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向龙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在此新环境下,鼓励复退军人接受职业教育,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并在此过程中做好复退军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实现社会角色的平稳过渡,能有效提高复退军人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对于复退军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复退军人在接受职业教育时的思想状况
1.年龄偏大,难以融入周围环境
现役军人中的士兵大都学历较低,退伍之后年龄普遍高于同时期入学的职业学校学生,年龄上的差距往往导致心理上的隔阂。另一方面,在生活经历上复退军人与在校学生较难找到共同话题。现今社会发展迅速,环境日新月异,而军队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复退军人突然进入一个新环境,面对与以往不同的生活境况时,很可能出现心理上的不适,会变得敏感甚至出现抵触、失落等问题。
2.脱离了集体,心理落差大
军人退伍后,心理上会感觉社会地位下降,相较于在军营里相对程式化、稳定的生活,重新步入社会,意味着他们需要重新面对社会竞争,面对很大的不确定性,复退军人缺少归属感,难免会感到迷茫,心理上会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对复退军人继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他们创造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不仅能够减轻社会负担,而且能够有效利用社会劳动力。
3.承受各方面的压力,难以静心接受教育
复退军人在选择重新回到学校进行职业教育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压力。复退军人在军队较少接受科学文化教育,重新返回学校,拿起书本,很难进入学习的状态,甚至会怀疑自身能否胜任所学专业的岗位。二是家庭压力。复退军人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境一般,退伍后尚无稳定收入,在职业学校学习技能期间不能给家里带来经济收入。三是社会压力。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自身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就业形势严峻等压力严重影响着复退军人。上述多重压力导致复退军人难以安心接受教育。
4.军地不同的运转模式,对复退军人自身挑战大
地方的工作看重效益,追求经济利益,工作节奏快,知识更新节奏也很快,这就需要员工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复退军人与应届高中毕业生相比较,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自学能力欠缺,重新回到校园学习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二、对复退军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源
1.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培育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复退军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虽然脱下了军装不再属于原先的集体,但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仍可以通过继续深造来服务社会,从而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职业教育过程中复退军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了目的、任务、内容,指明了方向。马克思认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当一名军人脱下军装,由军转民,就应当有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社会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途径很多,但最高效、最系统、最切合实际的途径则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职业教育就是社会化的途径之一。对复退军人进行职业教育,不能仅仅组织他们学习技能,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思想观念,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从而尽快地适应社会。这种发展不仅包括谋生就业的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法制观和道德观。
3.社会化的“角色”理论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是基本的因素。复退军人在服兵役阶段,要根据祖国和人民的要求,刻苦训练,掌握军事技术,努力扮演好士兵的角色;在复退后,同样也要根据社会的要求,扮演好社会生产者、建设者的角色,掌握从事现代化生产的本领。完成从士兵到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角色转变需要从思想上着手。只有全面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调动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士兵具有改变现状的意识,他们才能够专心、安心地投入学习,各方面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最终效果。
三、职业院校如何对复退军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退役士兵在成长环境、生活阅历、知识背景、社会身份等方面与普通职业学校学生存在差异,教育者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
1.充分把握复退军人的特殊性,对症下药
针对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思想实际、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确定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教育者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他们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一部分复退军人重新回到学校学习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家人认为他们应该工作挣钱,而不应该再回到学校“耽误时间”。因此他们内心有负担,也对回到学校学习产生了动摇。对于这类退役军人,教育者应充分重视,及时了解情况,向其家属解释学习技能的重要性,同时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技能才能立足社会,继续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观念。
2.创新教育方法,加强复退军人自我教育
职业学校的教育者应该根据学员的特点,充分开展复退军人的自我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社会环境影响一样,只是一种外因,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自我教育活动,社会要求才能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一是要善于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动机。动机源于个人需要和追求,要充分照顾到复退军人接受教育的目的——顺利就业。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二是要大力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思想政治教育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读书活动、评比竞赛活动等,发扬退伍军人崇高的荣誉感,事事争第一的作风。三是要注意把个体自我教育和集体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复退军人在与他人交流互动、对照比较中明确自我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掌握自我修养的方法,自觉调控自己的行为,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
3.以情动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教育者要关心受教育者的内心,以受教育者的利益为中心。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讲,这些利益集中体现为教育对象的多方面发展需要。教育者要真诚地关心受教育者,关注受教育者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力求让受教育者产生信任、尊重、温暖、充实和满足感,从而更愿意接受教育者所传达的思想政治观念。对于复退军人,教育者应该充分把握他们的困难和需要,用心帮他们融入班级、提高成绩。复退军人自身也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他们更善于执行命令,遵守纪律和条例,教育者应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为班级同学普及军事理论知识、展示军人的优良作风、引领班级风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融入集体的积极性。教育者应做到用真理说服人,用温情打动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复退军人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照搬职业学校普通学生的德育内容,而应在充分了解复退军人的心理特殊性之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不动摇,又要帮助他们实现军营到学校、学校到社会几个环节的心理平稳过渡,使复退军人在接受职业教育之后,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力量。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