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内固定方法应用于骨盆后环损伤的疗效比较

2015-12-26 09:01陈平民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8期
关键词:骨板骨盆微创

陈平民

(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4400)

两种内固定方法应用于骨盆后环损伤的疗效比较

陈平民

(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4400)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应用于盆骨后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诊治的80例盆骨后环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重建接骨板治疗,研究组40例予以微创可调式接骨板(MIAP)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操作时间、切口长度及出血量等情况均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2.50%)骨折畸形愈合情况,且两组患者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微创可调式接骨板应用于盆骨后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减少患者机体创伤,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出血量。

重建接骨板;微创可调式接骨板;内固定;盆骨后环损伤

骨盆骨折后多引起后环损伤情况出现,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内固定治疗提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其中以微创治疗的稳定性情况较为显著[1]。为了对微创治疗的应用有一定认识,本文将对80例盆骨后环损伤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内固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自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诊治的80例盆骨后环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4ı16,年龄20~65岁,平均(40.3±11.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20 d,平均(6.3±1.2)d;研究组男女比例22∶18,年龄19~66岁,平均(37.1±10.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9 d,平均(6.5±1.6)d;致伤原因:20例重物压伤,26例高空坠落,34例交通意外伤;AO分类:26例B1型,22例B2型,15例B3型,17例C1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AO分型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及时予以常规固定处理,并对患者伤口予以止血、包扎处理后行择期手术。对照组患者予以重建接骨板治疗:于两侧髂后上棘开20~25 cm横行切口,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后采用牵引。挤压及撬拨的方法进行复位,切口需避免对患者神经造成伤害,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接骨板并加以调整。研究组患者予以MIAP治疗:于两侧髂后上棘开4~6 cm纵向切口,在C形臂X线机的辅助下予以骨折复位操作,并拔除粗螺纹钉且不影响接骨板的把持力度,充分贴合Z形板于髂嵴内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伸缩接骨板行复位处理。两组患者均于术后予以抗生素常规治疗,并于术后半年内予以复查。

1.3 评价标准:记录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即术中操作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等[2-3]。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情况:研究组患者术中操作时间、切口长度及出血量等情况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复诊结果显示只有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2.50%)骨折畸形愈合情况,且两组患者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临床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患者时多需对患者的损伤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在患者病情稳定时及时予以固定复位治疗,即患者未出现各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严重合并症等情况[4-5]。本研究中对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其中研究组患者予以微创可调式接骨板治疗,结果显示其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切口及出血量也小于对照组。提示患者在应用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利用其对患者机体产生的损伤情况较小等优势,直接缩短手术中的操作时间;且患者在伤口较小的情况下出血量也相应减少,对患者的恢复情况及预后效果有一定的影响[6-7]。分析原因:对照组患者使用重建接骨板进行复位治疗过程中需预弯操作,且在操作过程中对手术事实者的技术有一定的挑战,因此可能会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手术时间;而研究者手术操作过程中不需要预弯,会相应减少对患者骨折部位的刺激。

针对患者的复诊结果等情况分析,对照组患者出现畸形复位情况,其原因可能与手术操作过程中预弯情况有关,手术操作者在行多次弯折的情况下,会对接骨板板体的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感染状况[7-8]。同时分析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及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其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说明内固定术对骨盆后环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分析原因为内固定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患者康复愈合阶段不易出现各种松动情况,优于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9-10]。在手术治疗前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操作,有效避免其出现术后下腰痛、骨盆倾斜等并发症,但是本研究中未对患者的远期疗效进行分析。即内固定术治疗患者骨盆后环损伤的远期疗效及手术时机情况,需经过深入研究并证实,治疗手术操作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MIPA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效果显著,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并降低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情况,具有手术切口小及出血量少等优势。

[1]张根福,陈红卫.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2):103-106.

[2]刘加钱,吕仁发,舒荣兵,等.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4):412-414.

[3]彭林,王朝阳,孙军健,等.骨盆后环损伤的内固定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6):643-645.

[4]王秋根,王谦.骨盆骨折损伤控制的回顾及展望[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4):289-292.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情况()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情况()

组别 例数(n) 操作时间(min) 切口长度(cm) 出血量(mL)对照组 40 156.82±32.54 14.08±5.07 311.06±87.23研究组 40 75.63±13.57 9.16±1.43 210.64±39.95 P<0.05 <0.05 <0.05 t 10.6374 7.8169 6.2914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组别 例数(n) 愈合时间(月) 髋关节功能评分对照组 40 3.64±0.98 80.15±9.02研究组 40 3.52±1.03 85.63±8.16 P(t) - >0.05(1.4362) >0.05(1.5279)

[5]王洪,刘璠,张亚峰,等.经皮微创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1):1185-1190.

[6]李升,张奇,张英泽,等.应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与张力带接骨板固定骶骨纵行骨折对骨盆后环应力传导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3):344-345.

[7]陈伟,张奇,鲁谊,等.微创可调式接骨板治疗骶骨DenisⅡ型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5):385-390.

[8]庞伟峰,李东利,田力,等.髂-髂拉力螺钉在骨盆后环损伤中应用的安全性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11):997-1000.

[9]唐艳平,王朝晖,彭仲财,等.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治疗骨盆C型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352-1354.

[10]宋世锋,彭磊.经皮骶髂螺钉与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1):1191-1196.

R687.3

B

1671-8194(2015)08-0108-02

猜你喜欢
骨板骨盆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基于改进迭代最近点算法的接骨板贴合性快捷计算方法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DVR解剖型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