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改 丽
(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4)
手语是听障人士和健听人士之间实现有效沟通的“桥梁”。手语翻译员是以手语(手指语、手势语)、口语为交际手段,在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间进行传译服务的人员。手语翻译人员职业的确立,对于创造无障碍交流的社会人文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社会进步的发展,以及对特殊教育扶持力度的加大,残疾人高等教育体系也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聋人走进高校接受教育。但是,高等教育课堂手语翻译员的配备却并不完善,配备数量和质量尚不能完全满足聋人大学生的需要[1]。课堂上聋人大学生接受的“内容量”与教师授课的“内容量”相差较大,排除聋人大学生本身文化功底比同龄健听大学生薄弱的因素,手语翻译员的素质与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上教师授课信息量的流失。对此笔者以摄影专业为例,重点从心理学和教育学两个角度简要分析造成高等教育课堂手语翻译员信息流失的原因并提出应变策略。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记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人脑中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2]。记忆一般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手语翻译员主要运用的是短时记忆,即对信息保持时间在一分钟左右的记忆,短时记忆在这个周期内必须迅速完成,才能保持信息的传真。手语翻译员所传达的信息量等于说话者表达的信息量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因为记忆负荷承载过重会增大记忆三个阶段的压力,短时记忆无论如何主动,也无法在瞬间保持众多的语言信息输入,记忆容量饱和,超出其容量就会排斥有用的信息。饱和现象在记忆的三个阶段都可能发生,说话者信息随之流失或被截流[3]。
信息在输入与储存过程中的流失即说话人的话语和听话人听到的话语有一定的出入。在课堂手语翻译中,授课教师的话语质量本身和外界因素都是影响话语输入的变量。授课教师的语言信息传入手语翻译员的耳朵,输入短时记忆,如果授课教师语速过快、方言过重、语音语调不标准,或者手语翻译员对授课教师讲话内容不熟悉,对主题不了解,短时记忆就会难以承载,阻碍手语翻译员短时记忆接受的信息量,从而导致部分信息的流失。此种情况下,手语翻译员的专业素养就愈发显得重要,知识渊博、训练有素、业务熟练、反应敏捷的手语翻译员可以更快地辨别输入的语言,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的流失,使更多的有效信息储存在短时记忆里,为瞬时储存和输出作保证[4]。
1.应变策略
针对授课信息在输入和存储过程中的流失,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与授课教师充分沟通:了解授课教师讲话的特点,并要求授课教师尽量运用普通话,如果授课教师在运用普通话的同时仍然带有方言特点,可以要求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语速放慢。同时,也可以根据手语翻译员所了解的聋人的特点结合本专业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让授课教师了解聋生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计划,并且针对聋生较难理解的词汇进行详细的讲解或者提前准备直观的图片辅佐教学。这样手语翻译员在提取和存储信息时就相对方便很多。
(2)针对授课内容提前准备:首先要了解本专业的专业特性,并通过自学等方法对所承担翻译的课程进行预习,如果能掌握其中重要的知识点更好,这样能更快地辨别输入的语言,从而降低信息在输入过程中因为听不懂而流失的机率。课堂手语翻译员应“一专多才”,“一专”指的是掌握娴熟的手语技能;“多才”是指课堂手语翻译所具备的的承担课程翻译的专业背景,每一个课堂手语翻译员在成长过程中,都应该针对聋人所开设的专业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专业学习。而且为了适应不同的专业,甚至应该了解、掌握两到三个专业的知识。这样手语翻译员就能更快地辨别输入的语言,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的流失,使更多的有效信息储存在短时记忆里,为瞬时储存和输出作保证。
(3)做好手语词汇的准备:一个优秀的手语翻译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手语词库。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手语翻译员应该针对本门课程所要用到的专业术语进行词汇准备。如果遇到没有见过的词汇,或者专业性较强的词汇,第一步应该先弄懂这个词汇的意思,然后找熟悉的聋人进行研究,如果聋人中有这个词汇的打法,可以收集起来,在课前与聋生进行沟通,调查聋生对这个词汇是否认可。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手语南北差异大,所调查词汇如果本班大部分学生不认可,并提供了新的打法,应该以本班学生的词汇打法为准。如果在调查过程中没有调查出现成的打法,而聋生也对这个词汇不了解,可以在上课前对这个词汇和聋生进行约定,暂时先用字头或者谐音的手语代替。在授课过程中,随着学生知识的更新,对本词汇有了新的认识,可以再变换为大家都认可的手语打法。这样就能在输入信息时减少卡壳,从而保证信息输入的质量。
通过以上三个策略,手语翻译员在信息输入和存储的过程中可以尽量减少信息的流失,有效地抓住更多的信息点,输入和存储更加准确顺畅,为信息输出提供方便。
2.举例分析
摄影专业聋生刚开始接触专业课时,会遇到一个名词:景深。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简单说就是当焦距对准某一点时,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围(如图一)[5]。
图一 景深示意图[6]
如果手语翻译员在课前没有对这个词汇进行准备而临时听到这个词汇时,会反应为字头“J”+“深度”,再加上课前没有和学生进行约定,那么学生在看到这个词时肯定是一头雾水,导致学生理解为“井深”就更是谬以千里了。但如果手语翻译员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本节课的授课主题后,可以尽早预感到这个词汇在本节课中的重要性和出现频率,提前和专业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可以让授课教师提前准备直观的图片,并且针对这个词进行详细地讲解。当聋生对这个词汇了解之后,会反馈给手语翻译员他们心中这个词汇应该怎么打,手语翻译员只要从中选择一个认可度最高的打法就可以了,以后再遇到这个词,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让学生心领神会。如果手语翻译员没有专业的背景知识,可以进行课前词汇准备,先调查“景深”的打法,针对没有专业背景的聋生可以和他们约定:“J”+“深度”即代表“景深”,等授课老师讲完这个知识点,再和聋生一起研究这个词汇的打法,然后选取合适的打法,以后再遇到这个词汇即可很顺利运用。
根据笔者多年担任摄影专业的手语翻译员经验,“景深”这个词汇,可以选取的打法是:右手拇指和食指张开45 度成“<”状,指尖朝里放在距离眼睛3 厘米的位置,然后水平向外拉,同时食指和拇指捏合。(如图二)
图二 “景深”手语打法
在手语翻译中,短时记忆从储存中输出信息的方式主要是回想。短时记忆的回想是瞬间性的,稍纵即逝。回想信息的难度要远远大于辨认信息的难度,回忆的过程要受到听力输入信息的干扰,稍不留神,信息就会流失。也就是说,手语翻译员在储存听力的过程中损失了部分信息后,在输出时因回忆听力信息的能力受到损害而又丢失了部分信息。同时,手语翻译员必须同时兼顾听的“音”,既干扰记忆中的回忆能力,又干扰信息转换(转译)能力,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信息在输出过程中的流失。再者,原语和译语的词汇类型、排列次序、句型和语篇结构等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异性都会影响语言信息的输出和转换,最终引起信息的流失。可见,信息在输出过程中流失的渠道多种多样,原因复杂多变。
1.应变策略
针对信息在输出过程中的流失,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积累大量的翻译经验
课堂手语翻译员在任职之前必须积累大量的翻译经验,这样在课堂中才能适应授课教师讲课的语音干扰,顺利地提取到信息进行编码,并且能够短时、准确地进行回想,进而减少信息在回想、输出时的流失。
(2)合理承接手语翻译任务
手语翻译是一项高体力高脑力的劳动,手语翻译员必须了解自己身体所能承受的劳动强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堂翻译,确保翻译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由于我国现阶段手语翻译员稀缺,无法像一些发达国家一样半个小时一换,也无法在一个课堂配备两个或两个以上手语翻译员以供轮流翻译,因此,课堂手语翻译员一天的翻译课程最好不要超过4 课时,有效课时不要超过3 个小时。最好上午下午各两节,并且要和授课教师约定每45 分钟休息一次。这样才能保证手语翻译员精力充沛,每一刻都能高度集中,进行高效地信息短时回想,从而更顺利地把听力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
(3)掌握好手语语言学
手语是形义结合的手势-视觉沟通符号体系,是聋人的语言。手语独立于主流的有声语言,但受其影响。中国手语有自身的语音(语形)、词汇、形态和句法,与汉语相异,其内部有地域差异和社会差异,地域上以“南北差异”较为突出,但较之汉语方言,各地手语可懂度仍然很高。[7]想要在信息输出过程中减少信息流失,就必须遵从手语语言学的规律。概括地说,手语相对于汉语具有“倒置”和“省略”的突出特点。语言间的词汇和语法不完全对应正是语言学的通则。手语翻译员必须掌握好手语语言学,才能在信息输出时把汉语模式的信息及时正确地转译成手语模式的信息。特别是一些长句难句,手语翻译员遵循了手语语言学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地做好翻译工作。
(4)善用丰富的表情
在有声语言中,声音是有感情色彩的,我们可以通过语调来辅佐意思表达。手语这种信息的视觉传达中,表情相当于有声语言的声调。如果手语翻译员在课堂翻译中毫无表情,单靠一个个手势来翻译授课教师讲的话,不仅让聋生觉得枯燥无味,还会在某些需要用表情辅佐表达意思的语境中出现歧义。
2.举例分析:
“摄影中的光位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顺光、前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与脚光等七种基本光位。”
图三 光位示意图
这是专业教师在讲摄影用光时最常用的一段话,面对这个信息量很大的句子,手语翻译员如果没有扎实的手语语言学的知识和摄影知识,再加之一些专业术语没有约定俗成的形象的打法,每个词都按文法手语翻译的话无疑是个巨大的工程。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翻译对于聋生来说,根本看不懂。
我们依照聋人看话的规律和手语语言学的特点,可以把以下这段话这样打出:
/摄 影/光 位/多 多//主/要/有//顺 光//前 侧 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脚光//七/种/。(具体打法如图四)
图四 语句打法
不难看出,这种打法综合运用了减少信息流失的多种策略,最大限度保留了信息的准确性、连贯性。而图四和图三有异曲同工之妙,和摄影专业课所讲知识点最贴切,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
课堂手语翻译员不同于其他场合的手语翻译员,其他场合的手语翻译员是一个中立的角色,只负责将讲话人的话如实地翻译给受话人,不能根据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加以润色或删减,其服务的是交际双方之间的沟通,与手语翻译员没有直接关系。手语翻译员不作为交际的任何一方,只是处在交际双方之间,发挥着桥梁和媒介作用。为保证交际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交换,手语翻译员应尽力让双方实现“直接”交流[8]。而在教育中,课堂手语翻译员除了翻译的身份,也是教师,教师要承担教书育人的工作,而不能仅仅是专业授课教师的一个“传声筒”,否则将大大削弱课堂手语翻译的作用,造成信息的流失,也会使整个课堂缺少活力。在课堂上,应该赋予课堂手语翻译员更大的主动性,才会使这个角色更富有创造力,才能保证信息量最大限度地传输,保证课堂上教与学的和谐。因此,课堂手语翻译员不应仅仅是翻译员,也须是富有热情和感染力的教师。而这一观念的落后导致课堂手语翻译员的“教师”角色的缺位。
针对角色缺位导致的信息流失,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变策略:
1.手语翻译员要和专业教师站在一起,而不是躲在讲台的一个角落里。手语翻译员要和授课教师并排站在一起,让聋生在看手语的时候方便读教师的唇语和捕捉教师的表情,这样信息传递就有了双重保证,从而提高聋生观看手语翻译员手语的积极性,进而保证授课信息的有效传输。
2.手语翻译员在课堂上要帮助聋生给予教师及时的反馈。在讲课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可能听人学生一遍就能听懂,但是聋生则可能会理解困难。此时会有学生打手语问:“这个是什么意思?”或者一脸疑问的表情看着手语翻译员,手语翻译员要及时和教师沟通,向教师提出聋生的问题,甚至可以根据需要请教师再详细地讲一遍知识点。聋生能否真正理解上课所讲的内容,是手语翻译员信息有没有流失的重要指标。
3.善于利用黑板。手语词汇量较之于汉语词汇量少很多,在很多情况下,虽然手语翻译员手语娴熟,词汇量丰富,在课前也做足了准备,但是仍然不能保证在课堂上将所有词汇都能翻译出来。如果时间紧迫,打字头或者书空都是弥补的办法,如果时间比较宽裕,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手语表达不出来的词汇,这样能更清晰明了地让聋生捕捉知识点。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动力,课堂手语翻译员要注意和聋生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彼此接纳和理解的关系,只有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才会诲人不倦,学生才能学而不厌。手语翻译员要树立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人格魅力,让聋生愿意在课堂上追随着你上下翻飞的手语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9]。
针对良好师生关系缺失导致的信息流失,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变策略:
1.真心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理解宽容学生。聋生的文化程度差异较大,在做练习时,有的聋生可能要做三遍以上才能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他可能会一遍一遍的举手要求单独辅导。这时课堂手语翻译员要和专业课教师一起耐心地辅导,不能有一丝不耐烦的表情。聋生内心很敏感,他能敏锐地感受到老师的理解与关爱,从而激发起求知欲和对老师的亲近感。对课堂授课的喜爱感和成就感,促使聋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尽可能多地吸取课堂手语翻译员传递的信息,进而保证教学的质量。
2.课堂下要和聋生交朋友。要学会倾听他们对课堂上翻译的意见,也要善于倾听聋生诉说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的烦恼,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与增进与聋生之间的感情。让聋生从心底里产生对手语翻译员的亲近感和信任感,进而喜欢手语翻译员在课堂上翻译的授课内容,减少翻译过程中信息的流失。
总之,手语翻译员的信息流失在不同阶段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特点和方式,手语翻译员要根据不同情况,优化课堂信息传播环境,减少信息传播的干扰因素,合理采取灵活而有效地应变策略,最大程度地减少课堂上手语翻译的信息流失。
[1]张宁生. 手语翻译概论[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131 -133.
[2]赵国祥.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0 -95.
[3]黄天海.从同声传译看信息守恒原则[J]. 中国科技翻译,1998(3):14
[4]魏家海.同声传译中的信息流失及应变策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6 -69.
[5]风在kiss. 景深效果[EB/OL]. http://baike. baidu. com/link?url=JGf23PwQbI3wAlGbHUAB1m O-Vl1ciagTcRDkPh2dKeD7XJYDMTBQY9O-6aCWWs MGR2jnXqRbczuVl_iKQgA4Oq,2014 -12 -20.
[6]决定性瞬间. 景深原理[EB/OL]. http://blog. sina. com.cn/s/blog_66b743bc0100ifvy.html,2007-6-10.
[7]龚群虎.聋教育中手语和汉语问题的语言学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9(3):63 -67.
[8]刘林军.论同声传译中的译员角色[J].中国科技翻译.2004(5):20 -23.
[9]刘志军.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0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