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泽良
摘要:伴随着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趋势,在整个教育界更加注重开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提升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根据教学实践经验,经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本文重点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学课堂 小组合作 学习研究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
1.1学生合作参与度不均衡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小组内某些学生一人发言,其他学生随声附和的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不自觉地分为了三类:第一类是学优生,这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拥有较多的发言机会,并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成就感足;第二类是学困生,这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经常处于被动的状况,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失去主动性、失去兴趣、回避讨论等;第三类是缺乏主动性的学生,这类学生介于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对讨论表现出一副默然的态度.这三类学生的形成不仅使得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想的成效,更使合作学习失去了开展的意义.
1.2 教师指导不到位
合作教学本应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但在实际操作中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学生有了问题就可以甩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好像只是一个看客,遇到争执时不指导学生如何解决,结果学生不仅耽误了时间,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样的教师没有真正参加到合作学习中去,只是当了“监工”,教师本应在合作学习中充当的“管理者”“领导者”“咨询者”“参与者”和“顾问”等多种角色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沒有很好地做到在培养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同时,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3分组不科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运用到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所采用的分组方法主要以自然分组为主,即将临近课桌的四位或六位同学编为一组开展合作学习,这种没有经过科学分析就进行简单分组,造成各组之间差异水平比较大,使教师难以准确把握课堂的进度,并且很难对学生进行整体指导与个别指导.这种不科学的分组导致各小组两极分化趋势更严重.
2、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策略
2.1 优化组合,分好合作小组
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我们要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的分组。每组一般有4-6人,人数太多不利于组织和交流,人数太少则达不到交流的目的。每组要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安排一名不仅学习好,而且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乐于助人的学生当组长,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由他负责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包括学习任务分工、检查学习情况、辅导学困生等。这样分组便于优等生发挥优势,中等生获得锻炼,下等生得到帮助,保证小组间公平竞争。
2.2教师参与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时候,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育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同学说话态度要友好,遇见和自己的观点不同,你可以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口算加法计算”时,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木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有些小组表现得好,任务完成得很好,给予表扬,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2.3注重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培养合作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教师还要做好有效地调控,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引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营造有疑问,有争论,有竞争,生气勃勃的课堂氛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想让学生合作有序,还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一般在课堂小组讨论中,经常会出现如下的情况: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现成的答案,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长此以往,必然会扼杀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惰性。因此,教师要讲清合作规则,努力培养学生如下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倾听的习惯;合作实践的习惯;掌握合作技能的习惯,真正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能力。
2.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合作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小组合作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遵循多元化、客观公正,激励性的原则,从目标的达成,团结合作的程度,是否有创新等几个方面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组内同学自评,小组之间互评,教师综合点评。在评价活动中,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全面性,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自我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它们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的关系。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合作中有所“作为”。那种只注重学生形式上的“合作”是不可取的,毫无效益可言。要让学生真正的互帮互学、共同探索、掌握知识,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隋洪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 2(30):70-71
[2]王武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小学数学教育201 2.(10).
[3]段军.数学课堂上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