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印可与古人游

2015-12-26 13:38孙家潭
收藏·拍卖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印学印面官印

孙家潭

我襟怀古:

源于喜好治印,继而又收藏古印,研究古印,所谓刻印、藏印、论印。

早年曾在内蒙古一个小县城工作,因为喜好治印,治印都是使用篆字,记得在一个物资回收站的办公桌上,偶然发现一方“仁者寿”古铜印,人家是用来压发票上的,当时我以一两铜价,一毛六分钱将其买回来,爱不释手,那是我收藏到的第一方古铜印。

收藏圈子里有句话:不怕买贵了,就怕买假了。如何鉴赏古印,收藏到真的古印,至关重要。首先要到博物馆去看藏品,接触专家,或请人掌眼。观赏古印要亲自“上手”,这样你会感受真切;其二,多看、多听。鉴赏,是一个漫长学习过程,不同地区的坑口、锈色,以及不同时代的印文特征等。久而久之,炼就我们一双慧眼;其三,如何买到珍稀的古印,甚至是孤品,我们可以关注各大博物馆出版的藏印集,熟悉馆藏古印品种,了解稀缺品类……具备了知识,当你遇到古印时就会有的放矢。当藏品研究有所发现时,吾心悸动,可能这就是收藏的最大乐趣。收藏是人找物,也有时是物找人,有许多故事。“金石有声,不考不鸣”、“思接干载,我与古人对话”、“亲见古人经典”,“物是主,身是客。”是我的收藏体会。

人生至少该有一种追求,为了它而忘却自己,不求结果,只求在美好的年华里遇到你。收藏,让你永远是小学生。

藏印图解:

(1)战国三晋双觿钮私玺孤品

印文“王生余”,战国三晋私玺。纵24厘米、横0.8厘米、通高40厘米。长方形印面,青铜质,双觿形印钮。朱文三字直读,印文作大篆。此玺有穿孔,位置由顶端穿入再由印体侧面穿出,佩戴时觿形钮向下。《说文》觿:“佩角,锐端可以解结。从角,巂声。”觿乃角状,尖锐末端是古人用来分解绳结。查阅相关资料,见故宫博物院藏有“长生口”、“韩生口”两方,均为觿钮,不过其觿都是从右侧一面弯出,所谓单觿钮。此玺印面尺寸及穿孔形制等与故宫藏品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其钮作双觿,向左右两侧弯出,一侧稍大,一侧稍小,作双觿钮形制的同类印,此为目前首见。一方珍稀的战国“双觿钮”小玺的发现,它真实地告诉了我们“双觿钮”的存在。不是不知道,而是我们没看到。此战国双觿钮的新发现,也添列觿钮玺印的新品类。

(2)西汉“段宣私譣”穿带三面印孤品的相关看法

七八年前我在徐州巧遇此印,看到的当时心里就明了它是一件宝贝将其收入,但没有想到它却如此珍贵,引发了当代印学权威人士的关注。

印面纵、横:21厘米、厚度:0.7厘米。两面印文分别为“段宣私譣”、“段长孙”,在印体侧面还有小印“段宣”。此印珍贵处是印面文字中“段宣”(姓名)后面见有“私譣”二字,这种称谓于汉代私印中首次发现。

叶其峰先生编著《古玺印与古玺印鉴定》“历代私印印文标准品目录”一节,汉代私印自铭称谓:“×××信”、“×××印”、“××之印”、“××私印”、“××印信”、“××信印”共计六种,囊括了汉代私印称谓的全部。而笔者介绍的是“私譣”则不在范围之列。为此,本人撰写小文“我问段宣何谓‘譣?”发表在《书法导报》文中指出:《说文》譣“问也。从言,僉声。”问:《段注》:“譣训问,谓按问,与试验、应验意近。”而“验”应是其后续发展。再作联想“譣”是否通“檢”,《说文》檢:“书署也。从木,僉声。”文意是封书题签,有封榆的含义。显然,我撰写小文求助知晓者解惑。

小文发表后引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玺印专家叶其峰先生关注,他在《书法导报》发表专文“试释‘段宣私譣”,叶先生指出:“古譣与检通,《汉书·食货志下》‘考检厥实之检读譣(验)可证。检,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就是封缄。”文章中认为“今见的封泥,是古人在置物容器或包裹绳结处加封的实物。封泥钤盖的均是官印或姓名印,未见署检的印章。正因此,‘段宣私譣倍觉珍贵。署譣(检)的汉印至今仍是孤例。”

2011年11月,我赴杭州参加“第三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在《论文集》中,我见到王人聪先生(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当代印学专家)撰写“大风堂藏‘段宣私譣印考释”,现将其文章摘录于此。“‘段宣私譣印,除了作为穿带三面印的特点较为罕见而显得珍贵之外,更重要的是印文中‘私譣二字的私印称谓,这在传世的汉代私印中是前所未见的孤例,极具学术价值。”王人聪先生认为:“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汉代私印中更有将玺印直接称为‘信的,如满城汉墓1号墓出土的两方玉印,一方印文刻‘信字,另一方刻‘私信二字,这两方印可作为‘私譣与‘私信的佐证。更可作为将‘段宣私譣释为‘段宣私信的佳证。”王人聪先生特别指出这方‘段宣私譣”印的学术价值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穿带三面印极为罕见,此印的发现充实了西汉私印在形制方面的内容。2.为古代玺印的称谓,增添了称‘譣的新例。3.为说明古代玺印的性质是凭信物,在印文上又增加了一个实例。4.为段玉裁关于‘譣为‘验的本字说,提供了西汉时期的实物例证,对于训诂学的研究亦有重要意义。由以上四点,已足以说明此印为稀世之珍,弥足珍贵。”

自汉代以来,出土汉印不计其数,“段宣私譣”仅一字之差,有如此重要的学术价值,莫怪引发当代印学专家如此重视。

(3)新发现西汉“夏骑”烙马印

烙马印自战国以来用于烙马所专用,形体硕大,遗存稀少,属于官印。莫倩烙马印馆藏情况:1“日庚都萃车马”(日本东京有邻馆藏)、2“灵丘骑马”此印蜕由上海朵云轩提供,实物藏处不清、3“邦駘”、4“曲革”(故宫博物院藏)、5“常骑”、6“道侯骑马”(上海博物馆藏)。

新发现“夏骑”烙马印应是目前所见的第7方。此印纵85厘米、横72厘米、通高65厘米、重达530克。印面略呈长方形,无边栏,印体硕大,是目前所见西汉烙马印中最大的一方。

笔者考证烙马印时代由战国、秦朝至西汉末,大致由公元前475至公元前8年,约在五百年间的延续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笔者从时代先后、印文字数、字形特点作梳理,总结出几点看法:1.印文由“六字”—“四字”—“两字”印文由多字向少字发展、2.印文篆体由“大篆”—“小篆与汉篆之间”—“汉篆”演变。“夏骑”烙马印文中“夏”为“夏丘”古地名,夏丘县(国)即今安徽省泅水县东。“骑”为“骑马”(官职),“夏骑”应是“夏丘骑马”之省略,与上面朵云轩介绍的“灵丘骑马”相类。在汉代官印中“省略”印文,常见有地名或官职。拙文“新发现‘夏骑烙马印及其他”收录《第3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论文集》。

(4)西汉银龟官印经典“裨将军印”

“裨将军印”时代西汉、银质、龟钮。纵、横各24厘米,通高23厘米。图1为实物照片,图2为印蜕。《说文》“裨”:接益也。从衣卑声。《颜师古注》:“裨。助也,相副助也。”裨,含有裨补,副、偏意。“裨将”即为副将,也泛称之为将军。专任一方的将领。

在汉代,龟钮官印是高级官吏佩戴的纽式。当时的高官为什么要用龟形做印钮?《汉旧仪》中解释说:“龟者,阴物,抱甲负文,随时蛰藏,以示臣道,功成而退也。”“抱甲负文”说的是龟的腹部似盔甲,背部似文字(天书),引申为能文能武,德才兼备之意,这里也暗喻选用优秀的人才才能达到胜任仕途人员的标准。则“随时蛰藏,以示臣道,功成而退。”更是古人的深刻寓意。龟钮印于今天也给我们许多启示。

几十年的收藏生涯,银龟官印经手十几方,如此精美的极为少见。此印说时代、价值、稀少程度,都是一品难求。

(5)珍稀的金代三方纸币用官印

(6)元末农民起义军韩林儿官印“德义库记”

历代官印流变,以元末韩林儿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官印“德义库记”最为奇特,对其形制、印文、莲花八瓣形作印面,为历朝历代所未见,于印学系,可视为千古珍奇之官印。

“德义库记”直径6厘米、通高65厘米,板状钮,质料青铜。印面中间有正方形方框,方框四周与莲花八瓣形边栏之间夹有草龙纹作装饰。方框内区凿刻楷书体“德义库记”,四字作阳文。印背印钮左侧凿款“龙凤二年正月□日造”(公元1356),正中为“上”,右侧“亳州之军德义库”字样。据考:“至正十五年春(公元1355),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安徽亳州立为帝,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据印背凿款,可知此官印为立国之初于亳州所铸。

韩林儿,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河北栾城人,祖辈因从事白莲教活动被徙永年……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遣廖永忠接韩林儿至应天(江苏南京),途经瓜步(江苏六合县南瓜埠),沉之江中,宋亡。韩林儿政权前后仅十一年。作为农民起义军的一方政权官印,如此独特的形制,从印学研究、史学意义看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猜你喜欢
印学印面官印
刘易
铁笔丹华
民国印学研究概述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中国印学研究的“经纬网”
——读《中国印学理论体系》
传统陶印制作技艺及其应用研究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陈錬《秋水园印谱》及其篆刻艺术研究
西夏官印史
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