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雁
【内容摘要】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过于墨守成规,教学效率不高。加强分层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研究,探讨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合作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推一步,走一步”的现状,号召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寻找数学学习的规律,激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学会自己推导公式,理解定理,找到解题技巧。当然,这个学生,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一个学习团体。而分层教学和合作教学恰好,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可以因材施教,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动手能力,获得间接经验,而不仅仅是教师传达的直接经验。
一、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和其他科目教学一样,存在普遍地“教学套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早已备好的教案,一样的课堂,一样的教学进度,可是讲台下却是有着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尤其像数学这个科目,如果学生只是单纯记得公式,却“不知其所以然”,教学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时候,为了赶教学进度,有些数学老师会直接让学生记住一次函数的标准公式,用于计算,但是没有推理过程。又或者在讲台上推理一遍,但是学生可能会因为关键时刻的一个小差而错过,没有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就会在函数落下缺口。
如果将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的学习能力,发掘自身的潜力,自己推理一次函数的方程。遇到困难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当这个公式推理出来之后,即使下次这个学生不记得了,完全可以轻易再推理出来,看似需要长时间的实践与教师不断地进行整合,事实上对于学生来说,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参与度、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对老师来说,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发生在不同学生身上。
二、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
1.分层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看到了不同学生对课堂的接受程度不同,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这个“分层”,并不是“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定位,不能让学生出现“老师偏向好学生”的惯性思维。当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学任务安排的时候,要巧妙地处理。为了更好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应该开展培优和补缺工作,以研究性学习和拓展性学习为有效载体,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做到目标分层,内容分层,练习分层和考试分层,评价分层。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可以将学习任务分为“基础题”“中等题”“挑战题”,这样,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寻求小组和老师的帮助,而那些轻易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老师可以安排他们预习下个部分的内容。
2.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学习中实施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团队成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因为合作学习结构中既包含了合作,同时又有竞争。
例如,学习《勾股定理》,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合作探究。每个小组都有小组长,起带头作用,因为团体小,所以组长能充分照顾到每个成员的学习,注意到他们的参与度。这时候,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着指导作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座位的排列方式,小组所有成员的座位最好聚集在一起,有利于共同探讨问题。
3.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整合
将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整合,能最大化发挥两者的优势。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学生脑海中没有完整的概念,这时,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独立地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然后再进行分组,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成绩良好的同学交叉安排,使每个组成绩总体均衡,这就是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进行整合的典型案例。
通过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学生主动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既找到了完善自身的有效途径,又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对教师来说,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又发现了研究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的相互适应,教师课堂管理控制及学生自主活动。
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需要将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这种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符合教学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1] 陈东阳. 初中分层教学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2014.
[2] 任慧云. 有机推断的教学研究与教学设计[D]. 天津师范大学,2014.
[3] 蔡克勇. 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D].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