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式手枪的使用磨损老化对其射击弹壳痕迹影响分析
吴良满1谢汉英2
1.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横沥分局刑侦大队,广东东莞523460;
2.东莞市公安局常平分局,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通过对国产64式手枪的射击实验,从新枪发射子弹开始,其发射子弹的数量不断增加,当射击次数的增多使得到枪支机件轻度、中等、严重等不同程度的老化。对其射击的弹壳上各种射击痕迹的不断具体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阶段64式手枪射击弹壳上痕迹的同一认定检验价值,为64式手枪射击弹壳的检验鉴定工作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关键词:64式手枪;枪支磨损老化;弹壳痕迹;痕迹变化;痕迹检验
中图分类号:D918.91
作者简介:吴良满(1977-),男,汉族,广东潮州人,本科,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横沥分局刑侦大队,痕迹检验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刑事科学技术痕迹检验。
本文通过对一支全新的64式7.62毫米手枪所发射的9000枚弹壳上各类痕迹的观测统计,研究了枪支相件的磨损老化对弹壳上各类痕迹特征的影响,并从各类痕迹的形成机理分析痕迹变化的原因。探讨了不同时期弹壳痕迹的检验认定价值,为64式手枪射击弹壳痕迹检验鉴定工作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一、实验过程
(一)实验样本采集
样本弹壳的采集均在室内射击靶场,选用全新的64式手枪一支,历时2年多时间,共发射9000发64式7.62mm手枪一支。由新枪开始,每发射50发为一组,采用布质抓弹器。提取前5发射击弹壳。将样本弹壳装入专用塑料瓶内,并严格按照射击弹壳的数量及顺序进行编号,做好标记。为了贴近实际使用情况,避免枪支连续使用发热对枪支及弹壳痕迹的影响,采用了间歇式单发射击制作实验样本,同时注意做好枪支保养工作。
(二)观测方法
观测弹壳痕迹在实验室内进行,采用时钟定位的方法确定痕迹位置,痕迹的形态特征使用体现显微镜及比对显微镜逐一观察比对,并拍照。所有数据使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并录入数据表格。观测的主要痕迹为:指示杆痕迹、击针头痕迹、抛壳挺痕迹、拉壳钩痕迹、弹匣口刮擦痕迹(小旗痕)、抛壳口痕迹等。
二、射击弹壳上各类痕迹特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该64式手枪共发射9000发64式7.62mm手枪弹,发射完毕后其主要部件已不能使用,不能正常发射。其射击弹壳上各种痕迹特征随发射枪弹数量的增加而变化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一)指示杆痕迹
指示杆痕迹是两次印压形成,重复叠压机率为100%,多为不规则的圆,有的边缘有明显擦痕,有的两圆相交。其大小、深浅变化不稳定。指示杆痕迹出现在12时位,出现率为100%。平均直径为0.621mm,直径随枪支磨损老化不断增大,能够反映枪支磨损老化程度。程度在6000发以后,
指示杆痕迹直径变化很大,无规律性变化,只能作为种类特征利用。
(二)击针头痕迹
64式手枪击针头痕迹出现率是100%,在枪支使用初期,射击弹壳上的击针头痕迹轮廓清晰,较光滑,能反映出一些细节物征。随枪支发射子弹数量的增加,击针头痕迹轮廓逐渐变得不完整。
由表1中数据可知,击针头痕迹的内外环直径随枪支发射次数的增加所产生的变化不明显,基本没有规律。这是由于随着枪支的长期使用,击针头磨损增大,直径变细,前5000千发弹壳中,击针孔直径逐渐变小,表中所列数据为第6000发至9000发射击弹壳的统计数据,此时枪支磨损老化严重,痕迹的随机性变高,导致痕迹的大小变化出现异常,基本无规律可寻。经测量统计数据如表1。
表1 (单位:毫米)
另外,击针头在撞击弹底后,抽出时因为摩擦易带出金属屑,从而在外环稍里的同一平面内形成一圈堆积。此金属堆积可以对枪支的磨损程度进行判断,在前4000发以内堆积明显,以后则不明显。
(三)抛壳挺痕迹
前期射击弹壳上的抛壳挺痕迹为较规的长方形,痕迹
比较清晰。抛壳挺痕迹的平均长度为0.803毫米。平均宽度为0.769这毫米。随枪支发射子弹数量的增加,抛壳挺棱面边棱粗糙,金属卷屑堆积增多,轮廓的清晰程度亦有所下降,痕迹变浅,4000发后更为明显。抛壳挺痕迹的痕底由单面变为双面,在3000发后更为明显,其边缘形态、细微线条等痕底个别特征可用于同一认定。
表2 (单位:毫米)
根据表2中数据可知,枪支磨损老化对抛壳挺痕迹大小的影响没有特定规律。
抛壳挺在退壳过程中,与弹壳底面的接触面积是影响其痕迹尺寸的主要因素。抛壳挺与弹壳底面静态全部撞击时痕迹所反映的尺寸较大,但有时弹壳撞击抛壳挺瞬间,撞击并不完全,只在弹壳底面边缘或靠进边缘的底面与抛壳挺部分端面相碰撞,这时在射击弹壳上,抛壳挺痕迹不能完全反映出抛壳挺的形状和尺寸,造成测量结果产生小范围的差异。
(四)拉壳钩痕迹
拉壳钩痕迹位于2-3时位。枪弹使用初期,拉壳钩痕迹基本能反映拉壳钩的形态,弹壳底槽上有粗大的抓痕,细小的特征也明显;随着磨损加大,痕迹只能反映拉壳钩两端(或一端)特征,中间没有痕迹,所以宽度无法准确测量。随枪支的磨损老化,拉壳钩簧力对拉壳钩的束缚减弱,使拉壳钩左右活动幅度增大,枪机后坐,弹壳与抛壳挺、弹匣口碰撞刮擦发生偏转时,痕迹可向3时位偏移。不能单独利用拉壳钩痕迹认定枪支,需要配合其他痕迹特征进行检验。
(五)弹匣口刮擦痕迹(小旗痕)
小旗痕出现在壳体中部,痕迹末端距离弹壳底部的高度在7mm左右,位于4-5时位。痕迹分为旗杆痕和旗面痕。随着发射次数的增加,旗杆痕和旗面痕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5000发以内,小旗痕旗面痕迹擦划线条深,粗大,清晰,数量较多,能够利用旗面上的擦划线条对枪支进行同一认定。在5000发以后,旗面痕擦划痕迹虽有1到2条粗大明显,但整体来说痕迹变浅,线条变细,轮廓变大。
小旗痕是识别枪种的明显特征。在用第5000发与第9000发弹壳,第50发与第9000发弹壳,第50发与第5000发弹壳小旗痕的比对中发现,在5000发之前,擦划线条能够对枪支进行同一认定,5000发以后虽然有1到2条粗大线条能够对接上但其他细小线条不能够对接。通过对小旗痕的线条的粗细,深浅变化的观察,可以判断出枪支的使用磨损程度。
(六)抛壳口痕迹
抛壳口痕迹高度在10-14毫米之间,平均高度为12.586毫米,在2.5-12时位之间,位置、形态的随机性都很大,没有一定规律可循。
三、结论
随着枪支机件的老化磨损,64式手枪射击弹壳上的痕迹呈现出如下规律:利用小旗痕可以判断发射枪支的磨损程度,在5000发以内可以进行同一认定。利用指示杆痕迹、击针头痕迹可以辅助分析判断发射枪支的磨损程度。利用小旗痕、拉壳钩痕迹、抛壳挺痕迹能够判断枪支磨损老化程度,在定范围内可以进行同一认定。
[参考文献]
[1]李德仲,李国安.枪弹痕迹检验技术[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
[2]杨军.警用枪械的性能和使用[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