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岩
(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6)
成人体脂指数实效性与肥胖评价标准的研究
——以南京城市为例*21
徐岩
(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6)
通过对南京成人体脂指数实效性进行分析,并依据体脂率切点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研究,初步建立更为理想的适合南京市成人体脂率评价肥胖标准, 为制定成人肥胖防治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结论:体脂率对高血压和危险因素聚集预测价值高于高动脉僵硬度,女性高于男性;南京市成人体脂率评价超重和肥胖的最佳切点为22%、28%,女性为32%、36%;其切点均高于日本、韩国标准;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BMI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参照,南京成人的体脂率标准和BMI标准相对较一致。
成人;体脂指数;肥胖;评价标准
肥胖人群的增加趋势已引起国际上的普遍关注。按定义,所谓肥胖是指身体的脂肪成分尤其是内脏脂肪过多而超过正常标准的状态[1]。体脂评价的间接方法有多种,BMI 则表示体重与身高之间的比例关系; WHR 表示腰臀比与身体脂肪本无直接联系,但它们能间接地反映身体脂肪成分的数量,随着测量身体脂肪成分各种仪器的研制与使用,直接用体脂率( F%)作为判别肥胖标准的趋势也值得关注[2]。《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采用适当仪器精确计算体脂肪含量,体脂率是比BMI更好反映肥胖程度和疾病相关性的指标[3];但是,目前由于缺乏全国性大样本体脂率和相关疾病数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未能制定国内体脂率标准,当前越来越多的健身和慢性疾病人群正逐步使用一定仪器测量体脂率来评价肥胖(仪器多为日本、韩国评价标准,且各标准不一),笔者试图在探索南京各地健身指导站运行数据基础上,对南京市成人体脂指数实效性进行分析, 初步建立更为理想的适合南京市成人体脂率评价肥胖标准, 为制定成人肥胖防治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
1.1 研究对象
以南京市20-69岁成人为研究对象,以2012-2014年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各站点测试采集的3149人(男1658人、女1491人)的体质问卷、体脂率、血压、PWV和ABI监测数据作为基础性数据。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仪器和方法
体脂率测定使用韩国百斯公司生产的InBody3.0体成分分析仪,使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脂肪含量;血压测定采用上海医院设备厂制造的(XJ14-300)水银柱血压计按标准方法测定;血管机能测定采用日本科林医疗公司Colin.VP-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用无创震荡压力法测量PWV和ABI。
1.2.2 体脂率标准制定的原则
体脂率评价超重和肥胖标准根据南京市成人体脂率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最佳切点获取[4](参照2002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BMI适宜切点的选取方法);
1.2.3 体脂率标准制定方法
根据南京市各地成人体脂率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动脉僵硬度异常(血压、血脂、血糖异常引起的动脉僵硬度增加是靶器官损害的共同病理基础)的预测价值确定超重和肥胖标准。过程如下:
(1)采集南京市各地体质监测站点数据纳入标准,按性别分男、女组,按年龄分青年、中年、老年组(青年<40岁、40岁≤中年<60岁、老年≥60岁)。
(2)体脂率相关疾病危险因素确定:高血压,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或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高动脉僵硬度,BaPWV≥1400cm/s,或ABI<0.9或ABI>1.3(卫生部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组委会标准);危险因素聚集,同时具备上述二者条件[4]。
(3)将男、女组体脂率从低到高,以1为递增单位计算每一个数值预测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检验是否有效;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最后选择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对应的体脂率界值为超重切点,特异度90%对应界值为肥胖切点[4]。
2.1 体脂率标准
采集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各站点检测人群数据,纳入同时具备问卷、体成分、血压、动脉僵硬度的样本数据。共采集有效样本3149人,年龄20-69岁,其中男1658人(年龄45.1±10.9)、女1491人(年龄43.5±11.1)。从表1可见,总体上从青年组到老年组,随着年龄增加体脂率增加,高血压、高动脉僵硬度和危险因素聚集现患率也上升。
2.2 体脂率预测相关危险因素异常的相关性
用体脂率诊断高血压、高动脉僵硬度、危险因素聚集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见图1-6。体脂率对各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由ROC曲线下面积决定,结果显示体脂率对高血压和危险因素聚集预测价值高于高动脉僵硬度,女性高于男性,检验均有效P<0.001。但总体准确度并不高,不属于精确诊断。其中女性高血压和危险因素聚集曲线面积大于0.7,准确度中等,见表2。
表1 体脂率值和相关疾病危险因素现患率
表2 体脂率对各相关疾病危险因素预测价值
图1 男性体脂率预测高血压ROC曲线
图2 女性体脂率预测高血压ROC曲线
图3 男性体脂率预测高动脉僵硬度ROC曲线
图4 女性体脂率预测高动脉僵硬度ROC曲线
图5 男性体脂率预测危险因素聚集ROC曲线
图6 女性体脂率预测危险因素聚集ROC曲线
表3 各危险因素异常预测的体脂率和肥胖切点
根据ROC曲线分别将体脂率从低到高以1单位递增,计算约登指数最大值确定最佳界值[5],各危险因素异常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见表3。由此得出体脂率超重和肥胖最佳切点男性是22%、28%,女性是32%、36%。校正年龄后分别计算男女体脂率超重和肥胖对各危险因素异常的OR值,结果超重和肥胖人群风险度均显著增加,男性高于女性。计算超重和肥胖人群归因百分比,将超重人群体脂率控制在切点以下可以预防15%~29.8%的高血压,7.6%~15.1%的高动脉僵硬度,13.5%~32.1%的危险因素聚集;肥胖人群体脂率控制在切点以下可以预防25.8%~36.8%的高血压,12.9%~19.7%的高动脉僵硬度,21.2%~38.7%的危险因素聚(表4)。
表4 超重和肥胖对相关危险因素异常的OR值和归因危险度(年龄校正后)
表5 南京成人体脂率评价超重和肥胖标准
2.3 体脂率评价超重和肥胖标准
根据体脂率切点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研究,得出超重和肥胖的评价标准,见表5。南京成人体脂率标准评价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低于日本、韩国标准检出率;日本、韩国标准对于体脂率异常的评价相对更加严格。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BMI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参照,南京标准比日韩更接近,见表6。
表6 体脂率与BMI标准评价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
2.4 讨论
体脂率是体成分中最容易变化的指标,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相关,所以体脂率评价超重和肥胖是体成分测试中意义最大的部分[5]。肥胖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超过正常的健康水平,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建立肥胖评价标准,应该参照肥胖程度能否引发相关疾病为主要的科学依据。但是,目前国内外在制定肥胖评价标准时,基本是根据体脂率分布百分数的合理性制定的,较少进行体脂率引发肥胖与发生相关疾病规律的研究,缺少医学检查指标判断健康标准的科学依据[6]。当前由于缺乏全国性大样本体脂率和相关疾病数据,国内体脂率评价超重和肥胖尚无权威的标准,流行病学研究主要使用BMI和腰围标准。2002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汇总21省市人群肥胖相关疾病危险因素数据,通过BMI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危险因素聚集的危险因素异常的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确定为超重切点,特异度90%对应BMI界值为肥胖切点[4]。本次课题参照上述标准建立方法,探讨与健康密切相关的体脂率评价超重和肥胖标准的方法。由于血压、血脂、血糖异常引起的动脉僵硬度增加是靶器官损害的共同病理基础,课题组将高血压、高动脉僵硬度、危险因素聚集作为相关疾病依据。将男、女组体脂率从低到高以1为递增单位计算每一个切点预测各个危险因素异常,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最后选择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对应的体脂率界值为超重切点,特异度90%对应界值为肥胖切点[7]。结果显示体脂率对各种危险因素异常预测的超重和肥胖切点均较为一致,即男性超重和肥胖切点为22%、28%,女性为32%、36%。校正年龄后分别计算男女超重和肥胖对各危险因素异常的OR值和人群归因百分比,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人群发生危险因素异常的风险度显著增加,肥胖对男性的影响比女性更大。根据OR值进行人群归因度分析,可以预测假如对超重和肥胖人群进行干预,将体脂率控制在各自切点以下产生的疾病预防效益[8]。根据研究结果,南京成人体脂率评价的超重和肥胖的切点均高于日本、韩国标准,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低于日本、韩国。表明日本、韩国标准对于体脂率异常的评价相对更严格。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BMI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参照,南京标准比日韩标准更接近,而日韩标准的检出率差别较大。这也说明南京成人的体脂率标准和BMI标准相对较一致。
3.1 随着年龄增加,体脂率增加,高血压、高动脉僵硬度和危险因素聚集现患率上升;体脂率对高血压和危险因素聚集预测价值高于高动脉僵硬度,女性高于男性,但总体准确度并不高,不属于精确诊断,其中对女性高血压和危险因素聚集预测价值,准确度中等。
3.2 根据体脂率切点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研究,得出超重和肥胖的评价标准,男性超重和肥胖最佳切点是22%、28%,女性是32%、36%;超重和肥胖人群发生危险因素异常的风险度显著增加,肥胖对男性的影响比女性更大。
3.3 南京市成人体脂率评价的超重和肥胖的切点均高于日本、韩国标准,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低于日本、韩国;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BMI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参照,南京成人的体脂率标准和BMI标准相对较一致。
[1]李洋,傅华校.肥胖的重新定义和处理[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4) : 161-162.
[2]席焕久,陈昭.人体测量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45—156.
[3]王自勉.人体组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5—157.
[4]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5]王震震,钱卫冲,王海燕,等.高血压、高血脂症及糖代谢异常与肥胖的聚集现象[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 5(3) : 213-215.
[6]李清亚,于瑞敏,董宏彬,等.1251 名青年人体脂肪含量的测定与肥胖分析[J].现代中西医杂志,2000,9( 16) : 1531-1532.
[7]谢自敬,鲜牡丝,胡尔西达,等.肥胖的体质指数最佳临界点的临床论证[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 (5) :128 -130.
[8] BROZEK,J.Densitometric ananlysis of body oomposition:Revision of some quantitative assumptions[J].Ann N Y Acad Sci,1963(110):113—140.
The Effectiveness of Adult Body Fat Index and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to Obesity——Taking Nanjing city as an example
XU Yan
(Nanjing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0016, Jiangsu,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dult body fat index in Nanjing, on the basis of the body fat rate tangent point,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abnormal risk factors of related disease, establishes a more ideal evaluation criteria of obesity by body fat rate in Nanjing,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aking strategies to adult obesity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The conclusion are as followed: the body fat rate and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gathered predictive value is higher than high, arterial stiffness women more than men;Nanjing body fat rate evaluation the best point of contact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22%, 28%, female 32%, 36%;The point of tangency were higher than in Japan, South Korea standard; Drawn up by China's working group on obesity BMI overweight and obesity detection rate as reference, nanjing adult rate of body fat and BMI standard is relatively consistent.
adult; body fat index; obesity; evaluation standard
*2014年南京市体育局体育科研局管课题资助项目。
徐岩(1981-),江苏徐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人体科学、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