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与眷念

2015-12-24 08:03梁练方
山花 2015年23期
关键词:苗族油画画家

梁练方

第一次见到李玉辉作品是1998年的一次省展当中,当时我还是艺校的学生,那时候就被他画面中真挚的情感所触动。2007年工作以后,与李玉辉老师接触较多,逐渐深入了解了他的生活故事、艺术体验和作品呈现。

西江,是中国最大的苗寨,是国内外游客和画家们钟爱的一个旅游、采风之处,李玉辉1965年出生在西江镇羊排春村也东寨,一直在这个寨子当中长大,18岁时,画家李昂到这个寨子写生遇见了他,李玉辉的忠厚、勤恳给李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昂想带李玉辉到贵阳工作,当时的李玉辉出于对家乡的喜爱,舍不得离开那片养育他的地方,没有答应李昂。21岁时,李玉辉和几个同乡一起到贵阳打工,辗转联系上了李昂,在他的介绍下,李玉辉成为省美协的一名临时工。

省美协的工作,使李玉辉有了学习绘画的便利条件,李玉辉说:“说实话,我从小不喜欢画画,以前也从没有想过成为一名画家。”当时的他,学习绘画只是为了“学一门手艺”,这门手艺,一学就是几十年,在学习的时候李玉辉才慢慢喜欢上画画。时至今日,李玉辉已是贵州省著名的油画家。

前几天在李玉辉的画室聊天,问及他自己在油画作品中最为注重的理念时,他说了两个关键词,“对家乡的眷念”和“泥土味”。

“对家乡的眷念”是每一个生活在异乡的人都会有的自然情感,表达这种情感有多种方式,李玉辉在近三十年的绘画生涯中一直以此为其表达的着眼点,是难能可贵的。每一位成功的画家,绘画作品当中都会有自己所坚持的理念,但寻找这个属于自己的“画眼”,往往是一个艰难的、周而复始的过程,有的画家,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自己的情感皈依之处。李玉辉从家乡来到贵阳以后,用自己的实在、勤恳去学习绘画,在老师的指点下学习各种技法,他热爱生养他的那片土地,早在1990年时他就创作出油画作品《家乡的眷念》并参加了“90贵州油画大展”。从那个时候起,他的油画作品就一直在表达家乡。在对自己作品题材的坚持这一点上李玉辉是很肯定的,他说:“我就生长在那里,没有人比我更熟悉、更了解它。”确实是这样,旅游的人、去采风的画家,和李玉辉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别的画家画出来的西江和李玉辉画的西江在情感的真挚这一点上是无法相比的。传统绘画作品的主题选择,主张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所选择的题材就必须是画家所熟悉的,但只是熟悉还不行,还要有情感、有体验,这种情感和体验不是去看一眼或者住两天就能够产生的,李玉辉用自己生活了十八年的情感体验去创作作品,必然是感人的。著名油画家潘世勋说:“不同于那些从观光猎奇角度画出来的作品,他的画完全出自对生他养他的故乡无尽的爱恋,故如同唱不完的歌,讲不完的故事,自然而出。”

“泥土味”是李玉辉在油画作品当中一直都很注重的,我们从李玉辉油画作品当中也能够很明显地体会到这一点。从李玉辉开始学习油画到现在,绘画的构图、颜色搭配、用笔、局部技法、形式感等因素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完善,作品呈现出来的整体效果越来越完整。李玉辉用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勤恳的工作态度对待自己的作品,使作品越来越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些特点中,他一直都把“泥土味”融入自己的作品里,这种体验是他对家乡最深刻的认识,作品的颜色再多、形式感再强,那种质朴、厚重、深沉的“泥土味”在李玉辉的油画作品当中是一直存在的,他说:“这是家乡的味道。”

李玉辉的油画作品,以画人物为主,都是表达苗族人生活的内容。这些场景有的是对苗族节日的展示,有的是对苗族人好客场景的体现,有的是对苗族村寨小孩子游戏生活内容的表达,有的是对青年人友情、爱情内容的描述,还有对人们劳动场景的刻画,这些内容,完整地展现了苗族人的生活状态,是李玉辉对他记忆中家乡人生活态度的完整表达。

李玉辉的作品《欢乐的苗寨》《牯藏节》《今天是个好日子》《传唱那首古老的歌》等是表达苗族节日的内容。苗族人的节日很多,这些节日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大家愉快地庆贺,表达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节日是苗族文化的集中体现,苗族人的服饰特点、图腾崇拜、生活状态都会在节日当中呈现出来,远离家乡的李玉辉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节日,但苗族的节日依然是他的节日,他用油画作品将这些节日丰富地呈现出来,这恰恰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晴朗的家乡》《欢迎你再来》则表现了苗族人好客的场景。以前,苗族人都生活在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但他们却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对外来的客人是很欢迎的,往往都会用家里最好的酒、最丰盛的食物去招待对方,这样的待客方式是苗族人的传统,表达了他们豁达、开放的文化特点。《攀》《不许掉头看》《悠悠夏日》《给牛洗澡》等是对小孩子玩耍场景的表现。从画面当中可以看出他们无忧无虑、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这是让生活在城市的李玉辉回味无穷的场景。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儿时的伙伴也像自己一样各有各的生活,但那些一起游玩的场景始终都在自己头脑当中,静静地回味起来,其乐无穷。他说:“很庆幸自己能够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游方》《理理背上花》《那时候》《戴好一起飞》《开心的事儿》《夜过晨来》等是对青年人友情、爱情内容的表达。年轻人在一起约会、嬉闹、相互帮助、分享快乐,在这片自然的土地上和谐相处。作品《喂猪之吃饱快快长》《扛酿酒具的嫂子》《踏着露珠来》《解板子》《卖猪》等是对人们劳动场景的体现。苗族是一个农耕民族,靠土地生活的他们勤劳、朴实、积极乐观,简单而真诚地面对生活,而这,也正是李玉辉这位从苗族大山中走出来的画家难得的生活态度。

在李玉辉的油画当中,对人物的表达大多是以群体的形式出现,他所表现的往往是一群人、一个民族所体现出来的生活风貌,而不针对具体的某个人。他的画面涵盖了苗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很强的纪实性和文献性,是苗族文化的直观呈现。这些场景的选择视角非常自然、随意,画面中体现的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情景,每一个到过那里的人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李玉辉说:“我的画面,就是要让外面的人了解西江,了解苗族。”

人物造型上,李玉辉抓住苗族人的特点,并进行了艺术的夸张,人物的身高比例较小,手、脚很大,四肢粗壮,这既符合苗族人的长相特点,也使画面在人物造型上充满了视觉张力,有一种自然天成的“拙”味。画面中的人物表情,都是一种喜悦的状态,没有重点去对个体的表情神态做深入的刻画,这种对表情的简单处理也体现出苗族人简单、质朴的情感特征。最近几年,李玉辉开始在画面当中尝试用大蓝大红的纯色,这样的色彩搭配符合苗族人的着装特点,也使明快、干脆的画面当中充满了“土”味。

李玉辉在钟情于对家乡人物风情表达的同时也画了很多老家的风景,如《初春》《家乡风景》《榕树下的水牛群》《早晨的太阳》等,这些风景都来源于作者对家乡的记忆和眷念,他把最真挚的情感融到画面的一景一物当中。在李玉辉的风景油画当中,“牛”是他经常表达的一个主题,这源于他赶上了那时候“集体劳动”的尾巴,放过牛、犁过田,对牛有很深的情结。他所描绘的牛,有的刚走出圈门,有的在田埂边吃草,有的在路上行走,有的在争斗,一切都显的生动、亲切。牛勤劳、有灵性,这也正是李玉辉的艺术态度和生活写照。

省美协主席谌宏微说:“当下身边艺术界正发生着的喧闹、浮躁似乎对李玉辉没有一丝干扰,他只专心做一件事情——把自己学习探索的成果、把自己对油画语言的把握,全部凝注在内心深处的那块净土——西江。那如苗绣一样的绚丽,那没有雕饰与刻画的笔触,那些独特的视角,那样一种诙谐、陶醉,那么朴实无华而又牵肠挂肚。”

李玉辉的油画作品,表现的不仅是苗族人的生活表象,还是苗族人生存理念、民族特点、苗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他的作品为我们展现出一种朴实、积极的生命态度和人性品格。

猜你喜欢
苗族油画画家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岁月长又长》(油画)
苗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