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间断式低负压吸痰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

2015-12-29 00:15:12郑醒云周秀红张伟珍管玉梅尹夕龙
护理学报 2015年18期
关键词:体征负压插管

郑醒云 ,周秀红 ,张伟珍 ,管玉梅 ,尹夕龙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a.神经外科;b.护理部,广东 深圳 518116)

不间断式低负压吸痰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

郑醒云a,周秀红a,张伟珍a,管玉梅b,尹夕龙a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a.神经外科;b.护理部,广东 深圳 518116)

目的探讨不间断式低负压吸痰法与传统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高血压脑出血后建立气管插管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气道湿化及吸痰方法,即成人吸痰负压300~400 mmHg,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一次不能吸尽时暂停2~3 min后再吸引;观察组采取人工鼻气道湿化,将痰液黏稠度维持在Ⅱ度的基础上,以100~150 mmHg低负压吸痰,每次吸痰操作时间以彻底吸尽气道内分泌物为准。观察2组患者的气道刺激症状、生命体征、气管插管带管时间、成功拔管例数、气管切开例数。结果观察组呛咳、流泪、脸红憋气、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生命体征值包括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吸痰前和吸痰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相应生命体征值在吸痰前和吸痰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成功拔管例数及气管切开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低于对照组,成功拔管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气管插管患者采用不间断式低负压吸痰能显著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有效降低吸痰护理并发症,缩短气管插管带管时间,降低气管切开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人工气道; 吸痰;不间断式低负压;气道湿化;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减弱,不能有效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常需建立人工气道来维持气道通畅。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受到干扰,声门因有管道通过而不能关闭,不能形成气道高压,不能有效咳嗽,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淤积、阻塞而出现通气不足[1],因此吸痰成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唯一方法。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不良后果,如低氧血症、气道黏膜损伤、肺不张、支气管痉挛、感染、心律失常、人工气道阻塞等[2]。传统的吸痰方法为压力300~40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吸引时间<15 s,未吸干净时需要间隔2~3 min再吸引[3],在临床工作中往往不能有效解决患者气道梗阻问题,相反对患者刺激大,气道损伤明显,吸痰并发症也较多。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采取不间断式低负压吸痰能降低患者对吸痰刺激的不适感,减轻气道黏膜损伤,同时不影响患者生命体征,减少了吸痰次数,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人群为2012年10月—2014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为 5~8 分,建立气管插管但不需要机械通气患者,共纳入研究70例。 其中男 48 例,女 22 例;年龄 42~78(52.90±9.0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和方法

1.2.1 气道用物 气管插管采用YZB/THA1309-2009《医用气管插管》,型号根据患者体型选择。吸痰管采用苏州市百世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ZB/苏0003-2010吸痰管,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选择8~12号吸痰管。

1.2.2 吸痰方法 所有护士经过统一标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执行吸痰操作。(1)对照组:按照《基础护理学》教科书操作方法执行吸痰操作,即成人吸痰负压300~400 mmHg,吸痰管大小以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插管内径1/2为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一次不能吸尽时暂停2~3 min后再吸引。吸痰前调高患者吸氧流量并观察患者有无缺氧症状。气管插管按常规采用生理盐水50 mL+氨溴索15 mg持续微量泵4 mL/h进行气道湿化[4-5]。(2)观察组:吸痰负压调节在100~150 mmHg,吸痰管大小选择8号或10号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30 s至10 min,以彻底吸尽气道和鼻腔内分泌物为准。吸痰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必要时调节氧流量确保患者有效供氧。采取人工鼻保湿进行气道湿化管理,根据痰液黏稠度判断标准[6]将痰液维持在Ⅱ度,为持续低负压吸痰提供条件。

1.2.3 观察指标 (1)患者气道刺激症状:包括呛咳、流泪、脸红憋气、呼吸困难、气道黏膜出血,在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反应,出现上述任一症状即为吸痰气道刺激症状阳性,记录时限为从建立人工气道开始直至拔管或行气管切开止。(2)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每例患者测定吸痰前、吸痰中各指标值3次,取中位数值,数据来源于床旁心电监护仪。由课题组指派专门负责资料收集的研究人员在护士进行吸痰全过程中采集记录各观察指标、气管插管时间(常规保留1周)。

1.2.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整理后输入SPSS 21.0,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当 T<1 时,采用 Fisher’s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含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组患者气道刺激症状比较 除呼吸困难1项指标(P>0.05)外,呛咳、流泪、脸红憋气、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患者气道刺激症状比较(例,%)

2.2 2组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比较 观察组生命体征值包括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吸痰前和吸痰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相应生命体征值在吸痰前和吸痰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传统吸痰法对患者产生了不良的刺激,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比较(±S,1 mmHg=0.133 kPa)

表2 2组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比较(±S,1 mmHg=0.133 kPa)

观察组(n=35) 对照组(n=35)心率(次/min) 收缩压(mmHg) 呼吸(次/min) 血氧饱和度(%) 心率(次/min) 收缩压(mmHg) 呼吸(次/min) 血氧饱和度(%)吸痰前 72.22±6.83 149.54±5.39 18.31±1.76 96.34±2.18 71.36±5.92 144.34±4.68 19.11±1.83 96.18±2.20吸痰中 73.41±6.51 151.46±5.76 17.88±1.65 96.59±2.23 95.47±6.15 163.78±5.29 22.83±1.96 92.91±2.06 t 0.746 1.439 1.054 0.474 16.709 16.283 8.207 6.418 P >0.05 >0.05 >0.05 >0.05 <0.001 <0.001 <0.001 <0.001组别

2.3 2组患者气管插管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在预计拔管前转回当地医院治疗,因此未计入2组拔管情况的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成功拔管例数及气管切开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低于对照组,成功拔管率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患者气管插管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不间断式低负压吸痰能显著降低气管插管患者气道刺激症状和气管插管时间 吸痰对于患者是一项恶性刺激,操作不当如负压过大、动作粗暴等极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如低氧血症、气道黏膜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律失常等。传统吸痰负压为40.0~53.3 kPa(300~400 mmHg),患者损伤较大,管玉梅等研究发现,吸痰负压为20 kPa(150 mmHg)时,患者生命体征等改变与基础状态接近[7],任璐璐等研究发现采用20 kPa(150 mmHg)负压吸痰效果好,减少了吸痰次数和患者痛苦[8]。本研究采用100~150 mmHg压力吸痰,每次吸痰持续的时间以彻底吸尽气道分泌物为准,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反应,单次操作持续时间30 s至10 min不等,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在稳定范围,患者安静,极少或没有气道刺激症状,家属对吸痰操作效果非常满意。分析患者之所以在较长时间30 s至10 min不等的气管插管或鼻腔内持续吸引而极少或没有出现气道刺激症状,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观察组使用人工鼻确保痰液湿化程度维持在II°水平,以至于在低负压100~150 mmHg的吸引下能顺利将气道内分泌物吸出,大大减轻对患者气道损伤。同时,本研究观察组采取不间断式低负压吸痰,减少了分泌物在肺部沉积,有效地降低了人工气道干燥、痰痂形成及气道阻塞,降低了吸痰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舒适,缩短了气管插管带管天数,降低了气管切开率。

3.2 不间断式低负压吸痰不影响患者生命体征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在有效湿化患者痰液,使其维持在II度时,使用100~150 mmHg的负压就能顺利将患者气道和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吸出,吸痰中通过监护仪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在吸痰前后无显著变化,患者表现安静。而传统的300~400 mmHg负压吸引会因为负压气流噪音引起患者惊吓,出现紧张不安,继而发生躯体改变如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躁动等,同时由于大的负压对气道造成较强的吸引力,患者气道内气体被吸引而减少,引起患者缺氧窒息感,以及对气道黏膜造成损伤出血等,这些改变不同程度对患者病情造成影响,患者家属目睹患者痛苦表现也会对护理工作不满甚至抵触。

综上所述,对于气管插管患者采取不间断式低负压吸痰,配合充分补液的基础上使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管理,不但能有效吸引气道内分泌物,而且能大大减少患者不良反应,人工气道带管时间缩短或能在预期时间内拔管,值得临床推广。

[1]吴金秋,李春玲,范建群,等.人工气道吸痰方法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2,12(2):62-64.

[2]刘晓荣.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2):371-373.

[3]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58-59.

[4]刘素玲.不同湿化液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2):2112-2113.

[5]武淑萍,陈京立.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193-195.

[6]姜超美,白淑玲,王 辰.人工气管后痰液粘稠度的判别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7):434.

[7]管玉梅,张 庆,邹 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吸痰负压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8):3-4.

[8]任璐璐,李国宏,朱艳萍,等.不同吸痰压力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2,19(3A):16-18.

R472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8.038

2014-10-17

2014年度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基础研究课题(JCYJ20140411150159428)

郑醒云(1979-),女,广东深圳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护士长。

周秀红(1975-),女,广东深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任护师,科护士长。

[本文编辑:吴艳妮]

猜你喜欢
体征负压插管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01:19:04
蓝普锋RPC系列PLC在高层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自动化博览(2014年6期)2014-02-28 22:32:19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效果观察
输液器用于新生儿脐静脉插管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