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有文
【关键词】主题活动 《购物中的学问》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73-0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显然,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在活动中学习、思考和交流,也只有在亲身体验中,才能有效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此,笔者注重将学习内容转化成主题活动,用一个个精彩的主题活动将学与教串连起来,学生学得积极,学得精彩;教师顺学而导,和谐高效。下面以本人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购物中的学问》一课的主题活动为例,品味小学数学主题活动的“学”与“教”。
一、模拟体验,活动导学
首先,创设“猪小怪连锁店”模拟购物主题活动情境,让学生经历购物的过程,在体验中感知数量、单价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在应用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片段如下:
师:我们都和家人去过商店,知道了一些简单的购物常识。如果让你自己开店、自己购物,行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模拟“猪小怪连锁店”购物活动。[多媒体呈现“猪小怪连锁店”主题图(见上图)请一名同学扮演经理猪小怪,其他同学扮演顾客]
生1:小怪经理,我想买一个闹钟,多少钱一个呀?
小怪:老师,没有价格,没法卖。
(集体附和:是呀,这些商品都没价格,根本没办法买卖呀!)
师:看来,同学都发现了猪小怪连锁店的问题——没有标价格,无法买卖。老师帮粗心的“小怪”加上标价牌(多媒体呈现单价),谁知道每个标价牌表示什么?
生2:我知道(学生指着水性笔图下的标价说),2.00元/支表示一支水性笔要2元钱。
生3:一个篮球的价钱是80元,一双袜子的价钱是2.5元……
生4:老师,这样一个个说太麻烦了,我知道,这些标价牌上的数都是指单一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
师:噢,谁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生:我听明白了,他的意思是说,这些牌上写的都是单价,单价就是一件商品的钱数。
师:你不仅听得认真,还总结得很简洁,了不起。听到这里,还有谁不明白或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生:我知道了每件商品要的钱就是单价,不过,我不明白,为什么只写出一件商品的价格,而不把两件、三件、几件的价格也写出,那样在买卖时不是更方便吗?
生:老师,如果每一种情况都写出来,那要准备多少标价牌呀,更麻烦。我觉得,只要知道一件商品的单价,你买多少件,就用单价乘上你买的件数,就知道一共要多少钱了,没必要每一种情况都写出来,况且现在还有计算器呢!
师:好,谁来向小怪经理试买一些商品,看他的方法灵不灵。
生:你好小怪经理,我想买4包新年糖,一共要多少钱呀?
小怪:一包3元,4包总共要12元。
師:小怪算对了吗?谁来猜猜他是怎么算的?
生:我猜小怪可能这样算:买4包就是4个3元,用3乘4等于12元,对了。
生:我猜小怪也可能这样算,4包就将4个3元加起来,3+3+3+3=12,对了。
生:我觉得小怪很聪明,不可能用加法,加法计算又麻烦又难算,如果顾客买多一点,你加半天都算不出来,谁还来买呀。我猜他一定是用乘法,一念口诀“三四十二”就算出来了。
师:你们觉得他说得怎样?你认为算总共的价钱,应该怎样算更科学?
小怪:他说对了,我就是用糖的单价乘买的包数来算的,3乘4等于12。
师:通过实际体验,我们知道了购物中有三个重要的数量:单价、数量和总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这三个数量有什么关系呢?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再汇报。
小组1:每件商品要用的钱叫单价,买多少件商品叫数量,一共要花的钱叫总价。我们知道了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
师:好,把你们组总结的关系式写在黑板上。(学生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小组2:我们组还总结出了算单价和算数量的方法。
师:啊?请你们小组一起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总结的方法。
小组2:像以前学过的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一样,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总价除以单价等于数量。(生边说边板书: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师:是真的吗?你们能现场向小怪买一种商品来验证你们的方法吗?
小组2:能。比如“我用10元钱买2元一双的袜子,能买几双?”
师:同学们,假如让你做经理,你怎么想,怎么算?
生:我是这样想的,一共有10元,一双袜子是2元,用10除以2等于5,所以能买5双。
师:谁还有补充?
生:我是这样想的,一共用的10元钱是总价,一双袜子2元是单价,要求能买多少双就是求数量,就用刚才说的总价除以单价等于数量来算,所以10÷2=5。
师:同学们总结出的方法真有用,看来,单价、数量和总价,知道其中的任意两个,都能求出第三个数量。学会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在“猪小怪连锁店”模拟购物主题活动中,老师放手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自主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将观察、提问、讨论、说明、概括、运用的过程充分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了数量、单价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择机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思考,学生学得轻松、主动,有个性。
二、贴近生活,顺学导思
以“购物小票大揭秘”创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读懂购物小票,顺着学生的学习、反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点思考、讨论、归纳、感悟等。如主题活动二:
师:在实际购物活动中,有时要购买多件商品,商店往往要将顾客购买商品的情况记在一张小票上,便于双方核对。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购物小票,我们开展一次“购物小票大揭秘”的主题活动。先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阅读小票的?你读懂了什么数学信息?再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核对相关的数据有没有问题。比一比,看哪一组同桌合作好,请他们展示讲解。
生1:(投影呈现学生的小票)我是横着看的,第一行有商品编号、名称、数量、单价、金额。中间是购买的商品,最后一行是总件数,总计、付款和找零。
生2:我从小票中知道买了2个熊猫牌笔记本,每个3元钱,二三得六,一共要6元钱。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他说的“二三得六”是什么意思?
生3:我知道,就是買2个笔记本,每个3元,2个3就是2乘3,二三得六。
生4:老师,我不仅可以横着看也可以竖着看,第三列都是数量,第四列都是单价,第五列都是总价,我还核对了每一种商品总价和全部商品一共要付的钱,全对了。
师:谁知道他是怎么核对的?
生1:我也是先用数量乘单价计算,看每一种商品的总价对不对,再将每件商品的总价加起来,看是不是和最下面的合计数一样。如果都一样,说明对了。
师:你不仅想到了用数量乘单价来核对总价,还想到了将每种商品的总价加起来核对总钱数,核对得真全面。还有没有不同的核对方法呀?
生2:我妈妈还告诉过我,除了要用数量乘单价来核对总价,也可以用总价除以数量来核对单价。我妈妈眼睛不好,每次带我去超市买东西,都把小票给我核对,经常提醒我不仅要看钱对不对,还要看有没有记错商品和数量。
师:太好了,能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细心地帮助妈妈做事,真是一个好孩子,让我们送给他最热烈的掌声。看来学会看购物小票,学会根据数量、单价和总价的关系全面地核对数据,对于帮助我们解决购物中的问题很有意义。
在“购物小票大揭秘”活动中,首先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购物中得到的小票进行交流。老师顺着学生横看和竖看的角度的不同,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核对分析,抓住购物中的数量、单位和总价的关系,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经历观察、讲述、计算、分析、推理、概括、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受了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价值,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得感动。
三、实践应用,做中导悟
在学生分析读懂购物小票之后,以“秋游购物方案设计大PK”的主题活动展开教学。通过购物方案的设计,引导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价值,渗透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如主题活动三:
师(呈现实践作业):学校组织半天秋游活动,某小组共有四人,每人带了20元钱一起去购买秋游用品。可供选择的商品(如下表一),请四人组合作设计一个合理的购物方案。
(表一)
1.先组内说一说怎样购买才算合理。
2.小组合作设计出一个购物方案,算出每种商品的总价和所有商品的合计。
3.展示介绍方案,并说出所设计的方案的优点。
小组1:呈现方案(如下表二)我们组在原来的表格下增加了数量、总价和合计,我们这样设计又快又清楚,而且不多不少刚好是80元。
(表二)
师:对他们组设计的方案,哪位同学有好建议或问题?
生:我觉得你们设计的方案很清楚,但你们买2听可乐,4个人,怎么喝呀?
小组1:我们可以两个人一听,还可以倒到矿泉水瓶分着喝呀。
师:还有哪个小组展示?
小组2:(呈现方案如表三)我们组和第一组不一样,我们的方案有点像购物小票,不过我们没有买矿泉水,饼干太贵了,只买了一包,我们也正好用完80元钱。
师:又有哪位同学想对他们的方案提出建议或问题?
生2:我建议他们少买可乐,多买矿泉水,因为小孩子多喝可乐对身体不好。
生3:我觉得不一定要花完所有的钱,留下一点,说不定在秋游时临时要用。
师: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说得也很好。你从今天的学习中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悟?
生1:我知道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意思,还知道了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
生2:我知道了怎样记录购物小票,怎样设计购物方案。
生3:我觉得数学知识很有用,可以帮助我们算数。
生4:我懂得了购物时不仅要核对总价,还要注意全面地看其他对不对……
本课教学,三项主题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用三项活动串连起学与教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在交流中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教师顺着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结合活动思,结合问题思,结合反思品悟,较好地实现了学与教的有机统一。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