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李华,李颉
*
通讯作者:E-mail:lynnjean@126.com
(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医科,上海200040)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探讨肺脾同治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痰湿阻肺证)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标准选择小儿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型)4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疗效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积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肺脾同治法;痰湿阻肺证
文章编号:1006-6223(2015)12-1965-03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引导类项目,(编号:14401933300)
文献标识码:B
小儿慢性咳嗽一般是指反复咳嗽时间超过4周,以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者[1],中医又称“久咳”。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但长期频繁的咳嗽会给机体带来不适。近年来随着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慢性咳嗽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临床上亦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测指标,若因其他潜在疾病所致咳嗽,则误诊误治率较高,长期不愈可导致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中医学认为,小儿久咳与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疗效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取得明显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1.1.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201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诊断[2]。
1.1.2中医辨证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8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辩证为痰湿阻肺型。主证:①反复咳嗽;②咯吐痰涎。次证:①痰白清稀;②神乏纳呆;③面色少华;④便秘或泄泻;⑤舌淡苔白或白腻;⑥脉滑。具备主证①、②及次证三项者为选择病例。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年龄1~12岁,性别不限;符合西医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咳嗽(痰湿阻肺证)的辨证诊断。②排除标准:不符合西医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及中医痰湿阻肺证咳嗽;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
1.3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门诊的慢性咳嗽(痰湿阻肺型)患儿,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
1.4治疗方法:对照组(西药组):结合患者病因对症常规用药。根据慢性咳嗽的不同病因选择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用药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中药组成:六君子汤合三拗汤为主基本方加减(潞党参6g、炒白术9g、化橘红6g、法半夏6g、白茯苓9g、炙麻黄3g、苦杏仁9g、生甘草3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二次。根据病情可随症加减,如咽红肿痛,加射干;喘甚痰多者,加葶苈子泻肺平喘;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莱菔子、炒枳实润肠通便;兼有血瘀者,当加桃仁、当归、郁金、赤芍等行气活血药等。疗程2周,2周结束后评定疗效。
1.5观察项目及方法
1.5.1中医疗效标准:符合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咳嗽基本消失。临床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好转,由重度转为轻度。临床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咳嗽好转,由重度转为重度,或中度转为轻度。临床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咳嗽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临床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5.2肺功能测定: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所有患儿的肺功能值,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变化情况。
2结果
2.1中医临床疗效:不同组别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患儿有效率95.45%,对照组患儿有效率66.67%,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P<0.05,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比较
2.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有明显变化(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统计P>0.05无意义。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肺功能: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3讨论
祖国医学把儿童慢性咳嗽归属于“久咳”“顽固性咳嗽”、“脏咳”概念。中医认为病变主要在肺,但与其他脏腑包括心、肝、脾、胃、肾等亦密切相关。由于小儿形气未充,卫外功能较差,易为六淫之邪侵袭,导致肺失宣肃,导致咳嗽。外邪恋肺,日久不愈,耗伤正气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肺脾二脏受损[4],发为内伤咳嗽,是病起源于肺,或系他脏先病,累及于肺,病属本虚标实,是以标实为主的实证[5],现代医学认为由于小儿呼吸道管腔相对狭窄,肺弹力组织发育不健全,纤毛运动差,所以小儿呼吸道易受感染,顽痰未除,正气耗伤,复感外邪,则久咳迁延难愈。慢性咳嗽多属内伤咳嗽,诱发因素为外感风邪,肺失宣降为其主要的发病机理。久咳不愈,肺气不宣,则湿聚生痰,痰湿为病理产物,若病情加剧,可发生喘变。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止咳为标,使邪去正安,痰去咳止[6],对久咳小儿进行辨证施治则疗效显著[7]。
由于稚阴稚阳之体,有“脾常不足,肺常虚”的生理特点,临床上由于小儿脏腑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而以肺脾两脏较为突出。外邪袭肺,宣降失职,若失治误治,日久不愈,耗伤正气,复感外邪,致使小儿久咳不愈,常伤及脾脏,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以生肺金,酿液成痰,导致久咳不愈,所谓“脾为生痰之源”也。久咳治肺不愈,宜先治脾土,培土以生肺金。所谓“欲治其咳,首当健脾”,在治疗小儿久咳的同时,兼顾小儿脾常不足的体质,治肺同时适加益气健脾之品,以杜绝生痰之源,即培土生金法,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防止邪恋不解,久咳不去之弊。现代研究表明,一些健脾益气中药能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促进修复,增强免疫功能。
本研究根据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理论,以“百病以胃气为本”为学术思想,认为小儿慢性咳嗽发作的机理主要责之于久病多虚,肺脾气虚,肃降无权,痰湿阻肺,气逆而上引起咳嗽。本研究以六君子汤合三拗汤为基本方,应用肺脾同治法治疗小儿痰湿阻肺型慢性咳嗽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六君子汤源于宋·《校注妇人良方》,功效健脾燥湿、运脾化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患者或禀赋不足或用药不当导致正气虚弱,痰饮内伏,损伤脾胃,痰湿内生,影响肺气宣肃而久咳不已。若新感引动伏邪,病情反复加重。故配合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拗汤宣降肺气,则气顺痰消,此即宣肺可助运脾除湿。诸药合用,既宣又降,肺脾同治,共奏益气健脾,宣肺化痰之功。全方以脾胃论治,肺脾同调治疗慢性咳嗽痰湿阻肺证综合治疗病证结合的方案,以扶正为主,兼以宣肺化痰,体现了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
参考文献:
[1]丁国芬,万伟琳.小儿慢性咳嗽[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5,22(1):15~18.
[2]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13,52(3):184~18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86~287
[4]陈祺.小儿久咳从肝论治之体会[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2):33~34.
[5]郝小萍.宣肺泄热化痰消食法治疗小儿久咳[J].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0):839~840.
[6]蒋吉林,李承珍.中医辨证治疗顽固性咳嗽1655例[J].河北中医,2002;24(3):177~179.
[7]董爱峰,张效林.辨证治疗儿童外感久咳62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