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香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是各个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的重要追求。因为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展开教学的重要阵地,更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决定着學生的学习效果。但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学方法的单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状态,因此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刻不容缓。本文从趣味课堂导入、多媒体辅助、创设生活情境和组织小组合作四个方面出发,分析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数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科学精神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而课堂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彰显数学学科魅力的重要阵地。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大大下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探寻科学、合理、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推动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展开一番研究与论述。
一、趣味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和效果。所以说,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使整个导入环节更加趣味化,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来说,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的基本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来设计导入的内容,并以多媒体展示、故事引入、情境还原、组织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趣味化的方式来进行导入环节的展示,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对数学新课的学习兴趣,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这时,数学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及时地进入到正式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笔者为学生们开展了一次手工活动。首先,笔者为学生们下发了几根小木棍和若干条绳子,然后让学生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一个最具稳定性的图形,活动开始后,学生们立即展开行动,每个人都积极发挥想象力,摆出各式各样的图形,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发现三根小木棍摆放出的图形,其稳定性是最好的。这个时候,笔者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一三角形。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趣味课堂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辅助,增强学生直观感知
小学数学中通常会包含诸多的概念、公式、图形等抽象性的知识和内容,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较强,无法真正理解这些抽象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多媒体教学设备具体直观性、即时性等优势和特征,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对抽象知识的具体认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将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或者音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帮助学生构建起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认知,从而加快学生知识理解的速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观察物体(二)》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增强学生们的直观感知,加快学生们的理解速度,上课后,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创设了直观的学习情境。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了几组事物图片,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图形,随后,笔者将图片中图形改变位置,再次让学生们进行观察,通过两次的观察,学生们发现,同一件物体,当改变了位置时,呈现出的形状可能会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发生改变。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也是知识的最终归宿,只有强化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才能够加深学生知识理解,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将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以此来刨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以生活化的视角看待数学问题,实现知识思维向问题思维的有效转化,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白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教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为了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加快学生们的理解速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们列举了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如,在去超市购物时,我们所遇到的商品,后面的标价都会有一个“点”,而这个点就叫做“小数点”,比如一杯牛奶的价格是4.5元,一瓶汽水的价格为2.5元,我们都知道,在小数点前面的数字所代表的元,而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所代表的是角,那么在我们的数学计算中,小数点具有哪些性质和意义呢?这个时候,笔者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来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知识。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有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快了学生的理解速度。
四、组织小组合作,营造活跃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往往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学生通常没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机会,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还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的枯燥、单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将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充分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将全体学生分为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随后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发布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通过合作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来,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减少教师讲解的时间,有效推动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上课准备阶段,笔者将学生们进行了分组,让学生们以6人一组的形式进行任务探究,人员分配结束后,笔者为学生们下发探究式任务,如:1.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平行四边形、梯形和长方形具有哪些相同点?3.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具有什么特点?4.梯形的四条边具有什么特点?任务下发后,笔者将时间交于学生进行讨论,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得出结论。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有效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价值追求,只有构建起数学高效课堂,才能充分彰显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体制的藩篱,通过趣味课堂导入、多媒体辅助、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小组合作等多种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使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得以顺利构建,从而充分彰显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培学.浅析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OL].学周刊,2015(30):35-36
[2]冯月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37):128-129.
[3]刘祥水.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探索[J].华夏教师,2014(2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