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舍古屋的倒塌》哥特式特征分析——基于语料库的词汇研究
张晓燕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语料库语言学的视角对研究作家作品的语言特点和主题表达提供了可靠的量化依据。通过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Wordsmith工具来提取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文本的基本信息,并结合文本索引行观察文本主题词特征,进而探析爱伦坡小说词汇的哥特式特征。
[关键词]语料库手段;《厄舍古屋的倒塌》;哥特式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语料库语言学成为语言研究手段的主流。语料库语言学融合自然科学和文学,利用先进的语料库检索工具对大规模的语料文本进行大批量快捷、准确的检索、取样、分析及统计,可以深入和真实地描写语言的微观层面。语料库语言学更是一种研究方法,它以大量精心采集而来的真实文本为研究素材,主要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得出结论,因此语料库语言学从本质上讲是实证性的。[1]如今语料库语言学以迅猛的速度被广泛用于与语言研究相关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用于文学研究领域来分析文学文本,因其能提供大量的自然语言材料,使研究者更理性地分析研究文学文本的主题、语言风格及人物描写等从而得出更为客观的结论。詹芳艳、马婷婷认为,“将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用于文学研究有较强的可行性。无论是用于发现文学文本的语言特征、验证理论模式、支撑以往的文学评论,还是挖掘文本的隐含意义,语料库工具都为研究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2]李晋总结认为语料库语言学视野中的文学研究,在主张超越验证文学评论的阶段,应关注文本的潜在意义,提倡结合文本,做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3]目前基于语料库的文学语篇文体特征分析主要集中在作者考证(Author Attribution)、主题词分析、两种语言风格对比、文学手段的运用、利用词汇频率的统计对文学文本进行体裁特征及体裁差异分析以及词语搭配的文体意义分析等六个方面。[4]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对文学文本进行了相关的语料库检索分析,笔者也尝试使用Wordsmith Tool语料库检索软件来着重分析文学文本中的词语,选择的语料是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通过对该小说的词语分析来剖析小说的哥特风格。
哥特一词有“恐怖的”“神秘的”“迷信的”“中世纪的”等多种意义,在18世纪中后期又变成为一种新的小说体裁的名称。哥特小说,即一种恐怖和鬼怪小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夸张的描写神秘、怪诞、恐怖、乱伦、邪恶、暴力等无法让人接受的情节,“容不得任何中间的、寻常的、平凡的、一般的东西;这里的一切都被夸大到惊世骇俗的地步”。[5]
爱伦坡的哥特小说别具一格,他曾说过:“如果在我的许多作品中恐怖一直是主题,那我坚持认为那种恐怖不是日耳曼式的,而是心灵式的——我一直仅仅是从这种恐怖合理的源头将其演绎,并仅仅是将其驱向合理的结果。”[6]他在其小说中创造的恐怖是一种“心灵式”的恐怖。笔者主要用语料库方法研究《厄舍古屋的倒塌》词汇的特征,从主题词、贬义情感词、恐怖词、颜色词、意象词、否定词等方面来看其词汇的哥特风格。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使用的观察语料库是英文电子版的《厄舍古屋的倒塌》(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缩写FHU),参照语料库是BROWN语料库。另外,还利用英语词性标注器Tree Tagger2对两语料库作了词性附码,生成相应的文本语料库。研究中采用Wordsmith Tool 6.0语料库检索软件检索文本相关的基本数据,利用其基本工具索引工具Concordance,词表生成工具Wordlist,主题词分析工具Keyword list功能提取相关数据。首先,观察文本基本信息,特别是词汇特点;其次,做主题词词表,结合文本索引行观察主题词信息;再次,用自动词性符码器对主语料库和参照语料库进行词性符码,再用检索软件提取不同的词类,进而分析主语料库文本词汇特点和作者的创作理念。
运用Wordsmith Tool 6.0语料库索引软件对文本进行统计分析,获取其提供的关于文本的一些统计数字,如字节数(bytes)、形符数(tokens,即文本的词总数)、类符数(types,即文本的不同词形总数)、标准化类符形符比(Standardised Type/Token,即标准的用词变化性)、平均词长等[7](见表1)。
对文本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发现文本的形符数(词次)是7 166个词,类符数(词型) 为2 030个词,文本标准类形符比为47.19,大于参照语料库的平均标准类形符比38.73,表明观察语料库的词汇密度较大,即用词变化性较大;[1]文本平均词长为4.6个字符,4个字母以内单词占总形符数的58.8%,而参照语料库4个字母以内单词占总形符数的64.5%,说明观察文本词汇略长。因此可以大致推断厄舍古屋的文本属于中等偏难水平,篇幅较短,语篇用词略难。
表1 文本的基本信息统计
(一)主题词检索分析
通过观察关键词词表(Keyword List)中排在较前的关键词,可以得到文本的最关键信息,且关键值越高,该信息越重要。比如小说中的主题、主要人物、时间、地点、关键线索等描述信息。以《厄舍古屋的倒塌》语料库为观察语料库,以BROWN语料库为参照语料库,通过Wordsmith 6.0软件中的Keywords功能生成主语料库的关键词词表(见表2)。
表2所列为按关键值(Keyness)排在前20位的主题词。观察发现I,my和me作为第一人称标志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观察I索引条,发现文本是以“我”作为叙述者兼参与者的。从叙事学的角度看,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更能给读者以一种真实的感觉,拉近叙述者与故事的距离,“使读者在接受故事的同时始终强烈地感到有一个讲述者的在场”。[8]它还具有特有的双重聚焦的功能,无论“我”是主人公还是旁观者,通常有两种眼光在交替。[9]文本中以“我”来表现的所有心理感觉和通过“我”的眼里看到的所有事物,时而作为旁观者静观事情发展,时而直接担当故事主人公,全程参与,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身临其境的紧张刺激感觉,并跟随叙述者“我”进入那种阴森诡异、幽暗凄凉的恐怖环境,心灵得到巨大冲击和感染。因此,爱伦坡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更能传达属于人物自身的体验,挖掘出细微的意识和潜意识的层面。其次,从表2中可以看出排靠前的名称词汇有Usher、Ehtelred、Madeline。进一步检索发现,Usher是既指人名又指古屋名,主要指男主人公名字,Ehtelred则是小说中“我”为厄舍念的古书《疯狂盛典》中的主人公名。而Madeline则是厄舍的孪生妹妹。利用软件中的plotting功能做出了主题词情节图(见图1),观察词图,从上述人名在文本中的位置分布可看出I和Usher贯穿故事始末,而且密度较大,特别是I,说明故事情节主要围绕以第一人称呈现的“我”和Usher展开,为主要人物。Ehtelred主要出现在故事后面,Madeline出现次数不多,却是个能给人带来恐怖感觉的角色,主题词情节图中Madeline一词出现在中段和尾部提示了她在故事中怪诞的死而复生。
表2 关键值前20位的主题词
另外,从高频词had的时态可以看出全文用了倒叙的写作方式。倒叙是爱伦坡在短篇小说中常见的叙事方式,能增强小说的生动性,使故事产生悬念,营造紧张气氛,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图1 FHU主题词情节图表
(二)贬义情感词的使用
在进行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前,笔者发现爱伦坡文笔考究,善于使用精准的词语,特别是一些带有贬义色彩的情感词来制造意境,渲染气氛。在此笔者运用自动词性符码器对观察语料库和参照语料库进行词性符码,再用Wordsmith提取不同的词类,以分析《厄舍古屋的倒塌》文本的主要词类信息(见表3)。
表3 文本的词类信息
表3显示,两语料库在主要实词词类构成上存在差异:主语料库中形容词占了9.5%,副词占了6.6%,名词占18.4%,而BROWN语料库形容词占0.9%,副词占0.5%,名词占3.8%,由此可见《厄舍古屋的倒塌》文本中形容词、副词和名词的使用比例比参照语料库的多,形容词、副词、名词主要大量使用于场景和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中。因文本较小,故提取其形容词如下: dreary,melancholy,insufferable,unrelieved,bleak,decayed,hideous,unredeemed,shadowy,unsatisfactory,sorrowful,precipitous,lurid,ghastly,importunate,nervous,acute,unobtrusive,desolate,equivocal,childish,paradoxical,ridiculous,mystic,sluggish,Gothic,stealthy,intricate,vague,unfamiliar,inaccessible,fretted,comforless,irredeemable,constrained,futile,nervous,boyish,tremulous,nervous,unnatural,morbid,insipid,peculiar,anomalous,deplorable,trivial,intolerable,absolute,unnerved,pitiable,grim,equivocal,supposititious,shadowy,severe,hopeless,cataleptical,phantasmagoric,inappropriate,intolerable,mystic,evil,ghastly,hideous,sinister,unnatural,remote,mournful,cataleptical,faint,terrible,gloomy,bitter,tremulous,oppressive,inexplicable,gloomy,tattered,irrepressible,unendurable,pitiable,mad,impetuous,temperstuous,violent,ghastly,dangerous,terrible,uncouth,vague,wild,overstrained,maliceful,dreadful,horrid,dreadful,sombre,rigid,hollow,unnerved,sickly,hideous,miserable,acute,feeble,hollow,horrible,bitter,emaciated,violent,unusual,fierce,tumultuous.观察文本发现,作者用了大量的贬义词汇,如dreary (沉闷的)、melancholy (忧郁地)、insufferable (难以忍受的)、bleak (阴冷的)、decayed (衰退的)、hideous(可怕的)、unsatisfactory (不令人满意的)、sorrowful (悲伤的)、precipitous (急躁的)等占了全文形容词的23%。这些带有贬义感情色彩的词汇大多用来描写小说的环境,烘托阴森抑郁的氛围。古屋、小湖、树干、窗户等客体被作者加上了那些贬义修饰语,立刻形成了较强的消极语义环境,变成了破败的古屋、诡异的小湖、惨白的树干及空洞眼睛一样的窗子,折射出压抑、忧伤、不安、惊恐的人物心理,传达了恐怖的艺术效果。比如,故事开头描写的:
“During the whole of a dull,dark,and soundless day in the autumn of the year,when the clouds hung oppressively low in the heavens,I had been passing alone,on horseback,through a singularly dreary tract of country; and at length found myself,as the shades of the evening drew on,within view of the melancholy House of Usher.I know not how it was-but,with the first glimpse of the building,a sense of insufferable gloom pervaded my spirit.”
这个开头就用了dull (阴沉)、dark (昏暗)、soundless (沉寂)、oppressively low (压抑地低垂)、dreary (沉闷地)、melancholy (忧郁地)、insufferable (难以忍受的)等贬义词汇来描写作者前往古屋感受到的阴郁氛围,特别是用“melancholy”(忧郁的,令人悲伤的)来修饰古屋,将外界环境给自己带来的压抑、阴森的感受移觉到古屋,那是一种“让心灵难以忍受的忧伤”(a sense of insufferable gloom)。接着作者又描写到外界环境对“我”造成的内心冲击:
“There was an iciness,a sinking,a sickening of the heart-an unredeemed dreariness of thought which no goading of the imagination could torture into aught of the sublime.What was it-I paused to think-what was it that so unnerved me in the contemplation of the House of Usher?”
这里用了iciness (冰冷)、sinking (下沉的)、sickening (令人厌恶的)、unredeemed dreariness (凄凉得无可救赎)等消极词来形容描写“我”内心的愁苦怅惘与消沉,以及身处故事环境中难以摆脱的痛苦煎熬的状态。此时,读者随着“我”的详尽描述仿佛在头脑里展现了一幅惨淡神秘的画面,又仿佛随着“我”一起经历了那种无法忍受的压抑与惊惧,一起走进阴暗古屋,见证厄舍兄妹的灭亡和古屋的倒塌。
此外,再观察检索中的副词表,笔者发现文本中还大量使用以ly结尾的副词,如oppressively,wildly,faintly,barely,terribly,ghastly,bitterly,painfully,thrillingly,rigidly,feebly,strictly,scarcely,sternly,shudderingly,indistinctly,furiously,sullenly等,这些副词同样体现了强烈的贬义特征。
这些带有强烈贬义特征的副词和形容词在塑造环境、刻画人物、烘托心理感受、制造惊险恐怖的效果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描写Usher男主人公时,我们找到了ghastly pallor,tremulous indecision,depaired,nervous,torture,anomalous,terror,a bounden slave,perish,shudder,intolerable agitation,unnerved,hesitation,afflict,melancholoy,thrillingly,phantasmagoric,morbid,mental disorder等一些相关修饰语,再通过对Usher这个关键词的搜索,找到对其进一步的描述:
“He roamed from chamber to chamber with hurried,unequal,and objectless step.The pallor of his countenance had assumed,if possible,a more ghastly hue-but the luminousness of his eye had utterly gone out.The once occaional huskiness of his tone was heard no more; and a tremulous quaver,as if of extreme terror,habitually characterized his utterance.”(他漫无目的地从一间屋子逛荡到另一间屋子,脚步匆促而凌乱。本就苍白的脸色如果说还能再苍白,那他就可以说是面无人色。那眼睛里的光亮,却当真是彻底暗淡了。再也听不到他那偶尔沙哑的嗓音了。他变得声音颤抖,好似极端惊惧。这都成了他说话的一贯特点。)
正是通过这些词句,一个敏感多疑、焦躁不安,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的神经过敏者便跃然纸上。爱伦坡的确是一位善于从词汇的选择来营造恐怖的大师,他深入挖掘人类的心灵,表现了恐怖怪诞和神秘的内心世界,以及人精神上的崩溃和人性的扭曲,并长于“运用哥特式手法及象征主义等揭示出现代人以分裂代替和谐、欲望代替情感的真实生存境遇”。[10]
(三)恐怖意象的使用
小说中还有大量的属于描绘阴森气氛和恐怖心理的语义场的名词,而且其中不少形容词和名词组合成“移就”,效果更为强烈。[11]文本中笔者检索名词,再进行文本观察,发现文本充斥如下大量恐怖词汇,如gloom,iciness,dreariness,malady,trepidation,perplexity,cadaverousnes,abhorrence,terror,phantasm,illness,bitterness,darkness,hypochondriac,phantasm,corpse,burial-ground,entombment,horror,disease,death,grief,(mental) disorder,quaver,madness,vacancy,nervousness,tempest,tremor,incubus,chamber,horror,solitude,fury,violence,miasma,hypochondriac,nervousness,fury,tomb,coffin,corpse,vault等。爱伦坡的小说继承了哥特传统的因子,小说从哥特传统中吸收了大量的恐怖意象群,来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其中mansion(古屋)出现7次,chamber (房间)出现6次,night (夜晚)出现6次,vault (地牢)出现4次,coffin (棺材)出现3次。Mansion一词在全文反复使用则表明故事发生的场所。正如爱伦坡的其他哥特式短篇小说,在厄舍中,作者将地点选在破败凋零的古屋,加上故事发生的时间选在夜里,旨在营造一种阴森凄凉且又毛骨悚然的氛围。他多次呈现mansion、chamber这些恐怖意象描写了充满幽灵气息的没落古屋,进一步营造出恐怖气氛,表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与恐惧,给读者心灵造成巨大的震撼,收到预想的效果。此外,countenance (面容)出现的次数也不少,高达8次,观察其索引条,相应的搭配词为a more ghastly hue,cadaverously wan,a stony rigidity等,主要是描述男主人公Usher灰白惨淡的面容表情,也借此表达该人物性格上的阴森冷淡。爱伦坡通过这样的人物刻画来烘托恐怖气氛,通过对这些心理不健全的人物的描写和塑造,使读者走进人物角色的灵魂深处,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感受以及油然而生的恐惧感。朱振武认为爱伦坡哥特小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小说场景氛围铺垫和叙事中所体现出来的细节方面的生活化以及具有魔术奇幻性的叙事情节,而这其中又不失叙事的现实感,他在精细的哥特环境氛围的描摹上和对叙事情节中偶然性的把握上无不流溢出怪诞恐怖因子这一独特的哥特小说审美吸引力”。[12]可以说爱伦坡的小说读起来让人感觉阴森恐怖、毛骨悚然与其对特殊环境意象的选择、氛围的刻画以及独特时间的选择是息息相关的。
(四)颜色词的使用
爱伦坡倾向使用暗色基调的颜色词,多以黑白灰等灰暗色系为基色来描绘古屋的凄凉孤零。索引软件中的wordlist词表显示了若干颜色词的使用,如gray,dark,shadowy,vague,white,pallor (青白),black,偶尔使用亮色系的词则主要是以红色为主,如red,red-litten,blood-red。红色在西方文化中,是血的颜色,象征着邪恶、恐怖、混乱,是不祥的征兆,爱伦坡在以暗色为主基调色的画盘上添上几抹红色,反而更突显了神秘邪恶的氛围。文章结尾处写到“blood-red moon which now shone vividly through that once barely-discernible fissure of which I have before spoken as exending from the roof of the building,in a zigzag direction,to the base”(血红色的月亮沉沉地悬挂西天,照得那条几乎看不见的缝隙很是惹眼。)此处血红色和月亮搭配一起形成强烈神秘恐怖的意象,而在描写女主人公Madeline时,作者又写到,“There was blood upon her white robes,and the evidence of some bitter struggle upon every portion of her emaciated frame.”白色的袍子上沾有红色的印迹,作者用了红色和白色这两种极具冲击力的颜色,仿佛是一位技法高超的导演,在细节方面又一次强烈地刺激读者的视觉神经,制造了恐怖怪异的效果。
(五)否定词的使用
爱伦坡喜欢大量使用否定词,而否定词的使用往往有助于加强文章语气,传达一种否定,甚至是消极倾向的语义色彩。文本中不乏独体否定词,如no、not、none、nor和派生否定词,如以un,dis,less为词缀的否定词。笔者对否定词进行检索,统计出此类否定词在文本中出现的频数(见表4)。
表4 否定词标志出现频数及实例
否定词缀(如in,un,dis,non等)加动词或形容词,常表示“不、非、无”等概念,能传达一种相反的意义,更能突出信息,加强对否定焦点,即在否定范围内,实际被否定的成分的体会和理解。文本就出现大量的否定前缀词,特别是in-前缀词,如insufferable,insoluble,inconsistency,instability,inaccessible,incoherence,inconsistency,indecision,intolerable,inexpressible等。仔细观察文本出现的派生否定词发现,由否定前缀构成的词,其原词往往具有中性或正面的、积极意义的色彩,如sufferable (可容忍的)、consistency (一致性)、stability (稳定性)。由此派生的否定词却有着反面的、消极的、恶化的意义色彩,这里的消极色彩多指不符合人们期望的或既定的标准。[13]由此可见爱伦坡在否定词汇的选择偏好正是要传达一种消极的语义倾向,进而令读者油然而生一种恐怖的感觉。
总之,爱伦坡在词汇上的选择和语言上的运用直接体现在对人物、地点、环境、氛围上的细节描写,充分反映了他的“效果论”的创作理念。他认为:“聪明的艺术家不是将自己的思想纳入他的情节,而是事先精心策划,想出某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效果,然后再创作一些情节,并把这些情节联结起来。他所做的一切都将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实现预先构思的效果。每一事件、每一细节的描写,甚至一字一句都要收到一定的统一效果,收到预想的效果。”[14]为了达到预想的恐怖效果,他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运用大量的贬义情感词、恐怖词、颜色词、意象词、否定词等来对时间、地点、环境、色彩、氛围,甚至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刻画,进而来烘托渲染恐怖的效果,扣人心弦,使读者在阅读时身临其境,以此完美践行了他的创作理论。
从上述分析可见,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依靠巨大的容量,真实的语料和丰富的参照样本,提供了快捷准确的检索,并将对作品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研究结合起来,对研究作家作品的人物情节、主题思想、语言使用提供了准确的量化依据。笔者正是运用语料库检索对爱伦坡的短篇怪诞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进行文本分析,结合文本索引观察主题词特征,并准确地把握了小说词汇的特征,文章以图表、统计等量化的方式对文本进行分析,从而做出更加理性的诠释。但是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不能单纯使用,而应该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对于研究的文本作品,研究者还应有一定了解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论。
[参考文献]
[1]梁茂成,李文中,许家金.语料库应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
[2]詹芳艳,马婷婷.基于语料库的《雨中的猫》文学语言分析[J].襄樊学院学报,2011,32 (9) : 66 -69.
[3]李晋,郎建国,语料库语言学视野中的外国文学研究[J].外国语,2010,33 (2) : 82-84.
[4]李涛,王菊丽.语料库文体学:计算机辅助文学语篇的文体分析[J].外语电话教学,2009 (125) : 20-24.
[5]白春仁,顾亚铃.巴赫金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20.
[6]曹明伦.爱伦坡怪异故事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1.
[7]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53.
[8]李琦.爱伦坡与哥特文学传统[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
[9]申丹.论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上的差异[J].外国文学评论,1996 (2) : 14-23.
[10]马晓敏.浅析爱伦坡小说《黑猫》的主题及写作手法[J].安徽文学,2009 (7) : 70.
[11]刘霞敏.爱伦·坡恐怖小说的语言艺术剖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7 (1) : 104-108.
[12]朱振武.爱伦·坡小说全解[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6.
[13]梁锦祥.否定形容词与前缀IN-、UN-、NON-[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26 (10) : 14-18.
[14]盛宁.二十世纪美国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7.
(责任编辑陈蒙腰)
Corpus-based Lexical Features Analysis of“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ZHANG Xiao-yan
(Chengyi College,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Abstract:Corpus Linguistics has been applied in analyzing the language features and theme of literary texts by providing reliable data.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corpus of“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written by Edgar Allan Poe and observe the features of key words as well as its concordance,which is to explore the lexical features as well as its language features in Poe’s Gothic novels.
Key words:Corpus Linguistics;“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Gothic
[作者简介]张晓燕(1982—),女,福建厦门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料库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BS14427)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教学改革项目(Y10436)
[收稿日期]2014-09-31[修回日期]2014-11-28
[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9X (2015) 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