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15-12-24 19:19邓敏子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邓敏子

摘 要 本文就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作为日常工作的一方面,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技能,使得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成为非常迫切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1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现状

1.1 心理健康课时少,辅导员教师队伍薄弱

据调查,高职院校中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大多数是思政类、哲学类的老师,辅导员中与心理学有关的老师就更少了,因此对心理知识的了解就不够透彻,导致很多老师都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照搬照教,使得学生的心理困惑没有得到真正的疏通和解决,只是道德上的引导和劝解,从而耽误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最佳咨询的时机。

1.2 心理健康课普遍大班课,效果不明显

高职院校的班级一般都是40-50人不等,虽然笔者学校实行了小班制,20-30人之间一个班,但是实际上课是以两个小班一起,甚至是三四个小班一起合班上课,很多教师期待的上课教学就变成了纸上谈兵,因为上课班级人数的限制,导致课堂形式没有办法达到多样化。从理论上来讲,虽然小班教学确实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但由于在高职院校中心理专业教师是非常紧缺的,因此,心理教育工作者只能基于实际,对教学形式只能从大班化教学进行思考。

1.3 心理健康课优秀教材匮乏

虽然现在市场上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品类繁多,并且大部分是中小学类心理健康方面书籍和本科院校心理健康专业类教材,但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文件精神,针对高职院校编写的教材品类并不成熟且针对性不强,虽然有些高职院校针对本校学生编写了教材,但是都没有办法在所有高职院校中普及。

2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 高职院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知存在偏差

由于高考的重压,很多高职生在高中时就已经存在亚健康状况,而父母并没有觉察到,加之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成熟性,导致这部分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并且,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并不是在充分了解自身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父母或者身边其他亲戚朋友推荐,对专业的选择存在盲目性,导致学非所爱,学非所用,从而迷茫的度过大学生活,最后走向社会也不知如何前进。

2.2 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2.2.1 心理落差大

由于高考失利等种种原因,导致高职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心理落差很大,很难适应高职院校的环境,并且,现在高职院校中都是90后,而这代人很大一部分人是独生子女,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完全要靠自己照顾自己。另外,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不同,导致很多高职生无所适从,混混沌沌的度过。

2.2.2 寝室关系不和谐

由于环境的变化,以及寝室成员来自于全国各个地方,而90后的学生大部分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容易导致寝室关系紧张。

2.2.3 情绪控制较弱

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从高考中出来的学生,就相当于从禁锢的牢笼中放出来,情绪的控制方面比较弱,容易因为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情况导致情绪不稳定。如:失恋会导致不去学习,交流冲突等。

2.2.4 学习环境变化,导致无所适从

高中的学习完全是由老师填鸭式的反复学习,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大学就不一样,更多的是自主学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比较多,需要学生自主课后手脑并用,动手训练,这使得很多学生没有办法控制好学习和游戏的时间,最后形成焦虑、自怨自艾的情绪,从而彻底放弃学习的信心。

2.2.5 就业压力较大

进入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高中阶段就不爱学习不爱思考,走入大学后,没有了束缚,每天在游戏中度过,缺少专业知识的系统全面了解和对自我的认识,更不会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就业具有盲目性,从而最终导致就业不理想或者失败,从而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走向自卑的道路。

3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探索

3.1 通过课外作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作为考核学生的一部分内容。即可以要求学生交两份作业,一份是自我成长分析报告,一份是案例报告。自我成长分析报告是对自我成长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对未来合理的展望。案例报告是指通过心理健康课的学习,运用心理方面的知识去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解决了自己心理的困惑,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3.2 通过心理学中的经典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中的很多理论知识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是心理研究中的很多经典案例确实非常丰富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实验在课堂上重现,那么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理解。

3.3 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进行分组教学

团体活动是指通过指导者在团体情景下帮助团体成员,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相互认识,探讨自我,接纳自我,以及改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通过团队成员间经验分享和感受分享,产生和同学一样的体验,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团体活动一般人数在20人以内效果比较好,这种活动方式不仅可以解决高职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寝室关系改善、学习问题、环境适应、挫折承受能力、自卑等问题,还可以更大可能的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

3.4 优化课堂分组讨论管理

在高职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喜欢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如果分组不合理的话,会导致学生在上课期间讨论与课堂无关的内容或者讨论明明已经结束,却仍有组员还在讨论中,这就对班级的纪律管理形成了挑战。因此,对课堂讨论组的优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最好是每个组中有引导者,引导每个组员发言,然后进行总结等非常规范的成组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玲玲.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7).

[2]耿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形式探析[J].职教通讯,2012(24).

作者单位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4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去学科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慕课模式探索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如何上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