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艳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对教学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而小学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中一门关键性学科,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巨大的提升作用。但由于小学生限于年龄、思维和心理尚处在发育阶段,因此,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小学生适应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数学学科。情境教学法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刚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因此,受到师生的青睐。探讨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可以对基层教师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教学策略
前言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工作中,老师会有侧重地引进特定意义的、生动具象化的场景,从而引起同学们的趣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搭配传统教学的僵局,为同学们营造更灵活高效的课堂环境,使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更清晰地把握知识点,并且通过自主探讨、持续思考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1、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现状
1.1情境应用不当
学习就是不断摄入新的知识成分,并且长期巩固旧的知识的过程。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许多老师对其的理解依然有部分误差,比如仅仅将其当作融入数学知识的手段,使其起到吸引学生注意的作用,这就局限了情境教学价值的发挥。
1.2过于注重形式
在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关注的今天,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的模式已经成为潮流。老师借助情境教学方式,需要注重数学教学模块的规划、生活化教学的深化等等。然而在现实中,情境化教学还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老师也没有完全将教学方法和内容做完美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老师的目标不够明确,这也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明显提升。
1.3未能从问题出发
在现代社会,许多优秀教师都意识到了引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并且加强了对该方法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部分不足之处,比如老师没有从根本上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意识、探索能力的培养,没有完全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情境,使得许多情境创设都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2、小学数学课堂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教师在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时,应当引用小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生活现象,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并在其中引入数学知识点,这样就能将数学理论和实际生活完美结合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提问、思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將数学知识点记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可以有以下几点:
2.1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例如,在学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上册《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个问题,去商店里买茶叶,如果有一个长方体的茶叶桶和一个圆柱体的茶叶桶,它们的高度一样,而且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买哪一个更合适呢?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新奇,就会令学生陷入思考。其实问题的本质很简单,就是看在矩形和圆形同样周长的情况下,哪个面积更大,那么同等高度下,体积就会更大,也就越合适。借着这个问题,教师就将“圆的面积”这个知识点引入到了数学课堂上,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2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问题情境教学法不应该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拘泥于课上知识的掌握,而是应该在这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举例来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寻找次品》就是一个很好的数学活动,从一堆外表看似相同的东西中寻找出“异类”。用一道类型题举例,“在2 8瓶水中,找出其中一瓶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比水略重一点,怎样用最简便的方法,找出其中的生理盐水?这道题摆在学生面前,如果按照传统的笨方法,需要用天平一瓶一瓶称出来,当天平不平衡时才会找到答案。可是这样的重复操作会让工作量加大,所以要求学生改进现有的方法,从而实现思维训练。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如果将这堆水分类呢?平均分成两堆,天平重的一端就包括生理盐水,再将重的一端挑选出来,继续分两边称,以此类推,就可以降低工作量,从而加强思维的训练,提升思维活跃度。
2.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教学辅助性手段,可以让学生的理解更加直观。而且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尤其是在学习到图形的时候,可以通过动态的图形变换、放大、缩小,可以作为辅助型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例如,在学习三角型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一——底和高的乘积,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面对这道题时会云里雾里,但是多媒体教学却可以展示平行四边形,并且标出底和高。运用动态的线段连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让学生看到平行四边形被分割成了完全相等的两部分,这样学生就可以明白,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上除以2,就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结果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刚好吻合,这就实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达到了教学目的。
2.4让学生提高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培养小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面对不同的问题和知识点,能够构建出相应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够主动回忆起相应的知识点。假以时日,就可以脱离对教师的依赖。举例来说,在学习到“分数的意义”,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为学生制造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例如,在生活中我们哪里可以接触到分数?分数相对于我们以前学习到的数,有什么意义上的本质不同?学生就会联想到切开的西瓜、折叠的纸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学习完分数意义之后,再遇到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不同的思考方式,如将“一角钱”看作“一元钱”的十分之一,将“一半”看做“单位一”的二分之一,等等。
结束语
总之,问题情境教学法是被公认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实施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思维能力的拓展。
参考文献
[1]石万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9):194.
[2]田恒军,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考试与评价,201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