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张燕萍
八百多年前的福建都有哪些美食?咱们的祖先是怎样吃火锅涮肉的?酱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调味品的?这些问题,在南宋泉州人林洪的著作《山家清供》中,都有答案。
这位只在些许笔记杂录里留下身影的失意文人,也许自己都想不到,他的诗文很少保留下来,倒是一部专述宋人饮食的《山家清供》流传千古了。
南宋绍兴年间,来自晋江安仁乡永宁里可山的林洪中了进士。他一心想跻身士林,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屡屡受到排挤打压。
有一次,他跟人说自己是林逋七世孙,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林逋是何许人也?牛人一个啊。他不娶无子,隐居在杭州孤山种梅养鹤,放话说要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宋代,剩男剩女是被社会歧视的,林浦是当时有名的剩男,竟还有了“梅妻鹤子”的美誉,能把逼格提升到如此境界,让人不得不服。
林逋闲时常与范仲淹、梅尧臣等诗友相往来。不过,他有个怪癖,他的诗写完就扔掉,从来不留存。有人就问他了,你怎么不把诗记录下来,好给后人看啊?林逋回答道:“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意思就是他打算隐居在山野中,并不想用诗名扬天下,对流芳百世就更没兴趣了。
幸而有心人把他的诗偷偷记了下来,后来的人这才能看见“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的千古绝唱。
当时的皇帝宋真宗听说了他的名声,“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林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很多人劝他出仕,都被他婉言拒绝,直言:“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终其一生,他都不曾出仕。他死后,继位的宋仁宗十分伤心,给他赐了个谥号,叫“和靖先生”。
林洪编著《山家清供》。
林洪,晋江安仁乡永宁里可山((今石狮市蚶江镇古山村)人,南宋绍兴年间进士,善诗文书画,对园林、饮食也颇有研究,著有《山家清供》二卷、《山家清事》一卷。
这样一位风华绝代、“梅妻鹤子”的高人,林洪自称是其后代,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的人对林洪的说法往往予以抵制,他几乎成了所有人眼中的笑柄。
“和靖当年不娶妻,只留一鹤一童儿;可山认作孤山种,正是瓜皮搭李皮。”“可山”是林洪的号,这首诗正是时人特地写来讥讽林洪的。
林洪的情绪可想而知。在他写的那部专述宋人饮食的《山家清供》中,我们便可以看出他的失意。
如在“青精饭”一节,他写道:“当时才名如杜李,可谓切于爱君忧国矣,夫乃不使之壮年以行其志,而使之俱有青精、瑶草之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像李白、杜甫一样有文采有名气的人,十分忠君爱国,但因壮志未酬,这才会想学仙求道(青精饭和瑶草都是道家求仙问道吃的东西)。
此外,《山家清供》还记载了苏轼食“玉糁羹”“碧筒酒”、文同煨“傍林鲜”、杨万里餐“蜜渍梅花”等等,其用意都在借此说明这些诗人由于报效无门、用武无地而思慕山水,这何尝不是在说他自己?
直到清朝,才有人给饱受委屈的林洪翻了案。
据清人施鸿保的《闽杂记》记载:清嘉庆年间,林则徐担任浙江杭嘉湖道,亲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逋墓等古迹。在重修的过程中,林则徐发现一块碑记,上面说林逋的确有后裔。
据施鸿保分析,林逋并非不娶,而是丧偶后不再续娶,自别家人,过着“梅妻鹤子”的隐居生活。这样说来,林洪说自己是林逋七世孙之说是有可信之处的。
这……如果林洪地下有知,应该会懊恼自己怎么没先去给林逋扫个墓,修一修古迹啥的,兴许就提前发现那块至关重要的碑了吧。
《宋史》没有林洪的传记,正统的地方志也没有给他立传,可见他在上流社会中是没有多少地位可言的。他的事迹,如今只能从一些古代的笔记杂录里知道一鳞半爪。林洪可能自己都没想到,他的诗文很少保留下来,倒是在传统士大夫眼中不入流的《山家清供》等书,会成为后来饮食界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在宋代,剩男剩女是被社会歧视的,林浦是当时有名的剩男,竟还有了“梅妻鹤子”的美誉,让人不得不服。
《山家清供》中所记述的不少菜谱被传承了下来,其中有些还是很有价值的。例如“拨霞供”这道菜,现在的“涮羊肉”就是从它发展演变而来的,只不过当时林洪记载的是“涮兔肉”。
据《山家清供》记载,有一天,林洪到武夷山去拜访一位名叫止止师的隐士。止止师住在武夷九曲之第六曲仙掌峰,当林洪行到半山腰时,突然下起了大雪。
说起来,林洪的运气实在不错,这不,他就碰上一件好事。因为下雪天石头滑,有只在山中超速奔跑的兔子不小心摔了一跤,从山上滚到了林洪面前。林洪轻而易举地捡到了一只野兔!
可能是林洪刚好肚子饿了,也有可能是那只不幸的野兔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反正,林洪就决定把它烤来吃。他一边提着兔子,一边脑补它烤后的鲜嫩肉质,忍不住加快了步伐,抵达止止师的住所。
真应了那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吃货林洪的朋友止止师也是吃货,还是个资深吃货,不仅会吃,还会做。为了吃到美味兔肉,林洪虚心请教止止师要怎么烤兔子。没想到,止止师否决了林洪的建议,提出了一个更好的烹饪方案。
他说:“我在山里是这样吃兔子的:在桌上放个生炭的小火炉,炉上架一个汤锅,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酱、椒、桂做调味汁,等汤沸了,再夹着兔肉片放到锅里涮熟,最后蘸调料吃。”
止止师说得头头是道,一下子把林洪的食欲完全勾了起来。
这可是林洪第一次尝试涮兔肉。这一吃,鲜美的味道立刻彻底征服了他。相比之下,烤兔肉的味道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当时窗外大雪纷飞,屋内三五好友相聚谈笑,林洪诗兴大发,给这种吃法取了个“拨霞供”的美名,取当时“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的光景。
托他的福,火锅涮肉的吃法因此流传了下来。
除了“拨霞供”,《山家清供》中还记录了大量宋代闽菜。
当时,林洪漂泊江浙等地20多年,但对家乡的味道却是念念不忘,并在书中多有记载。如“梅花汤饼”,“泉之紫帽有高人尝作此供”;“香圆似瓜而黄,闽南一带果耳,而得备京华鼎贵之清供”;“鹅黄豆生,温陵人前中元日,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中元则陈祖宗之前……”
他在记载如何制作“鹅黄豆生”一节中写道:“仆游江淮二十秋,每因以起松楸之念,将赋归,以偿此一大愿也……”意思是他在江浙游荡了20年,每每想到这道菜便想起了家乡,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晋江。
蟹酿橙。
这些闽菜大多来自民间,如饭、羹、汤、饼、粥、糕、脯、肉、鸡、鱼、蟹等,选料大部分为家蔬、野菜、花果、粮米,部分也有取料于禽鸟、兽畜、鱼虾的,都是一些山居人家清淡的饮食,以素食为主,亦有少量的荤菜,虽然用料稀疏平常,但烹饪手法不失巧妙。
例如有一道“蟹酿橙”,选黄熟的大橙子截去顶,剜掉肉瓤,留少许液汁,将蟹肉放进装满,再将顶盖上,放进小甑里用酒醋水蒸熟,再加醋、盐拌食,佐以新酿的菊花酒,“既香而鲜”。
另外,书中还有不少第一次出现的饮食记载,比如“酱油”一词,就因为最早见于《山家清供》而被认定起源于宋代。
林洪笔下的宋代美食
“酥琼叶”:把琼叶蒸饼,薄薄地切成片,涂上蜂蜜或油,用火烤,然后放到纸上散散火气,食之松脆,有“止痰化食”之效。
“苍耳饭”:采苍耳嫩叶洗净,用姜、盐、苦酒拌成生菜,也可加米粉做成干粮,可治疗“风疾”,杜甫有“苍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的诗句。
“地黄馎饦”:用地黄捣汁和面做的面片,能驱治腹中寄生虫。
“槐叶淘”:即制作冷面,盛夏时采摘高处的青槐叶,捣汁和面,做成细面条,煮熟后放进冷水浸泡,捞出用酱醋浇拌即食。这种冷面,清香又爽口,杜甫曾盛赞此品“经齿冷于雪”,并说“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寒具”:一种可以预制保存的食品,《齐民要术·饼法》中称之为“细环饼”,以蜜调水和面,搓成细条,扭作环形,类似麻花,用麻油煎成,食之油香酥脆。这种食品“可留月余,宜禁烟用”,是古代寒食节的节令食品,后来发展为四季皆宜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