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成来奏三千犊桃李春风冠集英

2015-12-30 19:33:01樊玉成
关键词:和谐

樊玉成

摘要:中职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效果好坏和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教师必须以“爱满天下”的情怀尊重信任学生,以“正视差异”的态度接受发展学生,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达成“给学生一个机会,还教师一个惊喜”的中职师生双赢格局。

关键词:中职师生关系含义;和谐;中职师生关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3-010-2

一、解读:中职和谐师生关系的含义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有三个表现:即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伦理关系。其中教育关系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教师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和心灵成长的愉悦。教育关系既能为师生提供最大的发挥主体力量的空间,又能使双方的力量形成有效合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关系是师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这种关系能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它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心理背景,并制约着教学的最终效果。优化师生心理关系是改革当前中职师生关系的关键和难点。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这种关系处于师生关系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对其他关系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基本的价值追求,人性解放、民主自由是现代伦理的基本精神,可见中职师生伦理关系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教育崇善的基本特性。

陶行知说:“教师不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便不成为教师。……做教师的人必须和学生、大众站在一条战线上为真理作战,才算是前进的教育,……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中职教师必须和学生站在同一战线上,让师生生命有共同的依托,引导学生把教师当成“同类”,那么和谐就会在彼此间蔓延,各项教育活动也会得以顺利进行。所以中职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交互活动中的民主、在相处氛围上的和睦,以及在相互尊重、合作和信任中获得的师生共同发展,其核心是师生在心理相容、心灵相纳基础上形成的至爱、真挚的情感关系。

二、建构:中职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策略

1.从师道尊严走向爱满天下。

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但是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校缺乏因学业成功而带来的同伴关注和教师的肯定,他们对爱与成功有更迫切的需求。所以首先职校老师要主动从师道尊严的单项权威走向学生,赞赏学生,亲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喜爱,消除学生因师贵生微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与恐惧,毕竟“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其次要做到“以人教人”。陶行知在《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中说:“教职员愿意和学生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渐渐的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可见陶先生提倡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倡导和学生建立起相亲相爱的师生关系。中职学校“厚德重技”的办学目标正好给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共学、共事、共修养的空间,共同的经历是促进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再者教师还应建立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的心理氛围,发展学生的个人爱好和个性品质,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创新。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于技术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教育对象”。教师的爱和支持是正能量,能给学生温暖和力量,也能使学生更好的热爱教师,最终收获师生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因此“愛满天下”应该成为中职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2.从怀疑束缚走向信任放飞。

陶先生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可见其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尊重。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只有信任人,才能唤起人的自尊。信任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激发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包括个体自我意识的强化、潜能的开发等。中职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教师要多用肯定、赞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告诉学生“你能”、“你行”、“你可以”、“我相信你”……,使每个学生都有专业成功、道德完善和个性张扬的机会。第一教师应学会等待,放慢节奏,用足够的耐心、宽容心看待学生在成长中所走的弯路与不足,躬身指导学生的德技,为学生创造专业技能操作和活动开展的机会,欣赏他们的点滴进步和逐步完美,毕竟每個职校生的起点都很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比同龄人付出更多之后的收获。第二教师要给学生话语权,要能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并相信其合理性,给予积极响应。并对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看法的精神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第三教师应及时承认改正自身错误,以获得学生的谅解,实现师生间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第四中职教师要打开樊笼,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主动处理好“一抱、二牵、三导”的关系,努力从“事无巨细”亲自动手到逐渐放手,直至达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并相信学生能很快“身怀薄技走天下”。职校教师只有努力让学生百分之百地信任你,让百分之百的孩子亲近你,你才能成为他们的心理医生、朋友、直至亲人!这样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心理交融,最终产生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使教育教学进入最佳境界:放飞学生,“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3.从统一要求走向尊重差异。

陶先生说:“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可见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是全方位的,这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异曲同工;同时个体德智体美的发展也不是同步的,不同学生之间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更是因人而异。这就是教师必须正视的三个发展差异。目前职校实行大班级授课制,推行统一的教育要求和统一的学制,可学生的基础却是千差万别,个性更是异彩纷呈。教师必须“研究三头”,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不能机械地实行“一刀切”,对学困生、德行薄弱者要“开小灶”,必要时课采用“偏方”治疗学生的“疑难杂症”。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没有“问题”是不合常理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因各门功课不及格,被老师骂为“不折不扣的糊涂虫”,作出划时代贡献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学校也一直受冷落。因此教师要辨证地对待差异,能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优势并加以精心培养。了解是尊重差异的前提,“种花要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爱好,如专业特长生、技术能手、摄影爱好者、活动主持人、社交达人等,纠正以前只偏爱少数分高“好学生”的亲疏有别的现状,做到善待每一位学生,张扬每一个个性,成长每一个生命,给所有的学生机会,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我们记住陶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充分认识到师生双方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统一体,师生利益是共同的,目的是一致的,没有理由不相互尊重。教师要主动承担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要责,让尊重成为最有效的教育力量:“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三、反思:构建当前中职和谐师生关系的三个难点

1.中职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集体授课制以及职校实训设施设备的不足等,很大程度上使得职校培养学生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教育目标达成度不够,很多文化课程各地还在实施统考和学业水平测试,师生大部分时间仍旧被困在教室里做试题,与学生来校学技能的初始目标相背离。这种心理落差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现实障碍。特别是工具理性在教育界“蔚然成风”,教师把教书作为生存的工具,而学生把接受教育作为参与社会竞争的手段,师生之间不复传统的师徒关系,“亦师亦父”的师生关系日趋淡化。

2.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但当前部分职校教师受职业倦怠、个人素养、教师权威等影响,对学生不够负责,教学敷衍了事,专业技能日趋下滑,不能掌握最新设备的操作技能;在师生相处中更多的时候会扮演着老板或警察的角色,致使其在学生心目中威信降低,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艰难挑战。教师是管人的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做好人,然后才有资格去教育管理人。所以教师要主动将“教书育人”与“教书育己”相结合,力争以身立教,才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同时职校教师还要苦练专业技能和教学基本功,专心治学治教,这是做好工作、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3.独生子女、家庭溺爱、以往学业失败的阴影等都影响者师生的和谐相处。很多中职学生自以为是、自我中心意识很强,在与教师交往中缺乏沟通能力,不会换位思考和移情。对教师的教育要求会逆反甚至对抗,致使师生关系紧张局面时常出现。还有很多职校学生不爱学习、沉迷网络、无所事事,使得教师丧失职业价值感和成就感。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谦让品德,建立学生的信仰系统更是和谐当前师生关系的当务之急。

杨万里有诗云:“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正所谓“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惊喜”。尚不成熟的职校学生面临学业、择业、就业和创业的现实选择,有选择就有困惑,他们迫切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指导,正如他们需要实战的舞台和机会。教师今天的鼓励,就是学生美好的明天:“希冀君复任吾,则吾必全力以赴,必不令君失望,将以惊喜奉上”,师生双方这种双向的心理满足恰恰是和谐关系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獻]

[1]辛国俊.陶行知的故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吴非.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徐明聪.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4]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和谐
和谐之美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13:21
关于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15:26
对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中和谐画面的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17:01
浅谈职业院校中和谐德育思想的实施策略
浅谈“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
浅谈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On Diet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