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小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因素分析——探究两个“甲午年”后中、日中小学生体质差异的根本原因

2015-12-25 02:33王德涛任塘珂
许昌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职称体质

王德涛,任塘珂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内容

本文以我国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中性体质健康情况作为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中国电子期刊网近十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的期刊、杂志、论著等资料,并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为行文提供了比较充分的理论依据.

1.2.2 专家座谈法

通过专家座谈,了解当前国内外中小学生体质的差异,尤其是中日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的对比,把新时期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1.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对比等逻辑方法,结合专家座谈、文献分析等进行逻辑分析,找出阳光体育大背景下,我国中小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两会”把中小学体质健康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14年1月18号,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理论组年会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学院院长(系主任)研讨会在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召开,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作了专题报告,解析了十八大“人才培养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规律和高校的职能以及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质健康的问题,致词深刻有力,反映了我国教育现存的关键问题.一个是高校,一个是中小学,两个看似无关的话题,却存在着根本的联系,最终效果体现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上.

两会中,王登峰司长和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书记季浏同志都提到,最近的中日青少年身高调查中,中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要低于日本人,这样的结果令人咂舌.在中日两国中小学生的对比中,日本中小学生上体育课像小老虎,个个生龙活虎,而中国的中小学生却像小绵羊,尤其在冬天更加明显,走进操场的时候衣帽整齐,下课的时候仍是戴着围巾、穿着棉袄,体育课上个个都像冬眠的动物,懒散无力,而在日本,冬天上课时很多中小学生都是裤头背心,大汗淋漓.以两个国家中小学生体育课作比较,也许一两节课效果不明显,但如果像这样长时间的教学差异,那结果是很可怕的,这也是造成中日中小学生体质差异的主要因素.

早在两个“甲午”之前的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并且签订了伤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当时日本人喊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两个“甲午”之后我们还是东亚病夫吗?虽然大家都不承认,但是,从目前的体质监测和素质调查中,中国中小学生的平均身高要低于日本人,这个事实给我们敲响了一个很大的警钟,提到诺大中国,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很自豪,无论经济、政治还是国际地位等,可是光辉的背后,有多少人认真地关注过中国的未来——中小学生的成长.大会把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2.2 中日中小学生体质现状对比分析

早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日两国因为经济差异,在中学生体制上确实存在实质性的差异,中国也因此被冠于东亚病夫的骂名.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两个甲午后,到2000年以前中国中小学生体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日本中小学生体质相差无几.但之后的几年里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日本与我国几乎同时开始了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改革[1].

通过2014年的调查发现,我国男性中小学生体能仍落后于日本且有加大趋势[2](见表1、表2).表1显示了2014年中日10岁小学生体能的数据,除男生立定跳远略占优势外,其他指标中国均较10岁日本小学生差,两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从表2中13岁中日中学生体能数据对比来看,无论是握力、50米跑或是立定跳远成绩,中国均差与日本同龄的学生,且均具有及显著性差异.

表1 2014年中日10岁小学生体能的比较[3~5]

表2 2014年中日13岁中学生体能的比较[3-5]

除却体能外,在身高体重、视力等方面中国仅在个别指标中稍占优势,其他方面均处于劣势,尤其是中小学生视力方面,中国中小学生更是较日本同龄学生差.在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倡导下,出现目前中日体质差异显著的现象更是令人反思,必须剖析其中根源,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的提升寻求突破点.

2.3 我国阳光体育蓬勃开展背景下中小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因素分析

2006年12月,为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6].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至今已经八个年头,可对中小学生体质监测的结果并不乐观.王登峰司长讲到,经过专家组调研,近几年中小学生体质仍在下降,这一结果令人深思.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总的来说可分为两种,一是课外体育,二是课堂体育.课外体育活动受到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五十年”观念深入人心,在各位领导、专家的支持下,已经拥有了比较完善的设施和政策体系,健康跑、暴走族、“谁是球王”等运动日益增多,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运动氛围.此外,家长也逐渐认识到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工作之余,陪孩子打打球、做做游戏等,为孩子终身体育运动也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由此可见,课外活动不是影响中小学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所以,只能把问题指向第二个因素“体育课堂”上[7].

体育课堂上,学生身体健康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二是课程标准的实施者“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经历了无数次改革,专家学者对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的运动项目和方式研究更加深入,基本形成了符合孩子成长规律、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这为体育课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8].

但体育课程标准毕竟只是理论体系,它需要通过体育教师来达到设置的目的,如果教师的综合素质跟不上,将会严重影响到体育课程标准的预期效果,学生的体质健康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如何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关键.

2.3.1 中小学体育教师“先天素质”制约因素分析

“先天素质”是在就业前的学习或深造,即在高校的培养,这就是为何前文提到高校的职能和中小学生体质下降息息相关的原因.高校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先天素质的摇篮,高校的教学效果直接决定着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能力.而影响高校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课程的设置和教师的教学,两者缺一不可.课程设置具有阶段性、周期长的特点,每种课程设置的延续都有他的合理性,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完善.而教师的教学则具有时效性,这两个因素相比,教师的教学效果则是限制中小学教师先天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

解读十八大,高校具有四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四种职能相辅相成.笔者看来,人才培养才是根本,最终目的要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当“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时候,其他职能的价值就就显得毫无意义.就如中小学生体质来说,中小学生体质下降了,体育科研搞的再好,充其量是理论丰富,却没能得以实践,服务社会,就像无果之花、无根之木,最终不能寿终正寝.所以,高校职能中要以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根本职能,而人才培养又与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

可现实中,科学研究与职称挂钩,与学校的一切绩效和奖励都惜惜相关,只要教学合格,科研的优势非常明显.这一现状无疑把教学放在了第二位,科研摆在了教学头上,在职称竞争异常激烈的高校,教师已经被职称、科研搞得焦头烂额,试问他们还能拿出多少精力放在教学上.

此外,体育类院校分为三六九等,无论什么层次的高校都要去搞科研,那么教学谁来做?而且,很多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一定的硬性条件作支撑,就像某个项目的技术分析一样,除了上体、北体等一类体育院校有重点实验室、有重点开发的软件外,其他体育类院校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如果让他们在有限的资源上与这些一类体育高校去竞争科研,无疑是以卵击石,但是为了职称他们还必须去做,这就造就了科研怪圈的恶性循环,如此他们哪有心思去做教学研究呢[9].

综上,笔者认为,高校职能中教学、科研在不同级别的院校当中应当有所侧重:一类院校,有条件的把科研放在第一位,而那些无硬件做支撑的二类、三类体育院校就应当以教学为重点,抓住市场经济的发展,抓住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给教师留下足够的精力做教学研究,去精心的设计教学,而科研只是他们做好教学的辅助工具,如果这样的话,培养高质量、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何愁不成呢.

深入分析,“先天素质”的培养重在高校教师的教学,而要想改善教学,解放教师,只有改变高校职能的侧重点,改善高校职称的评选条件,不同级别体育院校职称评审过程中教学科研有所侧重,一类体育院校把好科研关,只要教学合格,科研作为职称评审的硬性条件;二类、三类体育院校把好教学关,只要科研合格,教学效果作为职称评审的硬性条件,相信这样的话,“科研怪圈”的恶性循环将不再上演,同时中小学教师的“先天素质”也能更好的塑造.

2.3.2 中小学体育教师“后天素质”制约因素分析

“后天素质”是指中小学体育教师就业后,在工作岗位上通过老教师的指导和青年教师的交流、及外出学习经验积累等逐渐形成的素质,这两种素质对课程的实施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后天素质”是高校体育毕业生在走上教师岗位后通过外出学习、经验的交流日益积累起来的,它的提高主要受应试教育、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的制约.

追溯应试教育的前身是隋朝的科举制度,隋代大业三年,科举制度的施行开创了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新纪元,是智力与能力培养的一种选拔,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现在提到的应试教育更多的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是对现行教育机制弊端的一种统称.面对我国升学压力大的现状,很多主科教师在“关键时候”仍会占用体育课的时间,导致现代体育课得不到正常的实施[10].

此外,体育运动是增强身体各种素质的一种活动,必须有一定的量或强度才会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所以,体育锻炼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今的教育,在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已经走向畸形,学生跑步中出现猝死就取消了中小学生一千米的项目,却在意为什么会出现猝死,这种因噎废食的种种做法,无疑在说明中小学体育在走向极端,根本原因是很多人只关注结果,不追根溯源.这一现实导致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束手束脚,为了不出现损伤和意外,宁愿学生不进行锻炼,这样怎能增强学生体质呢[11].

综上所述,限制中小学体育教师后天素质发展的枷锁是偶然事件的责任和应试教育的弊端,自从学校“校长负责制”实施以来,部分原来社会、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就转嫁到校长身上,再加上现在的家长维权意识过于激烈,导致意外损伤事件很难处理,所以,很多学校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锻炼身体效果如何不作考虑,这是限制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主要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阳光体育运动大背景下,中小学生体质依然下降的根本原因不是体制、课程等不完善,而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先天的培养和后天的发挥都受到制约.

(2)高校职能应当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中小学体育教师先天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解放高校体育教师.

(3)中小学体育教师后天素质的培养和发挥受到教育体制、社会舆论和家庭环境的制约.

3.2 建议

(1)改变高校职能的侧重点和高校职称的评选条件,创建一套合理的、符合不同类别高校体育职称评审条件,不同级别体育院校教学科研应当有所侧重,一类体育院校把好科研关,只要教学合格,科研作为职称评审的硬性条件;二类、三类体育院校以科研为辅,把教学工作放在重点.

(2)应试教育体育多样化,设定多种项目的应试标准,以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淡化家长维权意识,改善“校长负责制”的弊端.学生家长的维权意识太强和中小学校长不愿多生事端和承担意外事故的发生,导致很多中小学体育课以“学生不受伤”为目的,没有任何量和强度的体育课根本无法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

[1] 刘国永.2000~2010年中日学生的体质差异与成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79-83.

[2] 中国新闻网.中国男性平均身高矮于日韩 代表于增强学生体质[EB/OL].http://news.china.com.cn/2014Lianghui/2014-03/07/content-31702609.htm,2014-03-07.

[3] 日本文部省.2014 年体力与运动能力调查结果[EB/OL].http://www.mext.90jp/componet/b.menu/other/-iosFiles/afieldile/2015/01/15/1311810-2.pdf.2015-01-15.

[4] 海宁市硖石中学.2014海宁市硖石中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EB/OL].http://www.hnxszx.cn/xx9k/show Article.asp?ArticleID=1690.2014-12-26.

[5] 永嘉县教育局.关于公布2014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通知[EB/OL].http://www.yje.cn/detail.aspx?key=17e18aal-de901-4f82-a686-7c2d1ccdca57,2015-05-19.

[6]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7] 高 嵘.对我国中小学新体育课程改革几个基本问题的质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3):119-122.

[8] 李翠琴.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政策演变与制度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4):85-88.

[9] 喻 坚.阳光体育运动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9(6):95-97.

[10]陈雁飞.我国“阳光体育运动”初始阶段的现状与推进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5):75-81.

[11]张大超,李 敏.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1):76-80.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职称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