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可持续发展:内涵探讨及桂林应对分析

2015-12-26 01:52:15王金叶
关键词:桂林旅游业旅游

杨 鹏,王金叶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旅游可持续发展:内涵探讨及桂林应对分析

杨 鹏,王金叶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旅游可持续发展指在一个地区范围内,旅游产业能够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其规模并维持其发展,因此其内涵包括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和旅游生计的可持续三个维度。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自然环境破坏、文化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市场竞争力不足、品牌吸引力下降、旅游对财政总收入和居民收入的贡献值有限等制约,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促进文化资源挖掘、加强产业能力建设、提升旅游经济及社会带动力等对策措施有利于实现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可持续,桂林旅游,发展制约,发展对策

一、引言

旅游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产业、富民惠民的民生产业。近年来,全球许多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都大幅增长,我国旅游业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常态。然而,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文化的冲击、对目的地人民生活质量提升有限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减少旅游业负面影响,推动旅游业改革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文,提出要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桂林作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标志性城市,2012年经国务院批复建设国际旅游胜地,根据《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面临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任务。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内涵,分析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实现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不仅是是落实国家宏观发展政策的具体要求,同时推进桂林旅游转型升级和城市整体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将为广西乃至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内涵

在国外文献追索中并未发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这一名词,出现最多的是可持续旅游( Sustainable Tourism)[1-3]。从理论的继承性来看,旅游可持续概念显然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讨论这个问题的。1990年加拿大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Globle’90)上,与会专家提出了《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首次给出了旅游持续发展的大致定义[4]。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中提出可持续旅游发展是在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现时旅游者和东道区域的需要[5]。1999年,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世界旅游组织(WTO)和地球理事会(EC)对可持续旅游的定义是:满足现代旅游者和旅游地区的需要,同时保护和增加未来人机会的旅游[6],这一定义建立在《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中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上。

国内学者对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论述的时候,往往将其与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视作相同的概念[7],对其内涵、目标体系、评价体系、实现手段等问题的研究也大多以国际上对于可持续旅游的论述为基础。然而考察可持续旅游的概念我们发现,两个概念在内涵上及外延上是存在差别的。可持续旅游以旅游活动不破坏资源环境为核心目标,关心的是旅游活动的长期生存与发展,讨论的是我们要发展怎样的旅游业的问题。旅游可持续发展,除了包括资源保护的问题,还包括在一个地区范围内,旅游产业能够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其规模并维持其发展,这一概念更具系统性和社会经济责任感。因此我们今天讨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可持续旅游发展。谢彦君是国内较早开始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学者,他在1994向国内介绍了90全球持续发展大会的相关内容[8],当时他将Sustainable Tourism 译作永续旅游。李天元通过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目标后认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既包括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9]。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特殊要求,认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应该包含资源、市场、社会经济三个维度,具体含义如下:

(1)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作为旅游发展之基本吸引力要素(或依赖要素) 的环境资源质量(包括自然、人工和文化环境要素),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维系的环境质量,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旅游需求的能力;

(2)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及经历,适应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和旅游业发展要求,持续吸引游客,保持或提高地区旅游业的竞争力和生存力;

(3)旅游生计的可持续:通过旅游增加就业、扩大产品市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之需求,在现实和长远目标中提高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使旅游目的地有发展旅游的持续动力。

三、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

近年来,桂林旅游业已步入良性发展阶段,产业整体水平提升,产业富民效应明显,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带动作用凸显[10]。《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批复之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强力推进,配套性政策不断出台和完善,政策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对于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从旅游可持续内涵出发,制约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资源是基础性制约

旅游资源的制约首先表现在自然环境的破坏方面,主要包括漓江枯水及洪涝、漓江水质污染、城市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酸雨、沉降问题、石漠化及土壤汞污染等[11]。盲目的旅游开发活动导致人造景观泛滥、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加重;部分景区忽略了对景区环境容量的控制,景区环境资源承受过大的环境压力;大量游客涌入造成大量的生活垃圾,加之部分游客生态环境意识淡薄,其故意破坏性行为加重了对旅游资源的污染和破坏。漓江源头森林资源的不合理保护和猫儿山森林旅游景区不适宜开发,严重破坏了漓江水源涵养林的自然环境,漓江枯水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加之屡禁不止的非法挖沙、生活污水排放破坏河床、污染水体。这些都对桂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极大制约。

其次表现在文化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上。桂林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文化类型多样,但是其所实现的商业价值与之很不匹配,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和价值还远远未被充分挖掘出来[12]。作为体现城市文化内涵载体的城市风貌并未凸显太多桂林文化特色,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浅显化、表面化甚至异化的问题;文化类旅游产品的规模偏小,经营分散,除印象刘三姐取得较大成功之外缺乏更多、更新的文化旅游精品;很多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及地方特色的文物古迹、传统民俗,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受到冲击,甚至濒临消失。缺乏丰富文化内涵支撑的桂林旅游是难以实现持续发展的。

(二)竞争力不足是根本性制约

旅游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讲是其作为一个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持续的市场竞争力,然而目前桂林旅游却表现出市场竞争力不足、品牌吸引力下降等问题。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周边省市区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局面,桂林在中国旅游市场格局中的地位日益下降。入境旅游上,桂林入境旅游收入在中国主要旅游城市中的排名从1996年的全国第11位下降到2013年的第19位,国内旅游人数排名更是落后到52位[13]。此外,桂林除旅游资源的发展及建设外,其他非旅游产品的品牌发展较为缓慢,随着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传统的“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品牌效应也在减弱。

制约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市场因素表现在产品结构失衡,旅游产品难以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目前观光型旅游产品仍是桂林旅游的主导,截至2013年,桂林3家5A景区、26家4A景区中观光类景区占到了82.7%;休闲度假产品不足,除阳朔已经形成休闲度假氛围以外,桂林市区及其他县域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景区方面只有乐满地度假世界、愚自乐园偏休闲度假型;高端旅游产品不足,可提供高端服务的旅游景区、高端的休闲度假类酒店还很缺乏;个性化产品不丰富,以桂林核心旅游资源漓江为例,游览方式还是只能乘船从登船码头到下船码头,服务项目对所有层次的消费人群同一标准,满足不了游客的差异化需求。

(三)旅游收益的有限性是重要性制约

各地持续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就是其经济效益。如表一所示,多年来,桂林市旅游业实现增加值只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2%左右。2013年,旅游总收入384.48亿元,增长25.9%,但也仅占全市GDP的23.19%。旅游业在桂林国民经济中的强势地位还尚未显示出来,国内旅游收入排名在国内主要旅游城市中仅排到第67位,无法与先进旅游发达城市如杭州、苏州等旅游城市相比[13]。旅游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显现,旅游业作为桂林市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税收应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目前桂林市旅游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只有10%左右。

旅游目的地居民是否从旅游发展中获益,居民的生活质量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获得提高,是否支持发展旅游业是形成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14】。如伴随着桂林城市环境整体改造而推进的“两江四湖”工程,使桂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居民的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提升,这种项目的推进得益于发展旅游的动力,也使目的地居民受益;而另一方面,游客的到来占用了一部分原本属于本地居民的使用的社会资源,对本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某些方面的干扰,或者当地居民感觉到其利益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也会干扰旅游业的发展[15]。如龙脊梯田在早期开发的过程中爆发的当地居民与开发商的冲突,古东景区时常出现的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冲突,即属于没有有效处理目的地居民利用问题产生的不利于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四、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表1 2004-2013年桂林旅游总收入与GDP增长率表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注重低碳环保和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这一总的要求,结合旅游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三个维度,从桂林旅游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制约性因素出发,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1.保护漓江资源,维护流域景观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漓江水资源的保护和景观维护在桂林旅游资源保护中的重要地位,严格贯彻实施《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采用工程措施蓄洪补枯理调配水资源合,对沿岸生态退化区进行修复,加强流域内的农业生态治理与保护工程建设。根据《规划纲要》要求建立有利于漓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

2.完善规划体系,严格项目开发

通过审批监管,修编旅游发展规划,景区景点规划等,用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旅游发展,用规划控制旅游开发速度,确保旅游开发水平与生态环境容量相协调。严格按照相关规划,控制在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开发,加强旅游开发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与监测,对于破坏环境行为,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坚持常抓不懈。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工业

旅游资源环境的维护远非旅游业一个行业的事情,工业生产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往往更为严重。要通过全市工业布局的调整,优化行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环保产业。加快发展以高新技术为特点的现代工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工业布局结构调整,提升环境质量,推广电、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实行清洁生产。

4.综合环境整治,提升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应加强国土、地质、工业、农业、林业、环境、规划等部门的大力合作;另一方面,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环境,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和群众性监测系统。注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立法和加强管理来规范人类的行为。

(二)促进文化资源挖掘,充实桂林旅游内涵

1.深挖文化内涵,保持文化原真性

注重搜集整理桂林本土文化,对于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在景观风貌营造、旅游产品包装、旅游节庆、旅游演艺等多种方式中进行展示,通过对文化的深入挖掘使游客在时刻感受到桂林的独特文化魅力。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避免过分的“表演化”产品,避免过度重视商业效果而忽视文化原真性,尊重当地居民在文化表达中的话语权,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多倾听当地居民的声音以增加当地居民对旅游的参与性和对产品的文化认同感。

2.注重游客调控,减少文化干扰

通过对接待地社会容量的科学测量,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容量和居民感知容量进行监测和预警,并建立相应的调控办法,建立预警机制,从桂林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放程度等角度来综合考虑当地文化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 注重对游客的教育引导,尊重本地文化,其最小限度地破坏干扰桂林本土文化。

3.促进文化认知,保持文化传承

当地居民是旅游地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展示的核心,当地社会文化变化的根源在于居民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的变化。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宣传,帮助居民正确处理和对待本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旅游发展观念和行为。同时,加强居民(尤其是青年人)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培养对本地历史人文,本土歌谣、舞蹈,传统节庆和信仰的文化认同,培养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提高居民传播文化、传承文化的能力及积极性。

(三)加强产业能力建设,提高桂林旅游市场竞争力

1.丰富产品类型,推动产业升级

在经营好大众观光游的基础上开拓包括会议、商务、探险、修疗、考察等在类的专项旅游产品,实施精品和品牌建设战略,发展旅游高端市场,引导高端消费;进一步吸收利用外来资本,加大高档次、国际化旅游休闲设施、旅游接待基础设施、旅游精品景区、特色旅游饭店的建设。漓江东岸的规划开发就是充分发掘漓江潜力,丰富桂林旅游产品类型的一个很好尝试,但目前还没有在市场上形成新的旅游增长点。

2.发挥企业活力,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

一种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培育旅游企业的各种能力,增强旅游企业的发展后劲,切实提高旅游经营服务水平,成为促进桂林旅游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基本策略。根据桂林实际情况,要重点加强对旅行社行业的培育和引导,使其向集团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确保其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加快资本市场融资步伐,鼓励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建设债券等,并争取经济效益较好的旅游企业能上市。

3.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增强市场号召力

由于桂林旅游品牌已经处在熟悉期,品牌营销的重点应放在完善旅游品牌的个性,向目标社会公众展示休闲生活方式和独特旅游体验上。在品牌传播媒介方面,要更多地开拓网络、移动通信及各类数字平台途径。具体操作上,宣传和营销模式可以依靠承办国际性的赛事活动,依托国际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跨国集团公司、新闻媒体、航线航班、合作伙伴网络开展宣传营销。如桂林 “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就将对桂林旅游营销取得巨大推动作用。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硬环境

首先要不断完善桂林旅游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提升两江国际机场建设等级,增加航班和线路,加快推进桂林铁路建设,逐步开通主要客源地的旅游专列,完善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至主要旅游景区公路网,提高漓江(桂江)航道通航能力。其次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休息站、旅游厕所、旅游公共标识系统、自驾车游营地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着力改善和提升桂林旅游接待条件和卫生环境。

5.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打造旅游竞争软实力

良好的市场环境将促进旅游业的良性发展,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当前必须深入抓好《旅游法》的贯彻落实,规范旅游市场行为。同时,要通过加强对公民,尤其是出租车司机、导游等窗口服务人员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的引导及培训教育。更重要的,培育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队伍,要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人才,积极参与国际人才争夺,使人才资源开发更加适应桂林旅游发展的需求。

(四)提升旅游经济及社会带动力,维护桂林旅游发展源动力

1.拓展产业链,提高旅游产业带动力

桂林应跳出狭义的旅游产业概念来认识和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以旅游业产业链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链。通过积极争取引入一些成熟、健康的高端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会展、养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整合各种产业资源将桂林的农业、林业、新型环保工业、商贸等一二三产业纳入“泛旅游产业”的范畴,在桂林旅游胜地打造中找到这些行业的定位,实现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其他产业支撑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2.引导居民参与,提高居民旅游获益水平

创造并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开发商合理开发,市场进行运作,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旅游发展体系,政府应该将旅游开发作为扶贫式、参与式来开发,制定有利于当地人口参与并保证从中获利的政策安排,通过政府培训引导、旅游项目设置,以旅游地居民参与促进更多居民到景区、旅游企业就业。对于因旅游发展而做出一部分利益牺牲的居民应该给予相应的补偿,如针对处于漓江沿岸的兴安县、雁山区、阳朔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此外,旅游公共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中要考虑本地居民的使用及获益情况,减少旅游对本地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寻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双赢。

五、结语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对旅游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又是促进旅游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旅游业的巨大产业关联性,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必然是一个巨大的、系统的工程,正如《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的结论中所讲:仅仅一些组织的行动是不够的,每一个政府、每一个行业组织和每一公司,不管其规模如何之小,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只有这样的承诺才有利于保证大家有个可持续的未来[16]。本文从对旅游可持续发展内涵认知的基础上出发,全面分析了制约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认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加强对桂林旅游资源的保护、增强桂林旅游市场竞争力、增强旅游经济带动力三方面入手,但是对策的落实从根本上还是需要观念上的改变,只有首先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秉承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将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桂林旅游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面面,在行动中推动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才能最终实现桂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桂林打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旅游胜地。

[1] Frederico Neto. A new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Moving beyo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Natural Resources Forum.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3,27(3): 212-222.

[2] Budeanu A. Impacts and responsibilities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a tour operator’s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5, 13(2): 89-97.

[3] Lozano-Oyola M, Blancas F J, González M, et al. Sustainable tourism indicators as planning tools in cultural destinations[J].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2, (18): 659-675.

[4] 钟林生. 可持续旅游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论题探讨[J]. 旅游学刊, 2014, 29(3):6-7.

[5] Agenda 21 for the travel & tourism industry: Towards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 Madrid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1997.

[6] 邹统钎,等.旅游学术思想流派[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 210.

[7] 崔凤军, 许 峰, 何佳梅.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 旅游学刊, 1999,14(4): 42-45.

[8] 谢彦君. 永续旅游: 新观念, 新课题, 新挑战[J]. 旅游学刊,1994, 9(1): 21-26.

[9] 李天元. 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 .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18- 22.

[10] 赵忠洪. 加快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步伐打造桂林旅游升级版[N].桂林日报,2013-07-1(1).

[11] 桂林环境保护网.2013年桂林市环境状况公报[EB/OL].[2014-7-6]. http://www.glepb.gov.cn/web/2014-06/14776.htm

[12] 郭凯倩.桂林破解“只识山水,不知文化”难题[N].中国文化报,2014-01-14(4).

[13] 福布斯中文网. 2013福布斯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排行榜[EB/OL]. [2014-7-6]. 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311/0029769.shtml.

[14] 梁 佳, 王金叶. 桂林北部地区旅游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7(1):24-27.

[15] 陈丽丽, 章家恩, 虞依娜. 社区居民对森林旅游影响的感知差异及态度类型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7( 2): 33-36.

[16] 张广瑞. 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 (一)——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J]. 旅游学刊, 1998, (2): 50-54.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notation Exploration and the Coping Strategy of Guilin Tourism

YANG Peng, WANG Jin-ye
(Tourism College,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ns that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a certain region maintains its scale and keeps development in a long time. The connotation of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composed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market and sustainable livelihood caused by tourism.It analyzes the factors from the destru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un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the poor of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lack of tourism industry benefits which restri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uilin’s tourism. 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four aspects: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s well as environment, promote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intensify the tourism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improve the tourism economic driving force.

tourism sustainable; Guilin tourism; restrict factor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592

A

1673-9272(2015)01-0044-05

10.14067/j.cnki.1673-9272.2015.01.009 http: //qks.csuft.edu.cn

2014-10-0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模式与示范”(2012BAC16B04)。

杨 鹏,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王金叶,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E-mail:wangjy66@sohu.com。

杨 鹏,王金叶.旅游可持续发展:内涵探讨及桂林应对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1):44-48.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桂林旅游业旅游
桂林六漫之歌
歌海(2024年2期)2024-06-06 05:54:00
桂林,美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 05:59:54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金色年华(2017年12期)2017-07-18 11:11:19
旅游
桂林游
小主人报(2015年1期)2015-03-11 19:40:59
居住桂林很潇洒
大众文艺(2015年3期)2015-02-22 09:15:09
旅游的最后一天
旅游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2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