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间的关系冲突:关系资本要素错配的理论新解与实证检验

2015-12-30 01:10蔡双立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5年11期

孙 芳, 蔡双立

(1. 天津财经大学 商学院, 天津 300222; 2. 山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组织间的关系冲突:关系资本要素错配的理论新解与实证检验

孙芳1,2, 蔡双立1

(1. 天津财经大学 商学院, 天津 300222; 2. 山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网络组织间的关系冲突伴随企业合作与发展的全部过程,冲突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关系合作质量。文章通过对8个战略网络187家企业的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从关系资本要素错配的全新理论视角对造成组织间关系冲突的诱因和机理进行了全面解释。研究发现,组织关系资本的动态匹配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与成长模式,组织关系资本要素的错配也是导致企业关系合作冲突和约束的主要诱因,不同关系要素的错配引发不同类型的关系冲突。文章以关系资本要素整合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组织关系冲突综合理论解释框架,对网络经济时代组织间关系冲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

关键词:关系资本;要素错配;组织间关系冲突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Conflict: A New Explanation of Relationship

一、 引言

组织是镶嵌于整个社会网络节点中的一种主体,其一切经济行为都受制于所在的关系合作网络[1]。网络带给企业的不仅是关系、资源和能力等正面效应,还有约束和冲突。现有研究对组织关系间阳光的一面研究较多,而对关系的负面影响研究不够。与单个企业的自我运行机制相比,网络组织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网络组织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和冲突诱发的可能性。经济周期性波动诱发网络生态风险,网络结构变迁导致网络结构风险,网络化协同生产错位导致协同风险,技术进步诱发技术风险,客户需求迁徙诱发商业模式的渐变和突变,网络核心企业战略目标的变迁也有可能导致网络关系的解体与分化。对网络企业成员来说,其网络化成长过程是平衡、协调、解决内外在各种冲突的过程,是一个面对网络关系复杂环境下关系进化、取舍与权衡的自我理性选择过程,一个在试错中不断进行行为优化的过程。据此,关系的正面效应值得研究,负面效应更值得关注,研究企业网络化成长中的关系冲突与进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本研究以企业网络化成长作为研究背景,以关系资本动态匹配作为理论分析架构,研究企业网络化成长中的关系冲突诱因、冲突类型与冲突影响因素,为研究和分析企业网络化成长中的冲突管理提供全新的理论解析视角和实证分析。

二、 理论综述与假设提出

(一) 组织间关系冲突相关理论综述与评析

冲突问题作为人类无法规避的社会现象,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界关注的重点,不同学派观点各异。“利益派”强调利益之争,认为冲突主要来源于利益之争,是对价值、地位、权利和资源的争夺;“感知派”认为冲突是当事人双方的主观意愿的分歧,是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当事双方感知到差异,并由此导致的负面情绪;“过程派”侧重于冲突过程的研究,重点研究组织间关系冲突的累计与传导过程;“行动派”则认为冲突是不相容的行动,这种不相容的行动会阻碍和干扰另一方目标的实现;“归因派”认为不同的归因选择导致不同的关系冲突。冲突主体不相容的利益和目的导致消极的心理感知和对抗行为是以上定义的共同特点。

传统冲突理论对于促进企业冲突管理的提升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但在全球化、信息化和企业网络化成长阶段,这些理论的局限性在于:(1)研究多基于企业双边二元化研究视角,很少关注行动者所在的社会关系背景[1-2],难以解释企业网络化时代多元化、多层次、多主体、多任务冲突产生的诱因、传导和扩散机制;(2)研究多以静态的研究范式解释企业冲突行为,难以解释动态多变的复杂环境下企业冲突的结构特征;(3)研究多解释封闭网络环境下正式组织的利益冲突、契约冲突与任务冲突,对于非正式开放环境下,基于非正式契约合作的非正式组织冲突诱发机制和协调化解机制研究不够。

然而网络组织是由不同利益个体组成的企业系统,由于各结点企业参与网络的目的利益追求的函数不同,所以存在网络发展整体绩效最优与局部最优的矛盾。网络节点的互依性、结构洞富集程度的不同、主体企业间的认知差异、目标追求错位、价值贡献度差异、协调方式和文化的差异都可能导致冲突的发生。任何冲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由于行动主体目标和利益预期不兼容而导致的内在、外在冲突和结构性冲突,如冲突主体的感知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的风险感知,诱导不同的关系冲突;关系镶嵌导致冲突结构变异、形成冲突风险的不同传导与扩散路径;网络自组织特性导致冲突的不同自我化解机制;关系冲突的理性计算,使行动者在整体网帕累托改进的基础上实现了网络局部均衡[3],因此有必要针对网络组织间的关系冲突动态特征提出一个整体理论分析框架,从整合分析的角度为企业网络化成长中的关系冲突问题做出合理理论解释。

(二) 基于关系资本动态匹配的网络组织关系冲突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提出

关于组织间关系冲突问题,目前理论各异,如Henry的相互依赖-资源稀缺性假说[4]、Kriedler的资源竞争、需求满足差距、观念差异三变量模型[5]等。本研究利用先前提出的“成长性中小企业网络关系资本构建要素模型”[6]116,从关系资本动态匹配和资本要素错配角度,对网络间关系冲突提出新的解释。该模型认为网络企业成员整合合作网络中非匀质、有差别、散落于结构性网络中的资本要素,通过关系培育机制、资源转换机制、结构嵌入机制和规则约束机制以及能力提升机制,实现关系价值转化,最终提升企业成长绩效及网络绩效,形成网络合作的良性循环。关系资本核心要素的动态错配容易诱发各种冲突的产生,资源转换不畅、结构嵌入失调、关系培育错位、规则约束失效、能力提升失败都会打破固有的网络均衡,影响网络中正常运行的作用机制,降低关系价值转化效能,并由此导致组织间关系冲突。据此,本研究认为关系资本要素的动态错配诱发和导致各种关系冲突的产生,并针对关系资本的要素内容分别做出如下主题理论假说:

H1:关系资本要素错配与组织间关系冲突间具有相关性。

根据以上理论假说,本研究针对关系资本的要素组合,分别提出如下假设,以期对关系资本如何引起网络组织间关系冲突进行理论验证:

1.资源错配与组织间关系冲突。资源是建构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也是网络组织开展价值交换的根基。企业的合作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与价值不断交换的过程。资源的稀缺性、互补性、兼容性和价值创造能力不仅决定着合作企业的关系合作模式,也决定着关系的合作质量。正是因为网络组织间资源的异质性、互补性和协同创利性,才促使网络组织关系建立与合作。追求关系合作价值溢出和机会收益最大化是网络组织间关系合作的根本。如果出现了环境变迁、客户需求变化、技术变革、竞合模式的变异或者合作企业战略目标的变迁,网络组织间赖以合作的资源基础发生改变,则关系合作的创利基础也会发生改变,各种冲突则由此而生。如资源的同质性导致关系合作边际收益递减,资源替代导致合作资源的边缘化,资源驾驭能力降低造成资源合作的不确定性,资源合作机会收益递减导致合作一方的不公平感知等。资源的错配不仅影响着关系合作质量,也诱导各种冲突的产生。这些冲突既有基于利益的现实冲突,也有因关系合作不公平感知引起的主观感情冲突。冲突的本质是合作人因为不公平感知而引发的一系列行为,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资源错配通过不公平感知诱发组织间关系冲突。资源错配与组织间关系冲突具有相关性。

2.关系结构变迁与组织间关系冲突。企业在网络中所处的结构位置从表面上看,它呈现的是企业关系联接节点的数量、位置和结构洞富集程度,但深层反映的则是企业在战略网络中通过结构嵌入机制获取关系资本效用的能力[6]115。不同的结构特征不仅影响着企业关系合作模式的选择,也影响着企业关系价值实现方式的选择。处于网络结构中心位置,关系连带比较多的企业家可以利用其结构洞富集和强关系有利地位控制信息流向,探索市场先机,强化关系合作中的话语权和讨价还价能力,获取信息租金,赚取关系价值剩余[7]。而处于网络结构非中心位置的关系合作者,会根据自己在网络中的结构位置匹配,非关系合作而带来的关系感知损失等确定自己在关系网络中的角色和关系收益模式。在此,企业家在网络中的结构位置决定其关系的公平感知,而公平感知结果影响着关系合作质量和冲突诱发的可能性。然而,关系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网络结构的变迁,原先处于结构中心位置的企业会逐步被边缘化,关系控制、关系合作创利与议价能力逐步减弱,关系合作的主体位置会被新的盟主替代。由结构变化诱发的利益之争、位置之争、控制权之争成为关系冲突的根源,由冲突归因、风险判断、角色错位、不公平感知引起的情绪波动加深了关系冲突的程度。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b:网络结构变迁引起网络结构要素的变化,结构要素的错配诱发不公平感知与组织间关系冲突。

3.认知错位与组织间关系冲突。关系认知资本是“企业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关系互动、文化融合和制度嵌入而形成的关系预期、过程体验、规则约束和信任机制[6]114。”关系认知资本通过文化和制度嵌入机制影响网络成员的合作模式和行为选择,由于得到网络成员的共同认可或默许而成为约束网络成员行为的主要力量[8],这种力量可使个人行为在规则约束下可以预见,将人们的行为导入合理预期的轨道,并对违规行为施加某些惩罚。认知资本反映了网络成员对网络目标的共同理解,并在实现网络任务和结果的方法方面达成一致[9]。然而,由于网络组织间文化差异、目标函数错位、信息不对称以及认知差异的存在,由认知诱发的各种关系冲突时有发生。一旦合作伙伴间对网络目标、网络文化融合、网络行为规范、利益分享机制等关系契约与规则产生了错位,都可能激起程序不公平或分配不公平的感知[10],打破战略网络素有的均衡,导致制度嵌入型的网络冲突。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1c:认知错位将诱发网络企业成员的不公平感知,并由此导致组织间关系冲突。认知错配通过不公平感知正向影响组织间关系冲突。

4.关系错配与组织间关系冲突。关系错配是指组织间关系合作背离了原有关系建立的初衷,导致合作方信任度降低,人际关系淡化。在战略网络中,关系隐含着(成员间的)相互义务、信任和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多维构念。Yen把关系划分为人情、感情和信任三个互为联系的维度[11]。无论是“做人情”还是“还人情”,社会关系交换的原则是长期收益与投入预期的等值,“感情好”不仅意味着感情的善意,还有一种对于未来预期的信任[12]。然而,任何关系都有其生命周期,会随着企业地位、实力和讨价还价能力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当关系合作不能带来现实的或者潜在的未来收益,关系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关系的潜在冲突逐步演化为显性冲突。关系的不公平感知是指关系投入未达到关系建立预期,或者关系维护成本大于关系收益。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1d:关系错配通过不公平感知正向影响组织间关系冲突。即关系错配诱发网络企业成员的不公平感知,并由此导致组织间关系冲突。

5.能力错配与组织间关系冲突。网络关系资本的能力要素是指能提升企业对整个战略网络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的能力体系[6]114,如信息搜寻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价值要素组合创新能力等。网络组织价值创造与创新能力体现的是组织的资源转换效率。一个网络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善于对其内外部社会资本进行动态匹配[13-14],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由于组织的先天性资源禀赋和战略承诺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能力体系,而能力差异影响着关系资源租金的获取。能力强的企业会感到与这种能力不匹配的企业合作影响企业战略机会的获取和网络资源获取效率,会采取一系列行动改变关系合作模式;同样,能力比较弱的企业如果不能通过嵌入关系合作网络获取期望的关系收益,同样会采取反制措施。组织间关系合作长期来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行为,能力匹配是组织间关系合作的基础,能力错配则是关系冲突的诱因。据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e:能力错配将诱发网络企业成员的不公平感知,并由此导致组织间关系冲突。能力错配通过不公平感知正向影响组织间关系冲突。

(三) 不公平感知的中介效应

图1 概念模型

不公平感知是指因关系合作未达到关系合作预期或者感到关系合作中受到不公平对待而形成的一种主观感知。交换理论认为,当合作伙伴出于关系收益预期不同,或者感到关系付出大于关系收益,且对收益分配的结果不满意时,就会出现意见分歧,解决不好就可能演变成关系冲突[15]。Kaufmann进一步指出不公平感知会增加网络企业成员与合作伙伴关系双方的敌意[16],增加组织间关系冲突的感知强度,加剧组织间关系冲突和投机行为[17]。Forbes[18]和Parhankangas[19]等在批判Jehn的团队冲突理论时也注意到组织间关系冲突通常与公平与否的感知相关,这一感知能把简单的争议、纠纷变成彻头彻尾的冲突[20]。据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不公平感知在关系资本要素错配和组织间关系冲突间起到中介作用。

三、 研究方法

(一) 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两种形式收集企业高管原始数据。研究样本来自上海、江苏徐州、山东(淄博、济南、聊城、滨州)不同行业中的8个企业网络*因为调查对象是企业间战略网络,但是一个网络由多家企业及其之间的关联组成,因此首先通过部分企业的实地访谈确定网络范围。之后针对一个网络的调查需要调查多家企业,虽然研究中调查了187家企业,但分属这8个企业网络,所以本研究的样本数为8。。所调研的8个企业网络平均延展次数为3次。每个网络中选择3家企业高管进行深度访谈,共访谈24人。现场录音,然后对录音资料按照编码、归因、理论进行归纳。为避免同源误差,每家企业只采集一个样本发放问卷,平均每个网络23.3家企业。共发放187份调查问卷,回收187份,剔除空白较多或明显作答不认真的无效问卷53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34份,有效回收率71.7%。

(二) 测量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冲突量表和不公平感知的量表来自国际一流期刊的文献中使用过的成熟量表(如表1所示)。

表1 组织关系资本要素错配量表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文献中常混淆关系冲突与负面情绪这两个概念,本研究做了一定的区分。研究表明负面情绪的程度可调节关系冲突对组织间紧张状态的影响[23],这说明关系冲突与负面情绪不完全相关。本研究中的关系冲突主要指非任务性的分歧和个人不兼容,没有包含负面情绪。因此,本研究没有选择Jehn(1995)的量表,而是参考Jehn[23]等关于关系冲突与负面情绪差异的相关论述,借鉴了Bear设计的关系冲突测量量表[24],量表包含6个题项。不公平感知量表借鉴了Kumar等的研究[25],量表共有8个题项。

关系资本要素错配度量表根据蔡双立等提出的关系资本要素模型把关系资本要素错配分为资源错配、结构错配、认知错配、关系错配以及能力错配五个方面,并分别设计量表。量表开发出来以后,对其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确定其可行性。此外为了验证这5个维度之间高阶的理论构念的赋存性,进行了二阶的验证性因子分析。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结果显示:五因子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为χ2/df=2.16,RMSEA=0.057,NFI=0.948,NNFI=0.948,CFI=0.981,GFI=0.933,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此外,高阶的构念与五个子维度资源错配、结构错配、关系错配、认知错配和能力错配的路径系数(β值)分别为0.80、0.91、0.75、0.73、0.85,关系强度显著且高于参考值0.6。因此可以把这5个维度聚合成一个构念,即关系资本要素错配。该量表总体信度为0.876。

四、 研究结果讨论

研究控制了可能会对因变量组织间关系冲突产生影响的控制变量——网络年龄(与本企业所在战略网络中的合作伙伴最长的合作年限)、企业家年龄、企业家学历以及企业规模。首先,战略网络中企业的合作期限越长,对网络中的规则认知度越高,越注意维护“圈子里”企业的口碑,注意避免冲突。企业家年龄越大,其社会经验越丰富,越知道如何处理网络合作中的冲突问题,知道如何合作才更有效果。企业家学历高有助于提高网络绩效,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抑制网络企业成员间的冲突行为,因为通常学历高的人会比较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22]。最后,企业规模越大,在“圈子里”的影响力也会越大,对组织间关系冲突的预判、威慑及处理能力也会越大。所有回归模型均控制了上述变量。

对主效应(组织间关系资本要素错配(组织间关系冲突)的检验结果表明(如model2a所示),关系资本要素错配对组织间关系冲突(β=0.217,p<0.01)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关系资本要素错配会诱导组织间关系冲突的发生,假设1得到验证。这是因为战略网络是由多个异质性企业组成,他们之间存在着互补与替代的相互交织的关系[26]。组织间关系资本要素的互相替代就意味着企业间竞争或利益分歧的存在,此为关系冲突的内在动因。而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导致合作各方资源创利能力下降,则是关系冲突的外在动因。

对不公平感知的中介作用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model2b中,资源错配、结构错配、关系错配、认知错配和能力错配对组织间关系冲突(β值分别为0.281、0.206、0.153、0.181、0.155)均有显著影响,说明关系资本的五大要素不匹配会导致组织间不同关系冲突类型的发生。从所整理的访谈内容也发现,资源错配引起关系收益递减,诱发关系的利益冲突;结构错配引起合作企业讨价还价能力的变化,导致关系的权力冲突;关系错配涉及人际关系信任问题,导致关系的信任冲突;认知错配源自价值观与关系预期的变异,导致关系的制度冲突问题;能力错配影响合作预期的实现和价值的侵蚀,导致关系的能力冲突。

表2 主效应和中介效应的回归结果

注:N=134;**表示p<0.01,*表示p<0.05。

但是,当不公平感知一同进入回归方程来预测组织间关系冲突时,资源错配、结构错配和认知错配等关系资本分解要素对组织间关系冲突的正向影响的显著性明显降低(β值分别为0.130、0.118、0.143,p<0.05),这说明资源错配、结构错配和认知错配对组织间关系冲突的产生影响的路径主要是通过不公平感知,从而假设2a,2b和2d得到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model2b和model3b相比,虽然其中的关系错配和能力错配对组织间关系冲突的正向影响的系数略有变动(β值分别为0.153(0.103和0.155(0.139),但其对组织间关系冲突的正向影响的显著程度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值均小于0.05)),这说明关系错配和能力错配通过不公平感知对组织间关系冲突产生影响的间接效应不成立。H1c和H1e未获得支持。这一结果说明关系错配或者能力错配对组织间关系冲突的直接效应更为显著,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网络关系资本中的关系要素和能力要素的动态匹配对组织间关系的形成和维系至关重要,其错配无需经过其他因素的酝酿发酵就会直接导致关系冲突,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关系资本要素中关系要素和能力要素动态匹配的重要性。

而关系资本要素错配对组织间关系冲突的正向影响由显著(β=0.217,P<0.01)变成不显著(β=0.086),这说明从企业来说,其关系资本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实力。从关系资本的高阶构念看,关系资本要素错配对组织间关系冲突产生正向影响主要路径是由于不公平感知。此外,用Sobel检验进一步验证中介效应,Z值为0.13(p<0.05),表明不公平感知中介了关系资本要素错配对组织间关系冲突的影响。故假设2得到验证。

五、 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 研究结论及意义

本研究通过理论假设和实证检验从关系资本要素错配的视角剖析了组织间关系冲突的影响因素和诱导机制,研究发现如下:

第一,组织关系资本的动态匹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成长的关键。但如果出现关系资本要素的错配,则会诱发组织关系合作不同类型的冲突。资源错配引发利益冲突,结构错配导致权力冲突,关系错配诱发人际关系冲突,认知错配导致信念冲突,而能力错配则引发合作的内在冲突。该研究从整合的关系资本要素错配视角出发深度解析组织间关系冲突的缘起,为预防冲突升级、有效控制关系冲突的学习效果以及预判这种经验对后续合作策略以及新的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对关系资本要素深入分析发现,不公平感知对于资源错配、认知错配、结构错配对组织间关系冲突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这是因为不公平感知和认知属于主观感知范畴,对于企业来说,资源禀赋和结构位置决定其关系合作的讨价还价能力。企业的不公平感知取决于自身的实力,冲突发生也是理性计算的结果。本研究结果支持并扩展了冲突领域的理论研究,降低网络企业成员的不公平感知,能够使战略网络中的企业成员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网络协同。

第三,关系错配和能力错配通过不公平感知对组织间关系冲突产生影响的间接效应不成立,说明直接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企业网关系要素和能力要素的动态匹配对网络组织间关系的形成和维系至关重要,相比于资源、结构和认知需要时间的检验,合作方人际关系的不认同和合作能力的不匹配则会直接导致关系冲突。该研究对于企业来说,合作首先是与人的合作,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信任度,降低合作冲突的发生。同样合作能力的互补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保持可持续合作,降低冲突发生的关键。

本研究的创新和理论价值在于,研究结果突破了传统的冲突理论,从关系资本要素动态匹配角度解析了组织间关系冲突诱发的根源;并以此为基础,识别了组织间关系冲突形成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路径,从整合研究角度,对网络组织间关系冲突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解析。本研究对实践管理的启示在于,关系资本要素错配可能导致或诱发不同的冲突。对于企业来说,应该针对不同的冲突类型制定具体的应对之策。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企业资源与能力的匹配,提升外部环境的快速响应,占据网络有利结构位置,增强网络组织间人际关系的信任度等有利措施,提高组织间关系合作质量,降低关系冲突发生的机率。

(二)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关系冲突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综合研究,本研究尽管从关系资本要素的动态整合角度对组织间关系冲突做出新的解释,但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后续持续研究改进和完善。首先,关系冲突有可能是一种关系要素的错配,也可能是各种要素的叠加,后续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二元冲突与网络冲突的传导、叠加机制。其次,现有研究还是基于企业自我中心网的研究范式,未来可以通过大样本、大数据分析对网络组织整体网的冲突诱发因素、传导机制进行深度研究。

参考文献:

[1]GRANOVETTER M S.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2]BRASS D,GALASKIEWICZ J,GREVE H,et al.Taking Stock of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A Multilevel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6):795-817.

[3]罗珉,赵亚蕊.组织间关系形成的内在动因:基于帕累托改进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4):76-88.

[4]HENRY A.The Constructive Role of Inter Organizational Conflict[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69,14(4):573-582.

[5]KRIEDLER W J.Creative Conflict Resolution More Than 200 Activities for Keeping Peace in the Classroom k-6[M].Glenview,Illinois:Scott,Foresman and Company,1984:11-19.

[6]蔡双立,孙芳.关系资本、要素整合与中小企业网络化成长[J].改革,2013(7):111-119.

[7]徐礼伯,施建军.联盟动态稳定:基于互依平衡的理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3):97-107.

[8]罗珉,高强.中国网络组织:网络封闭与结构洞的悖论[J].中国工业经济,2011(11):90-99.

[9]PARK S H,LUO Y.Guanxi and Organizational Dynamics:Organizational Networking in Chinese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5):455-477.

[10]周青,王乃有,马香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类型与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4,32(3):473-480.

[11]YEN D A,BARNES B R,WANG C L.The Measurement of Guanxi:Introducing the GRX Scale[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1,40(1):97-108.

[12]杨中芳,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2):1-21.

[13]徐礼伯,沈坤荣.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边界的决定:内外社会资本匹配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85-96.

[14]李亚雄,苟延峰.中小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内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广东省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20-26.

[15]LAWLER E J,YOON J.Power and the Emergence of Commitment Behavior in Negotiated Exchange[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3,58(4):465-481.

[16]KAUFMANN P J,STERN L W.Relational Exchange Norms,Perceptions of Unfairness,and Retained Hostility in Commercial Litigation[J].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1988,32(3):534-552.

[17]SAMAHA S A,PALMATIER R W,DANT R P.Poisoning Relationships:Perceived Unfairness in Channels of Distribu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2011,75(3):99-117.

[18]FORBES D P,KORSGAARD M A,SAPIENZA H J.Financing Decisions as a Source of Conflict in Venture Board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0,25(6):579-592.

[19]PARHANKANGAS A,LANDSTROM H.How Venture Capitalists Respond to Unmet Expectations:The Role of Social Environ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6,21(6):773-801.

[20]TURCAN R V.Entrepreneur-venture Capitalist Relationships:Mitigating Post-Investment Dyadic Tensions[J].Venture Capital,2008,10(3):281-304.

[21]LEE D Y,DAWES P L.Guanxi Trust,and Long-term Orientation in Chinese Business Market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05,33(2):28-56.

[22]夏春玉,田敏,张闯.契约型农业中私人关系对投机行为的影响——农户感知公平的作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1):4-15.

[23]JEHN K A,GREER L L,LEVINE S,et al.The Effects of Conflict Types,Dimensions,and Emergent States on Group Outcomes[J].Group Decision and Negotiation,2008,17(6):465-495.

[24]BEAR J B,WEINGART L R,TODOROVA G.Gender and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Relationship Conflict:The Differential Effectiveness of Avoidant Conflict Management[J].Negotiation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Research,2014,7(4):213-231.

[25]KUMAR N,SCHEER L K,STEENKAMP E M.The Effect of Supplier Fairness on Vulnerable Reseller[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5,32(2):54-65.

[26]JOHANSON J,MATTSSON L G.The Market-as-networks Tradition in Sweden[J].Research Traditions in Marketing,1993(5):321-346.

(责任编辑束顺民)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基金项目“中小企业网络化成长中的关系冲突与进化问题研究”(15AGL009)

作者简介:孙芳,女,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战略网络研究;蔡双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主要从事战略管理,金融服务与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5)11-0027-08

Capital Elements Mismatch and Empirical Test

SUN Fang1,2, CAI Shuang-li1

(1.BusinessSchool,Tianji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Tianjin300222,China;

2.BusinessSchool,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Zibo255000,China)

Abstract:The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conflict is full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enterprises’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conflict management capabi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made a comprehensive explanation to the cause and mechanism of the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confli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onship capital elements mismatch through survey and deep interview of 187 companies from eight strategic networ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matching of the 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 capital has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and growth mode, but the mismatch of the 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 capital elements is the main cause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nflict and constraints; the mismatch of different relationship elements lead to different types of relationship conflicts. This paper uses the capital elements integration model to build the integrat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conflict and provides a new explanation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conflict in the network economy era.

Key words:relationship capital; elements mismatch;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conflict

(责任编辑郑英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