是通过戏剧的策略引导学生琢磨课文,推敲文本语言,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演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学生深入课文,培养语感,提高阅读和审美能力的手段,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力、思维力、观察力、实践力综合成长的无限空间。学生从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从而表演则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