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书文,谭益民,张双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旅游学院;b.国家林业局森林旅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
基于区位熵的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研究
权书文,谭益民,张双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旅游学院;b.国家林业局森林旅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
应用区位熵理论、产业集聚竞争态模型,对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1)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2)不同地区集聚度差异明显;(3)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凸显当地文化特色、加强区域合作等建议,有利于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区位熵;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
四川省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在“98 华夏城乡游”及2006年“中国百姓生活游”等政策推动下,四川乡村旅游逐渐发展成具有“保持乡土性、注重体验性、突出特色性、凸显文化性、遵循生态性”口碑的“农家乐”品牌,其“五朵金花”的连片、主题型发展模式更是在多地得到推广。2012年,四川接待了占全国31%的乡村旅游客源、取得占全国38%的收入,产业规模效益居全国首位,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1]。那么四川省不同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是否有差异,是否均具有明显的竞争力,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依然值得去探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策略,对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提升、提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对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也日益深入。王琼英[2]、魏敏[3]、阚耀平[4]、郭焕成[5]、王启[6]等学者先后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进行了综述。程兴火、周玲强等[7]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量表开发进行研究,易果平等[8]以官庄景区为例对乡村旅游地居民社会文化感知进行研究。杨慧玲[9]、杨育箐[10]均对对四川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现状、问题及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付国燕[11]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出四川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在经济和工业领域应用较多,在旅游业应用非常少,本文应用区位熵模型采用定量分析法,测度四川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四川各地区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在四川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模式、战略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区位熵(Location Quotient,简称LQ)是区域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集中度的一种分析工具,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之中,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
通过计算LQ值,可以得出该产业在该区域是否占优势,并衡量其集聚度。LQ>1,表明该区域产业集聚度高,竞争力强;LQ<1,表明该区域产业在更高区域中集聚度较低,竞争力较弱;LQ越接近1该区域产业越接近平均水平。区位j=1…,n。Aij表示j地区i产业的产值,Aj表示j地区所有产业的产值,Ai表示所有地区i产业的产值,A表示所有地区所有产业的产值。Aij/Aj就是j地区i产业在所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Ai/A就是所有地i产业在所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
在空间维度上选用一项集聚度(LQ),在时间维度上选用一项集聚度增长指数P,分别作为横轴和纵轴变量,以(1,0)为临界值,将其划分为四个象限,构造出某一区域特定产业的集聚的竞争态模型(图1),通过模型对区域产业集聚的竞争态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竞争力导向对区域产业的发展方向做出相应评价和抉择。其中LQit为第i区域第t年的区位熵,LQi0为基期第i区域的区位熵。P值的大小给定两个时间之间的集聚变动趋势,若P>0则该区域的集聚度正在增加,产业竞争优势正在增加,若P<0,则相反。[12]
图1 区域产业集聚度竞态模型
本文选用四川省2007-2012年《旅游统计年鉴》、《四川省各市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中相关数据,应用LQ、P计算公式,得出2007-2012年四川各市州乡村旅游产业集群集聚情况,如表1所示。
以2012年LQ为横轴,P为纵轴,由于LQ=1代表产业集聚度的平均水平,因此以(1,0)为原点,构建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竞争态比较分析象限图2,表明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竞争态势分布不均衡,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如图3所示。
P
表1 四川省各市州乡村旅游产业集聚情况
第Ⅰ象限为竞争优势区域,包括巴中、甘牧、雅安、眉山、阿坝5个市州。2012年雅安市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高达5.88,且从2008年开始集聚值一直高于3.5,增长指数67.43,表明近5年来雅安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眉山市近5年集聚值都高于1;巴中、甘牧乡村旅游产业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阿坝州集聚值波动较大,受2008年汶川地震影响严重。
图2 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竞争态比较分析象限图
图3 乡村旅游产业集聚竞争态空间分布图
第Ⅱ象限为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包括广安、遂宁、达州、自贡、攀枝花、南充6个市州。目前这些区域的集聚值均小于1,但总体呈增长态势,表明这些地区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较低,但竞争优势逐渐凸显。
第Ⅲ象限为劣势区域,包括宜宾、成都、德阳、资阳、凉山、绵阳、内江7个市州。近5年这7个区域市州乡村旅游集聚值长期低于0.5,P 值呈下降趋势,表明其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实力不强,且逐渐下降。
第Ⅳ象限为实力区域,包括泸州、乐山、广元3个地区。2012年这三个地区的集聚值分别为:1.38、1.42、3.62,且2007年以来始终大于1,表明其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竞争优势明显。但他们的P值均不同程度减小,表明泸州、乐山、广元乡村旅游产业的竞争实力相对来说有所下降。
(1)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的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川西、西北地区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高、竞争优势明显,川西南、川中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低、竞争力弱,川东北集聚度低但竞争力在增强,具有发展潜力,川南和川北的三个地区集聚度高但竞争力在减小。
(2)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差异明显。雅安、泸州、眉山、乐山四个区域的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长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四者间集聚度差异明显,乐山和泸州的产业竞争力逐渐减弱,而雅安和眉山的竞争力持续增强;成都的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始终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阿坝州受地震影响,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波动较大。自贡、攀枝花、内江、宜宾、凉山、南充产业集聚度始终较低,竞争力较弱。
(3)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2007-2012年以来泸州、广元、资阳、乐山、眉山、雅安、甘牧7个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值除个别年份外均大于1,巴中市2008-2012年集聚值均大于1,且呈增长态势。表明这8个区域已经成为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是区域性乡村旅游热点目的地,已经成为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1)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社会化服务、规范市场秩序。改善四川省乡村旅游目的地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提升食、住、行等接待服务设施档次,做到不蒙客、不宰客。
(2)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凸显当地文化特色。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保留乡村旅游地的民俗文化、自然环境原生态。增加乡村旅游功能、创新旅游产品。
(3)突出重点,加强区域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区域合作,重点打造环大中城市“天府农家”板块、川西“藏羌风情”板块、川东“苏区新貌”板块、攀西“生态农业”板块、川南“古村古镇”板块等五大乡村旅游板块。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突出了不同区域特色。
[1] 许 静.四川农家乐产业规模效益全国第一[N].四川日报,2013-02-20(009).
[2] 王琼英,冯学钢.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115-120.
[3] 魏 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3):14-18.
[4] 阚耀平,高 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研究, 2010,(00): 24-30.
[5] 郭焕成,韩 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597-1599.
[6] 王 启.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企业研究,2011,(24):3.
[7] 程兴火,周玲强. 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量表开发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47-51.
[8] 易果平,钟永德,易米平. 乡村旅游地居民的社会文化感知研究——以官庄景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4):51-54.
[9] 杨慧玲.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0] 杨育箐,王 杰.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9(4):123-124.
[11] 付国燕.浅谈四川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困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5):126-127.
[12] 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01.
A Location-Quotient Based Study of the Rural Tourism Industry Concentration Degree in Sichuan Province
QUAN Shu-wen, TAN Yi-min, ZHANG Shuang-quan
(a. Forestry Government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Forest Tourism, b. College of Tourism,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The paper studies the rural tourism industry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by applying location quotient theory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state model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uneve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mpetition in r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Sichuan province; (2)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concentration degree in different regions; (3) the shaped rural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It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infrastructure, standardize the market order, innovate rural tourism products, highlight the local culture, and strengthen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location quotient; rural tourism; rural tourism industry; concentration degree
F592
A
1673-9272(2015)01-0056-03
10.14067/j.cnki.1673-9272.2015.01.011 http: //qks.csuft.edu.cn
2014-11-26
国家林业局调研课题“森林旅游业对经济增长与就业贡献调研”(ZDWT-2011-8)。
权书文,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谭益民,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E-mail:csfutangyimin@126.com。引文格式:权书文,谭益民,张双全. 基于区位熵的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1): 56-58,62.
[本文编校:徐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