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 远 博士 朱四伟(、石河子大学兵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新疆五家渠 83300)
自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步有序深入,城镇化进程也是快速地循序推进。据《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14年底,中国城镇化率突破之前水平,达到54.77%,是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的2.8倍。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必须以基础施建设为支撑,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的大力支持。2014年中央经济会议认为“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应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会议还强调要注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城乡消费差距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特别是我国城镇化道路上的“拦路虎”。因此研究金融发展、城镇化与城乡消费差距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提高人民福祉、实现中国梦有深远意义。
近些年来,学者对有关金融发展、城乡消费差距与城镇化三者关系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按研究关系的方向性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三者中其中二者的互动关系的研究。主要观点是二者互为因果。刘萍与胡碧(2010)通过实证认为金融发展、城乡消费差距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深化金融改革有助于缩小消费差距。贾洪文和胡殿萍(2013)基于1991-2011年数据研究认为金融发展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杨慧、倪鹏飞(2015)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对1994-2012年金融支持与新型城镇化两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考察,结果表明二者协调状况正逐步改善,但仍存在金融支持力度偏弱的弊端。
第二类是其中二者的单向关系的研究。廖进中、韩峰、唐宇凌(2009)认为城镇化长期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率,农村居民消费率变动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因素。鲁钊阳、黄津(2012)认为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会导致消费差距增大。丁汝俊、段亚威(2014)认为农村金融体系日渐完善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力量。赵丽娜(2015)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由金融支持的程度所决定,所以在利用传统的融资渠道的前提下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类是对其中二者与另一三者之外其他变量的综合研究。肖忠意(2015)运用1980-2012年度数据通过实证得出结论:城镇化水平与农村金融深化水平可有效提高农村居民消费,且伴有滞后性。
以上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借鉴,但是也存在以下三方面不足:研究城镇化和消费问题时,仅仅研究了城镇化对消费增长的作用,未考察消费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消费时仅从增量来考察,未从城乡消费差距角度来研究;研究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关系时,选取数据时间跨度过小,代表性不足。鉴于此,本文对1980-2014年的金融发展、城镇化与城乡消费差距三者年度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充分考虑城乡消费差距因素,对城镇化进行研究。运用EVIEWS7.0进行剖析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动态关联。
在借鉴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用金融相关率(FIR)衡量金融发展。金融相关率指某特定时间段某地区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并且按照国内外研究惯例,全部金融资产价值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之来代替,经济活动总量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城乡消费收入差距(CGAP):借鉴彭定、陈玮仪(2014)的研究,通过泰尔指数计算得到CGAP。公式如下:
其中,m=1代表城镇,m=2代表农村;u1t代表t时期对应的城镇人口总数量,u2t代表t时期对应的城镇人口总数量,ut代表t时期对应的城乡总人口;c1t代表t时期对应的城镇总消费水平,c2t代表t时期对应的农村总消费水平,ct表示t时期城乡总消费。
城镇化(UR):用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值来衡量。
本文数据来自1981-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2009》以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由于时间序列数据具有异方差的可能性,为此同时对金融发展、城镇化与城乡消费差距的数据进行对数处理,以达到消除异方差的目的。经过处理后的数据分别以LNFIR、LNUR、LNCGAP表示。
表1 LNUR、LNFIR、LNCGAP单位根的ADF检验表
表2 最优滞后阶的择取
表3 Johansen检验
表4 VECM模型构建结果
表5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可以避免出现实证中的伪回归情况。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来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原始序列LNUR、LNFIR、LNCGAP的ADF值都小于置信度在90%水平的临界值,所以它们在该水平下都不平稳。经过一阶差分后的序列的ADF值都大于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所以可以判断它们在95%置信度下是平稳的。三者数据是一阶单整的,三者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依据表2,可以看到依据AIC原则选取的最优滞后阶数是3,而根据SC原则选择的最优滞后阶是1。由于二者存在不一致性,考虑使用LR法则和其他法则选取最优滞后阶,可以看出有四个法则选最优滞后期为3,其中包括LR原则。所以本文所研究的无约束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应为3。
因为VECM模型滞后期是无约束VAR模型一阶差分的滞后期,因此本文所建立的VECM模型的滞后期为2。以2作为滞后期进行Johansen检验金融发展、城乡消费差距、城镇化三者是否存在协整关系。Johansen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金融发展、城乡消费差距和城镇化三者存在有一个协整方程。由此表明LNUR、LNFIR、LNCGAP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其标准化后的协整方程为:
LNUR=-0.1407307573LNCGAP +0.86449555LNFIR+2.648562779(1)
式(1)说明金融发展、城乡消费差距、城镇化三者之间伴有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和城乡消费差距对城镇化的弹性值分别为是正值(0.86449555)和负值(-0.1407307573),这说明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具有助推作用,城乡消费差距对城镇化具有抑制作用。从长期来看,在金融相关率不变的情况下,城乡消费差距增加1%,城镇化会减低约0.14%;在城乡消费差距不变的情况下,金融相关率增加1%,城镇化会增加0.86%。由于通过比较两个弹性值的绝对值可以看出,分别对金融相关率和城乡消费差距增加1%的增量,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力大于城乡消费差距对城镇化的影响力。
虽然Johansen协整检验说明城城镇化、金融发展、城乡消费差距三者之间伴有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但是三者之间是否伴有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实证验证。为此建立VECM模型。由于VECM模型滞后阶比向量自回归模型滞后阶少1阶,所以本文建立的VECM模型滞后期为2。
由EVIEWS7.0运行数据,估计得到的VECM模型的结果如表4所示。
向量误差模型的三个方程可以用矩阵表示为:
其中误差修正项VECMt-1可用公式表示为:
经检验,该模型的单位根落在单位圆内,该模型具有稳定性。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从短期来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CGAP和LNUR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原因,即LNCGAP是LNUR的格兰杰原因,城乡消费差距对城镇化影响显著;LNFIR和LNUR存在单向格兰杰原因,即LNFIR是LNUR的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影响显著:城镇化与金融发展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从误差修正项的系数的显著性程度可以看出三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格兰杰因果关系。在95%的置信度下,同样可以得到与短期因果关系一样的结果:金融发展和城乡消费差距都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
从图1可看到,当LNFIR受到一个标准差正冲击时,LUR总是正面响应,LNUR变动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增长速度逐渐变缓,也是在20期后趋于稳定。这一现象表明城镇化和金融发展有动态的一致性。因此金融的发展程度与城镇化密切相关,通过提升金融服务业经营效率,为第二、第三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可以对城镇化稳步向前产生积极且持久的影响。
从图2可得知,当LNCGAP受到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时,LNUR总是负面响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趋势,并在第5期达到最小值,之后逐渐衰减,并在20期之后趋于稳定。这一现象说明城乡消费差距对城镇化有抑制逆向作用,这种作用影响力先增大后减小,并在第5年达到最大。城乡消费差距对城镇化的抑制主要源于消费的乏力。这启示我们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间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充分发挥消费对城镇化积极的拉动作用。
图1 金融发展变动冲击引起城镇化变化的脉冲响应图
图2 城乡消费差距变动冲击引起城镇化变化的脉冲响应图
表6 LNUR方差分解表
为了解各个因素对城镇化、金融发展、城乡消费差距的贡献度,可以通过方差分解来完成,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可看到,城镇化受自身的影响呈递减趋势,在第一期影响贡献率很大达到94.5%并在第35期达到最小,即4.2%。城镇化受金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贡献率在第一期比较小,随后逐渐增大,在第13期超过80%,在26期超过90%,并在第三十五期达到最大为92%。这说明金融发展对推进城镇化建设有时间的滞后性,作用力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增大。城镇化受城乡消费差距产生的影响呈现先增大后缩小的趋势,在前两期很微弱,在第4期至第10期超过10%,并在第6期达到最大13.8%,随后影响力递减。上述分析表明,城乡消费差距问题在前期阻碍城镇化作用力递增,随后作用力递减。其作用有时间滞后性和波动性的双重性质。
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可知:金融发展与城乡消费差距都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显示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具有持久、递增的促进作用。金融的发展事关城镇化建设进程,所以应努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来为城镇化保驾护航。
积极建设、完善多层次的投资、融资体系,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利后盾。形成各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服务的长效服务机制。
大力提升信贷资金的使用质量和效率,把资金重点配置到资金需求大、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和特色产业,充分满足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积极推进金融产品与制度的合理创新。积极拓展金融服务业的业务范围,明确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机构的发展定位,实现提高城镇化建设效率、金融业的发展质量双重效果。
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表明城乡消费差距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城乡消费差距对城镇化的抑制作用具有滞后性。若要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城乡消费差距问题不容忽视。具体措施如下:
积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证收入以效率作为评价标准,兼顾公平性原则。政府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对个人所得税制度、财产继承、财产转移等各项制度进行适当调整,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充分调动消费的牵引力作用,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来间接促进城镇化有序推进。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险制度。让人民享受到改革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努力提升农民纯收入,充分发掘农村市场和农民群体的消费潜力,利用农村消费来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来积极促进城镇化。
加快实施土地流转制度,让农民享受改革红利。土地流转既可以使农民得到土地方面的收益,促使剩余劳动力转移,切实改善农民收入状况。
1.刘萍,胡碧.陕西金融发展与城乡消费差距的关系的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9)
2.贾洪文,胡殿萍.中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相关性—基于1991-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4)
3.杨慧,倪鹏飞.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研究—基于协调发展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1)
4.廖进中,韩峰,唐宇凌.湖南农村消费启动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9(1)
5.鲁钊阳,黄津.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古代经济研究,2012(7)
6.丁汝俊,段亚威.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J].财经科学,2014(1)
7.赵丽娜.新型城镇化与金融支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3)
8.肖忠意.城镇化、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及结构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15(1)
9.彭定,陈玮仪.基于消费差距泰尔指数的收入分配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