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仕云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全国所有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成为现代人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对掌握计算机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的知识更新特别快。那么,如何让《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两年来,在五年制护理医学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从教材的选择、教师对教学的热情、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师自身知识的更新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
关键词:五年制护理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116-02
一、前言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全国所有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之一,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成为现代人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对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计算机技术的知识更新特别快,如何让《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这两年来,针对五年制护理医学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本人结合五专学生实际情况,从教材的选择、教师对教学的热情、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师自身知识的更新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明显好转,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该教学改革研究可以为医学院校五年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教学改革探讨
(一)应根据五年制护理医学专业的特点,选择适合其专业的教材
目前,我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统一选用的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Windows7+Office2010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并没有根据每一个专业自身的特点而选取教材,从而使学生学到的计算机知识不能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而灵活的使用。这样一来,学生毕业工作后,则不能把所学到的计算机技术熟练地应用到工作中去,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成为了空谈。要使学生能把计算机的知识应用到所学的专业当中去,则应当选择与其专业相适应的教材。
(二)加强教师对教学的热情
任何一个职业,如果自身对工作都没有热情,那么,这个人肯定是干不好该工作的。教师也不例外,教师对教学没有热情,那么,这个教师的课肯定是上不好的,教学水平就会很低,教学质量自然就会很差。那么如何加强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呢?本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教师对教学的热情:(1)上课前,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教学本身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教”的主体是教师,在教学中占有主导作用。而一门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则基本上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与课堂讲授两方面。要使得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则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认真备好课。(2)教研室应当不定时的召开教学相长会。教研室的教师开教学相长会时,就平时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其对应措施。尤其是老教师和新教师在一起交流时,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可以为新教师所借鉴,新教师的一些教学理念,老教师也可以学习。取长补短,相互提高,教学质量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教学相长会上,教师对上课内容进行改革,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内容、熟悉内容、了解内容和自学内容以及增删内容做出统一的调整。(3)教师自身知识的更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特别的快,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如果不更新自身的知识,则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除了认真备课、认真上课之外,教师应当自己给自己充电,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知识。对自身知识的更新,教师自己应当给予很大热情,积极的、自觉的去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水平。
(三)应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每一门课程具有自身的特点,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言,使用传统的教学不但不符合这门课程的特点,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什么这样说呢?传统的教学,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述课程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听,重点、难点的知识点,教师就把它写在黑板上。由于五年制护理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的课时数很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多,这样一来,往往一次课教师上完课后,学生的头脑仍然是一片空白,教学效果特别的差。根据计算机这门课程的特点,我觉得应用“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要明显的好很多。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时候,向学生提问:平时同学们看到了电脑的什么部件?然后再问:同学们上实验课时,开机之后,呈现在同学们眼前的是什么系统?等同学们回答完后,老师再对上述提问进行解答。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答案为什么不完整,或者不太正确。学生们就能将自己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吸引到这堂课来,不但课堂的气氛很活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觉、主动的求学欲望,创造性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被调动了起来,丛而进一步使得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四)采用多种渠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渠道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前,我校的每一个教室里基本上都装了多媒体系统,所以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单一教学手段已不存在。计算机课程也是在多媒体教室教学,实现了CAI为主的教学模式。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生动直观地反映教学内容,可以加大信息产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为学生自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除了上述讲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教学,比如开设讲座、竞赛、开展课外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尤其是进行项目训练,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新精神。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这门课程。
(五)教学理念的更新,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素质教育,大学教学更不例外。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在“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框架内进行的,课程内容以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win7系统、office办公软件为主,没有真正体现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大学毕业生如果计算机应用水平很低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在计算机快速发展的当今,学生仅仅靠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注重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带着问题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则应坚持教学主导意识,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去发现、去探索,调动和发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潜能。教学内容应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紧密结合;教学方法应建立形式多样的互动式教育模式,以强化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真正做到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的医学人才。
(六)教师自身知识的更新,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教学水平才能更进一步的提高。计算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教师只有自身知识不断地更新,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脚步。这样就要求教师:(1)教师自身要不断地接受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模式,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2)学校要创造一定的条件,送教师去外面培训,学习新的知识,或参加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学术研讨会,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3)教师学历的提升。学校应鼓励教师提升自己的学历,使教师本专业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提高了,那么,教育教学的水平就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结语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看到通过对高等医学专科院校五年制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将计算机基础与医学专业课程相结合,从教材的选择、教师对教学的热情、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自身知识的更新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水平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最重要的是学生能把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医学专业课学习和工作中,为所学的医学知识和今后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达到专科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丁琦,于帆.对新时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J].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5.
[2]王宇,罗代忠.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教改设想[J].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