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2015-12-26 01:52尹华光王换茹姚云贵周立群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资源

尹华光,王换茹,姚云贵,周立群

(吉首大学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尹华光,王换茹,姚云贵,周立群

(吉首大学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产业空间布局是一种全面、长远的经济战略布局,合理安排产业空间布局将有利于发挥地区的优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有利于经济、生态和社会的效益同步。优化旅游产业整体空间布局、打造地域旅游品牌、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和整合旅游线路等是该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具体的优化路径, 有利于实现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一、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1.旅游资源类型齐全,结构完整,互补性强

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兼备,具有极强的互补性。

大武陵山区山同脉、水同源:以武陵山脉为中心,东临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紧靠雪峰山脉,西与云贵高原接壤,北有巫山山脉,囊括沅水、澧水、清江、乌江等水系,地理结构完整,地形复杂,使得片区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1]。自然景观包括有地貌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和气象景观,具统计资料显示(见表1),全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3处,国家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34个,3A级景区16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4个,国家森林公园2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个。

表1 武陵山片区主要旅游资源统计表

此地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人文旅游资源独具一格,民族风情浓郁。如凤凰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古商城、南方长城、老司城遗址,德夯苗寨、社巴节、赶秋节、摆手舞、土家溜子等众多的民族风情以及沈从文、贺龙等名人名家等构成了武陵山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武陵山区的旅游资源数量丰富,品种独特。可以说,整个武陵山片区就是一幅风景和文化的美妙画卷。

2.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和品牌性

武陵山片区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具有垄断性和品牌性,在四省市和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拥有各种类型的自然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资源。

武陵山片区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大型旅游资源宝库,片区内具有垄断性品牌特色的旅游资源主要有:(1)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2)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3)中国丹霞的山景区;(4)中国南方喀斯特的武隆景区;(5)神农架生物圈保护区的巴东县部分;(6)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

3.地域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深厚

由于大武陵山区地域相对封闭,景观资源特点具有原生态的脆弱性,但还是保留下来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片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矿山公园、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等类型的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截至2014年9月,全国4295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陵山片区中湖北省内有10处(其中古遗址类5处,古建筑类3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处);湖南省内有2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8处、古建筑7处、古遗址11处、石刻及其他2处);贵州省片区内有7处(古建筑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各2处,古遗址2处);重庆市片区中3处(如表2所示)。

表2 武陵山片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陵山片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长期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回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历经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片区内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地域性文化[2]。民俗风情独具特色,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品种非常丰富。

据国务院文化部统计,截至2014年7月,全国共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17项,其中武陵山片区占74项,如表3所示,传统音乐类18项,传统戏剧类10项,传统舞蹈类9项,民间文学类9项,传统技艺类7项,民俗类8项,传统美术类6项,曲艺类5项,游艺与杂技1项,传统医药类1项。

表3 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区域旅游合作一体化发展的机遇

旅游合作主体在资源、产品和交通等多方面存在着利益互补性,其中资源是决定合作关系的重要因素[3]。区域旅游合作就是扩大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优化资源的配置。武陵山片区内的旅游资源有极强的独特性和互补性,具有相当高的开发价值,在国内外都具有很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性。从整体性来考虑,如果把片区内四省市各分散的旅游区加以整合、规划,加强区域合作,片区旅游地的市场竞争力将更强。

国务院于2009年提出“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成立“武陵山片区”的政策,正式把武陵山片区旅游合作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一政策打破了地域划分的局限,为该片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也为片区内的旅游合作提供了规范章程,不仅有利于片区内各旅游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创新,协调武陵山片区各省市旅游企业共同发展,同时有助于协调各区域一体化与差异化开发,建立武陵山旅游品牌整体形象,实现旅游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区域空间发展不均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反差较大

多年以来,武陵山片区形成了以张家界为核心、以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大湘西旅游热线。以旅游接待数人和旅游总收入为综合衡量指标,武陵山片区的旅游发展形成了四翼(如图1)冷热不均,区内旅游产业发展很不平衡的局势[4]。

图1 武陵山片区“一体四翼”划分图

通过调查湖南省2012年统计年鉴及国家旅游局和湖南省旅游局网站的数据,获取了武陵山片区“四翼”内四个重要州、市(县)2011年的旅游发展的相关数据,并对四州市的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如图2、表4所示,其中铜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的游接待人数列居第一和第二,重庆市黔江区人数最少,而且差距较大。在旅游收入方面,张家界位居第一,铜仁和黔江区分列第二和第三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则收入最少。旅游收入的同比增长情况分别为49.27%、25.4%、87.2%、43.5%。

图2 2011年武陵山片区四州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比较

人均旅游收入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段时期内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5]。如表4所示,2011年武陵山片区张家界、恩施土家族自治州、铜仁、黔江区四地区的人均旅游收入分别为992.73元(同期湖南省为698.99元)、504.02元(同期湖北省为691.29元 )、747.83元 (同 期 贵 州 省 为 821.83元 )、492.88元(同期重庆市为566.58元)。

通过数据发现,武陵山片区各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很不平衡,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差距明显。张家界在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方面占有比较优势,说明地域旅游资源价值较高,开发利用状况良好。而黔江区在两方面表现均较弱,但就旅游收入同比增长情况来看,黔江区表现态势良好,说明该区域旅游产业潜力巨大,后劲十足,旅游资源的潜在利用价值高。人均旅游收入中,张家界在四地区中最高,而且高于同期湖南省的平均水平,其他三个地区均低于同期所在省份的平均水平。因此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张家界所在的大湘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高于其他三个地区,黔东北、鄂西南分列第二和第三,渝东南最低。

表4 2011年武陵山片区四市州人均旅游收入比较

2.旅游景点分散分布,交通通达度不高

武陵山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地理位置偏僻、地形结构复杂、地势起伏较大、旅游交通可进入性差,未形成旅游环线。旅游车站、停车场等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旅游的快速发展和片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近年来随着片区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国家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交通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然而,就实际状况而言,片区整体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比较落后,交通问题仍然是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布局不合理,衔接不畅。各省市内部网络布局不完善,省际、各景区间的道路衔接性较差,交通运输行政分割的状况仍然存在,如图3所示;

图3 武陵山片区区域交通图

第二是区内交通仍然是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且公路、铁路的里程短,客运量和货运量比较小。以该片区内重庆市7县区2012年的公路交通运输情况为例,如表5所示;

第三是各省市内的水运、航运条件极弱,还有待开发;

第四是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低,致使各省市间仓储、运输等物流环节的基础条件较差,省际开放程度低,给产品交换造成一定的困难,物流成本较高。

表5 重庆市7县区公路交通运输(2012年)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对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挖掘不够

武陵山片区的旅游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即旅游产业发展规模小、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旅游发展未形成一个整体、观念模式较为落后、不适应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需要;旅游资源优势未得到有效发挥、旅游产品和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落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产品结构单一,缺乏高水平的旅游精品和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拳头产品[6]。

山区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但旅游产品建设滞后。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零星分布,与自然旅游资源的融合不够,开发程度不足,没有形成地方特色旅游品牌;武陵山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往往各行其是,对旅游产品的规划开发没有形成一个拳头,单一性突出、合力性不强。缺乏运转高效、统一指挥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4.区域内旅游产业合作较弱

武陵山片区在地域上涵盖了湖南、湖北、重庆、贵州四个省市,从行政上来说分属不同省份,因此在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上有不同的政策和管理机构,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阻碍了整体的资源开发和旅游发展。

片区内没有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产品难以形成聚集中心[7]。由于缺乏统一长效的整体协作管理机制,各旅游企业间竞争过度合作不足,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存在着盲目发展、掠夺性开发、低水平重复开发等短期行为。

5.旅游行业间利益矛盾缺乏协调机制

旅游产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它对行业内的管理协调则有着更高的要求[8]。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协调行业间利益冲突,首先是一些与旅游活动间接相关的行业,它们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更不会降低自己的利益要求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这种行业不协调的状况就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其次,区域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协作配合,因此,旅游业与其相关行业之间还是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由于一定行业的发展需要不同的地域环境,所以,各地域间的矛盾冲突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再次,由于各景区分属不同的管理区域,在开发管理方面有着不同的管理体制和政策,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给区域旅游产业实行统一的开发管理造成了困难,并严重制约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三、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的对策

1.实施点—轴—面发展战略,形成“一花七叶”的旅游发展总格局

从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的综合情况来看,张家界在旅游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方面皆表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张家界市为龙头的旅游圈的单极增长[9]。张家界作为旅游增长极,其发展政策是提高旅游产业的集约化程度,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品链,优化产品结构。其次是恩施州、铜仁、黔江区、怀化,这些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政府应实施些优惠的开发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再次,片区应培育新的增长极,鼓励外来投资,在核心增长极的带动作用下,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根据武陵山片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特征,“点”是指湖北恩施、贵州铜仁、重庆黔江、湖南张家界、吉首、常德、邵阳、怀化八大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等级质量较高的景点等;“轴”则是指不同级别的中心城市由于某种资源密集或发展某种产业而联接起来形成的资源或产业带,可以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中轴;“面”则是指整个武陵山片区。在确立核心增长极、培育新增长极的前提下,要积极培育次级旅游节点,实施旅游点—轴—面发展的空间战略布局。以旅游增长极为依托,以通信、能源、交通干线等综合运输管道为支撑,以旅游产业发展为纽带,利用增长中心城市对外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旅游景点、旅游城市和旅游线路科学合理布局的旅游空间网络体系,实现区域内旅游产业的均衡发展和片区整体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形成“一花七叶”的旅游发展总格局,促进片区整体旅游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构建特色旅游组团,打造地域旅游品牌

由于武陵山片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片区内旅游产业的发展应与该区域地域特色相统一,进一步彰显武陵山片区的资源和文化特色,打造地域旅游品牌。就目前片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区域旅游品牌的打造可以以核心旅游地为支撑,构建特色旅游区,形成“五大旅游中心”—即以张家界市为集散中心的张家界湘西风情旅游、以怀化市为中心的湘南山水文化旅游、以恩施市为集散中心的恩施山水风情旅游、以黔江区为集散中心的渝东南山水生态旅游、以铜仁市为集散中心的黔东北生态文化旅游。

张家界湘西风情旅游区。以张家界市为旅游集散中心,包括武陵源、天门山、溪州铜柱、南华山、不二门、凤凰古城、老司城遗址、沈从文故居、贺龙故居、乾州古城、魏源故居里耶古城、德夯苗寨、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红石林、芙蓉镇等旅游景区。

湘南山水文化旅游区。以怀化市为旅游集散中心,包括新宁山、洪江古商城、马田鼓楼、黔阳古城、城步南山、黔中郡遗址、芷江和平城、武岗云山、中坡山、怀化大湘西文化村、芋头铜寨古建群、皇都侗文化村、隆回虎形山花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通道万佛山等旅游景区。

恩施山水风情旅游区。以恩施市为旅游集散中心,包括恩施大峡谷、建始黄鹤桥、腾龙洞、巴东神龙溪、恩施土司城、柴埠溪大峡谷、梭布垭石林、云龙河地缝、咸丰坪坝营、咸丰黄金洞、建始直立人遗址、石柱黄水国家森林公园、西沱古镇等旅游景区。

渝东南山水生态旅游区。以黔江区为旅游交通集散中心,包括武隆喀斯特、仙女山、乌江画廊、壶瓶山、芙蓉洞、夹山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源、蒙泉千岛湖、龚滩古镇、龙潭古镇、郁山古镇、雪玉洞、金佛山、黔江城市峡江峡谷、小南海、濯水古镇、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摩围山、务川栗园草场等旅游景区。

黔东北生态文化旅游区。以铜仁市为旅游集散中心,包括梵净山、云林仙境、乌江山峡、九龙洞、十里锦江、天生桥大峡谷、太平河、南长城、麻阳河、松桃苗王城、思南石林、石阡温泉群等旅游景区。

3.优化产品结构,实现旅游产品的多元化

开发旅游产品既要做到独具创新性,具有武陵山片区旅游的特色,又能符合旅游者的需求,才能真正引发旅游者的兴趣与关注。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长期依靠张家界这一增长点,而其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的旅游地的开发却不尽如人意。片区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开发深度不足,严重影响了地区客源市场的扩大和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所以要深化旅游产品结构,彰显地方特色,同时注重与时间、市场的同步性,才能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10]。另外,旅游企业要对旅游市场进行科学的分析,及时更新、升级旅游产品,培育替代产品,以延缓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衰退[11]。总之,依托区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深度优化片区旅游产品结构,使旅游产品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补、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互补、体验参与与静态参观互补,观光旅游与专题旅游互补的产品结构。其重点应开展民俗民风参与性旅游、开发康体类旅游产品、强化文化遗产专题旅游产品等。

4.整合旅游线路,提高旅游者满意度

旅游线路的优化和整合不仅影响旅游者对目的地停留地点和时间的选择,关系到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消费水平和规模,而且直接影响到目的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旅游产业布局的规划管理以及产业集群的发展[12]。因此,旅游线路规划布局,对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区域旅游线路的规划布局可以从空间、时间、成本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13]:首先,从空间角度来看,区域旅游交通网络体系的构建对实现武陵山片区各省内以及省际旅游地的协同发展,打破交通运输行政分割,加强区域合作有重要作用。因此,旅游线路的优化首先应改善区域内的交通状况,加强公路、铁路、水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黔江、怀化、邵阳、铜仁等区域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作用,加快形成高效、完善、便捷的内部交通网络系统。

其次,旅游线路的规划布局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因此要注重与时间安排的同步性[14]。旅游线路的规划开发可以因时间安排的不同而不同,优质的旅游线路可以避免出现旅游淡旺季游客量相差迥异的现象。因此,武陵山片区对于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注意时间点、时间段的合理编排,科学设计线路,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

再次,消费成本的问题。旅游线路作为旅游者旅游过程中一种特殊的产品,不仅要消耗金钱,而且还要消耗闲暇时间。而金钱和时间作为旅游者的消费成本,对其选择旅游目的地有着重要影响[15]。因此,武陵山片区旅游线路的优化,就必然要把旅游者的成本问题考虑进去。旅游企业要选择不同的交通线组合,科学合理的安排旅游线路,减少成本问题对旅游线路的制约性,这既能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能更好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旅游线路作为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对目的地整体形象的提高都有重要影响。如旅游线路安排的合理性,各节点的旅游资源的特点等都会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因此武陵山片区线路的优化应注意深度开发沿线旅游资源,彰显其独特性和吸引力,科学设计,引发旅游者更高的满意度。

[1] 王彦喆.基于GIS的武陵山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2.

[2] 李宗利,蔡建刚.武陵山片区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9(3):12-19.

[3] 陈 娟.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的丽江地区旅游竞争态势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2):56-58.

[4] 王庭宇.武陵山片区“一体四翼”旅游发展与资源的比较分析[J].旅游经济,2013,(18):118-119.

[5] Pearce Douglas.Tourist Development:two processes.Travel Research [M].1978.43-51.

[6] 尹华光.武陵山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中凸现的若干问题及战略选择[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2(3):53-54.

[7] 叶 会.成都市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研究[D].成都:西南财政大学,2009.

[8] 廖 瑾.中国西部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2.

[9] 欧志文.沟域经济视角下湖南武陵山片区产业扶持的选择[J].城镇化与城乡统筹,2013,(44):90-91.

[10] 巨 鹏.旅游空间布局整合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2.

[11] 杨国良.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002,5(1): 94-98.

[12] Judd D R. Promoting Tourism in US Cities [J].Tourism Management, 1995 (16).

[13] Wight P. Ecotourism: Ethics or Eeo-Sell[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3.

[14] 曹改梅.山西省区域旅游一体化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6):11-13.

[15] 梁信友.区域旅游业空间布局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2004.

A Research of the Spatial Layout Optimiz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of Wuling Mountain Area

YIN Hua-guang, WANG Huan-ru, YAO Yun-gui, ZHOU Li-qun
(Tourism and Administrative Engineering College, Jishou University, Zhangjiajie 427000,Hunan, China)

Industrial spatial layout is a comprehensive, long-term economic strategy layout.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industrial spatial layout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use of regional advantages, and make full use of local resources, which is advantageous to the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Wuling Mountain area tourism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tourism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deeply analyzed. Accordingly it puts forward spatial layout optimization measures, including tourism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otal optimization, shaping regional tourism brand, diversification of product structur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routes to guarantee reaso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space layou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ourism industry rapid,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uling Mountain area; tourism industry; spatial layout; layout optimization

F592

A

1673-9272(2015)01-0033-06

10.14067/j.cnki.1673-9272.2015.01.007 http: //qks.csuft.edu.cn

2014-11-2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12BMZ057);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基金(14K080)。

尹华光,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2360484015@qq.com。

尹华光,王换茹,姚云贵,等.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1): 33-38,,43.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武陵山片区资源
秦巴-武陵山区重庆段乡镇域多维贫困测度及类型划分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诗二首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