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阳
“天铁”一向神秘,只因与天降概念有关。天铁也充满了复杂性,涉及的概念,内涵外延各自陈述反复叠加,造成了不仅有广义狭义的区别,还有藏区的倾向性,并由于市场炙手可热,价值放大了对天铁研究的种种问题。使得天铁的探索也充满了行业的关注。
这件天铁牌采集于炉霍藏区,说它是同类中的极品并不为过,它依然保留着匈奴牌饰的那股劲与早期自然崇拜意蕴,又与后世的藏区天铁(原始宗教时期与藏传佛教时期)的趣味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一件时间上连接青铜时代与中古时期、空间上连接北方草原与藏区的一个饶有兴味的难得物件。炉霍县属四川省甘孜州,历为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马古道之重镇。炉霍系藏语“山岩村”之意。因原为霍尔章谷所属四土司之地。东南与打箭炉毗连,故名。
此牌铜质,单面工,背平,高6厘米,宽5厘米。镂空浇铸,左右布局,左侧上为蟾蜍,下为大眼人,右侧为一组上下排列动物组合,类似虎-羊-虎-羊。包浆熟润,间含朱砂斑。压手。在天铁中属于大个,文饰复杂,内涵丰富。
这风格让人联想到草原岩画,我们可以看到有匈奴岩画所谓“动物花纹”的特点,岩画中也常见许多姿势相同的动物匀称地上下叠压排列的现象。双手叉腰人形多见于早期岩画,学界有早期艺术“蹲踞型”人的看法,蹲踞人形往往与“蟾蜍…‘繁殖”有关。右边的猛兽与羊羊的夹心排列,或表达了古人对狩猎成功的交感巫术。右侧北山羊的正面呈现,或富有特殊含义,由于角端并不螺旋,所以并非盘羊。最底部的羊的角弯曲度小,应是野山羊。从中我们可以反证岩画中动物的排列,或许隐含着种宗教秩序。
对于岩画的解释,目前大多属于合理想象。你可以说左边是生更多的人,右边是吃更多的肉,两厢合力,我族兴旺。这样的解释看起来是有道理的,只是我们知道,画面真实的含义,物件实际的功能,必然远远大于我们的套路。我们离真相还远。
比如,蟾蜍的存在未必仅指向繁殖,西伯利亚雅库特人认为只有拥有非凡权力的萨满才有变成青蛙的能力。贺兰山等地岩画中的巫师形象也存在模仿青蛙的例证,青蛙在早期巫教观中神性极大。古人相信蛙有变幻无穷、死而再生的特殊功能。仔细观察,牌中站立之人,右手持一张口之蛇环绕腰间,更与早期部落神巫有涉。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巫师的蛙性渐少,约到早期铁器时代(春秋战国至汉代)巫师便采用了人的形象,并按照自然狩猎内涵在先,人为放牧内涵在后的次序,由此可揣度本牌饰的上限年份。
乡梓学人苏北海先生是岩画专家,解放前任张治中将军幕僚,多年前他作为我们大型系列专题片《西域风情》摄制组的学术顾问,在北疆拍摄的过程中,每到有岩画之地就十分兴奋,他爬上高坡的速度让人不敢相信是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人,他的学术研究表明,岩画遗迹比较集中的地点多为草原民族的冬窝子,由于牧民在此度过漫漫寒冬,由此也有更多的闲暇机会,在山石高处(往往是向阳处)费力地镌刻出岩石上壮丽的画面,并与宗教祭祀活动以及伴随的集体文娱活动发生关联。
天铁,藏语称“托甲”,译为天铁或雷石,藏区很多山蕴藏丰富矿藏,雷电击打熔烧金属矿石后形成的金属结晶体原铁即天铁,可做护身符。也有人为天铁专指陨铁,突厥人对于雷击的金属岩石颇多敬畏,这与北方民族中对雷的敬畏崇拜有关。据传唐卡绘画最古老的源头就是一幅石板画。
现在天铁也已经泛化成为一个文化概念,所以也容纳了更多的物件。张亚莎认为,藏区北部早期古代遗存的天铁,与西亚文明有深刻联系,其实不少早期的天铁与中亚的铜挂件、小型青铜雕塑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