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彦泽
(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412007)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很多的神秘现象以及遇到的困难等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创造出了神,进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和祭祀。“有了这种灵魂的信仰,进而他们认识到,一切身外物都是人的身体以外的灵魂的化身:也就是万物皆灵,万物有灵,而且这些灵都是具有神奇的力量的,都是身体所不能抗拒的,因此对万物的恐惧和莫测感,变成了对万物有灵的崇拜。”[1]人们对自然及自身一些问题无法解决时,便寄希望于他们所创造出来的神,希望神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便是人们赋予神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
动画自从产生起,就一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吸引着人们,各种艺术形象不断被应用到动画片中。而中国古代的神的形象由于其天生的假定性特征,也不断地被应用于动画片创作中。
对于神与动画的关系研究,国内论文主要有肖凌龙《神话传说元素在中国动画中的应用研究》、张蕾蕾《影视动画中的民族元素》、毛红芳《中国古代神话与现代动画研究》。综合分析这三篇论文,发现:一是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个神话元素与动画创作的关系,而没有细化到某一类元素的应用;二是没有分析神话元素转变为动画形象时发生的一些变化;三是没有分析神话角色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针对以上不足,本文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动画片最核心的特征是假定性与想象性,就是着力表现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动画片区别于真实拍摄的电影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其假定性和强大的表现力。用摄像机拍摄的真人影片是用摄像机从真实世界中取得一张一张连续的画面。而动画片则是人为制作或修改的一张一张的连续画面,然后按一定的速率进行播放,正因为这个制作原理,人们可以手动定义每一张画面。于是,人类的想象力由此可以发挥到极致,假定性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手法可以应用得丰富多彩。
我们说,神天然是动画片中的角色,这是因为神的产生也是具有假定性的,神本来就是个假设性的存在,而且其形象与功能也是具有假定性的。这些特性,使神成为一个天然的动画角色的形象。这种暗合,在不少动画片中已经有所表现。我们来看动画中神的假定性的表现。
一是形象的假定性。《大闹天宫》中的玉皇大帝的耳朵长而大,超过了正常人的耳朵比例,尤其是耳垂比较长。土地公公身材非常矮小,类似于人类中的侏儒。《宝莲灯》中的二郎神额头上有第三只眼睛。这些形象的设定都体现了假定性原则。
二是功能与能力的假定性。比如《大闹天宫》中四大金刚都手持武器,分别是琵琶、宝剑、蜃、宝伞,这些武器都具有法力。《宝莲灯》中二郎神的第三只眼睛可以发射强光并摧毁地上的山林、建筑等。《哪吒闹海》中,太上老君在得知哪吒要为父报仇的时候,因哪吒没有武器,太上老君便将手中拂尘一甩,哪吒便有了他的7 件法宝:风火轮,火尖枪,金砖,九龙烈火罩,混天绫,乾坤圈,阴阳双剑。这些功能与能力是凡人所不具备的,只有神仙才有的。
从其他形象变为动画形象,需要动画设计师转换设计过程。而在转换设计中,必然会出现形象的继承与为适应新的媒介表现形式而发生的创新。下面我们来论述动画片中神仙形象的继承与创新。形象设计的继承性越高,对于创作者来说,形象创新的压力越小。而对于观众而言,也越容易接受。动画片的创作者在设计动画形象的时候,除了运用自身的创造性以外,更多的会借鉴以前出现的角色形象。由于中国动画片中神的形象众多,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形象玉皇大帝为讨论对象。
我们看《大闹天宫》中玉皇大帝的形象。《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1961 年到1964年间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本片通过描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表现了孙悟空的聪明机智、勇于斗争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天上神仙们的专横残暴、昏庸无能。而玉皇大帝是众神的首领,自然成为神仙一方的代表人物。
讲到玉皇大帝形象的继承,我们不得不考虑到此动画片出现之前的玉皇大帝形象。《大闹天宫》出品于1964 年,开始制作于1961 年。此前,玉皇大帝形象多出现在壁画、年画、书籍、版画、雕塑、瓦当、铜镜和陶瓷等艺术品中。据考证,玉皇大帝是从先秦最高的神、上帝和民间信仰的天帝、天翁和道教的玉皇神话,由人间帝王、文人墨客提倡宣扬,逐步演化,于南北朝到宋代才逐渐形成的[2]。明清以来,由于通俗小说和民间戏曲的传播,玉皇大帝形象深入民间,家喻户晓[3]。而这种“深入民间,家喻户晓”的状态势必促成玉皇大帝形象的更加成熟和发展。各种各样的玉皇大帝形象也随之出现。下面选取清代两种有代表性的玉皇大帝形象以及一个连环画中的玉皇大帝形象与动画片中形象进行比较研究。
图1 清代玉皇大帝形象(一)
图2 清代玉皇大帝形象(二)
图3 陈光镒连环画《大闹天宫》中玉皇大帝形象
图1-3 列出了动画片《大闹天宫》出现以前几种艺术形式的玉皇大帝形象,图4 为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玉皇大帝形象。我们主要着力于玉皇大帝头部及头部佩饰讨论。
图4 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玉皇大帝形象
首先,我们来分析形象的继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从整体来说,动画片中的玉皇大帝还是按照人的五官来塑造的,并没有塑造成动物类或者其他生物类,之前的艺术形式中的几种玉皇大帝的形象也是人的形象;头部都戴有帽子;动画片中形象的眼睛基本继承了之前的艺术形式中的眼睛的形象,都是细长形的丹凤眼;鼻子部分,鼻翼部分比较明显,与鼻干界线比较明显;耳朵很长,耳垂尤其长;胡子部分,上嘴唇上面,下嘴唇下面,下巴下面,两鬓稍微靠下的位置都长了比较长的胡子。
然后,我们再来看动画片中神形象的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帽子上没有了冕板和冕旒;前几种艺术形式中的眉毛都比较细长,而动画片中的眉毛画得长而粗;眼睛的上眼睑更明显,下眼睑处的眼袋更明显;胡子变成了束在一起的,一束束的,下面没有分成一根一根或者一缕一缕的;耳朵的中部没有突起。
那么,当静态的画面形式的玉皇大帝形象变为动态的影视玉皇大帝形象时所进行创新的原因是什么呢?
眉毛画得比较粗,是基于动画制作的考虑。动画制作中,每秒需要画至少12 张画面,每一张画面之间的变化是很小的。“除了单线,线与线之间距离越小,画的时候就越花功夫,反之,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越大,对于中间张绘制者来说则越简捷。”[4]即使某根线条对位没有太准确,但由于线与线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形象的变化也不会太容易察觉到,对于动画的单帧绘制者来说,画这样的线条所花的精力相对较少。所以,非动画片中的玉皇大帝的形象中眉毛是很细的,动画片中玉皇大帝的眉毛被改成了粗线条,方便动画制作。同样的道理,胡子画成一束一束的比画成一缕一缕或者一根一根的要容易。画成一缕缕或者一根根,除了线条距离小难画以外,要画的线条数量也会增加,从而增加动画作画的工作量。而帽子上的冕旒,由于是由一颗一颗的珠子组成,当头部动的时候,珠子也要跟着动,如果把这些珠子都画出来,也无疑会增加动画的工作量。耳朵的中部突起和明显的上眼睑及下眼袋,并没有方便动画制作方面的考虑,这要归结于动画原画设计的个人艺术创造。
神最开始创造出来,有着深厚的民众需求。普通民众创造神的目的,一是出于对自己无法左右的事物的敬意,期望这些自己无法左右的事物不要加害于自己,比如雷神、风神的产生;二是表达对自己所崇拜的事物的敬意,比如佛像和图腾的产生;三是期望神利用自身的能力庇佑自己。
动画片中神的角色有的延续了神的原有功能。比如《摔香炉》中的财神。《摔香炉》讲述的是一个老妇人天天给财神像烧香,祈求财神的保佑,老妇人的丈夫看不惯,想了个办法把香炉摔碎了。这里面的财神具有两个功能:一是能保佑老妇人家里多赚到钱,过上好日子;二是能掌握凡人的生命。这两个功能都符合神开始初创时的功能——庇佑凡人。其中第一个功能是继承了财神原本的保佑凡人获得金钱的功能。
动画片《三个和尚》中的观音也继承了神原有的功能。动画片中,小和尚到了寺庙里,首先给观音菩萨像跪拜,然后自己去挑了水回来,给观音手中的瓶子里加上水,让柳条活了过来。这里面观音是和尚崇拜和信奉的偶像,继承了神原本的功能,有起死回生之力。
神的功能的改造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功能的增加或减少,二是功能的变化。
《摔香炉》中财神形象塑造就进行了功能的增加。老妇人的老伴在骗老妇人时说,因为其得罪了财神,财神想要他的命,但经过他的求情,财神要求他每日跪拜,才给他一年时间的生命。在这里,财神除了其保佑凡人获得财产的原有功能以外,还具有了阎王的生杀大权。
关于神的功能的变化,在《大闹天宫》中体现得非常明显。神被创造出来,最原始的功能就是作为人们精神的寄托和利用其强大的能力保护凡人。但《大闹天宫》中的神大部分却被塑造成孙悟空的对手,直到孙悟空被招安并为唐僧取经服务以后,众神才作为帮助孙悟空的形象出现。比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托塔天王李靖、四大金刚诸神,在与孙悟空斗法的时候都是站在孙悟空的对立面,分别利用自身各自所具有的能力镇压孙悟空。本来民众心中这些神都应该是为普通百姓提供精神上的慰藉,而《大闹天宫》中,由于角色及情节设定的特殊性,影片里主要是讲孙悟空与天上众神的争斗,所以没有凡人百姓的出现。因而,神之于百姓的功能也就不复存在,而只是作为影片中主角的一个对手而存在。随着其所作用的对象的变化,其所具有的功能也随着发生了变化。
情节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矛盾的存在,包括矛盾的建立和矛盾的解决。这其中,矛盾的建立和解决都依赖角色本身。“角色对情节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利用其自己的特性与能力来促使矛盾的建立与化解。”[5]98综观前述,由于神具有形象和功能上的假定性,在情节上也具有更丰富的推动作用,也更具想象力与假定性。
《大闹天宫》中,太上老君把孙悟空投入炼丹炉以后,使用其独有的炼丹技术烧了49 天,没想到却炼成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这里,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丹术都是假定的,把悟空烧49 天的情节也是假定的。却正因为这些情节的存在,才有了孙悟空火眼金睛的产生,也才有了后续的孙悟空凭借火眼金睛识别妖怪的情节的产生。《宝莲灯》中,二郎神要求全村人将石像雕刻成他的模样,但却遭到全村人的拒绝,于是发挥他的神力使火山喷发,岩浆殃及全村,并且抓走了村长的女儿嘎妹。这些情节同时也导致了后面沉香与嘎妹的相遇,从而促进了后续情节的发展。
神在情节推动作用这一点上也有其弱点。由于神本身具有的假定性的力量,神要实现自己的需要只用些许的努力便能达到。而普通人或许要通过更多更辛苦的努力才能达到甚至根本就达不到。然而从情节设计上来说,“角色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越多,就越能吸引观众”[5]105。按这样的逻辑来看,神由于具有轻易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不那么能吸引观众的兴趣。
[1]田耘.玉皇大帝的由来[J].世界宗教文化,1998(3):41-43.
[2]曲金良.神的产生及其演变述论[J].民俗研究,1987(4):54-60.
[3]陈建宪.论玉皇文化的起源、结构与功能[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6.
[4]周晨.文化生态的衍变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87.
[5]琳达·西格.编剧点金术:剧本写作与修改指南[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