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能力型、创新型问题之我见

2015-12-22 08:51
学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定理公式创新能力

(河北省尚义县秀水小学07675O)

小学数学的能力型、创新型问题之我见

田凤梅

(河北省尚义县秀水小学07675O)

数学课程的改革在不断进行,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小学数学学习的质量,需要对能力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主要从创新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型创新型

教育是一个创新的一部分,对教师来说,创新意识是需要培养的,通过改变传授知识的思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改革为中心,确立创新性原则。

一、创新

(一)创新认识上的偏差需要克服

创新教育不单纯脱离教材而进行的活动,也不是凭借问题,让学生随意去想、去说,这就进入了极端。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性,从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来分析,是从对于问题的解决是否有新颖来说的。

(二)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给与学生的是一个自己的空间,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坚持“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去和学生共同的学习,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形成的是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

(三)学生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教师语言,运用要有广度而创设的情境,应该摆脱学生思维的固有思维,以自己的角度来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得学生敢于提出对于教材的理解而产生的疑问,也敢于提出理解教师的讲解而产生的质疑,即进行批判性的质疑、实践、验证,以寻求解决的方法。

对于高中学生在学生具有了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还有待于提高,下面重点谈谈能力型问题和创新型问题的一些看法。

二、学习能力型问题的理解

(一)学习能力型习题的特点

1.内容上比较新。在学习能力型习题中,教学中总是能够出现一些新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对于自己的学生进行相关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比较好地让学生去理解,即对这些概念、定理、公式以及方法或多或少的理解、运用,应用它们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2.具有抽象性。从这些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来看,往往是描述的比较简单、减略、抽象,即没有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语言简单,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分析、领会、理解。这与在平时的课堂里,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学习新知识是有不同的,在无教师的讲解、举例和解说的情况下,而对于这些没有感性的内容的理解下,来学习这些抽象、概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学习、抽象的思维。

3.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对于学生的要求,是由于学习这些新知识的时间上比较短。所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能够很快去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公式和方法,在这基础上,再达到运用、解决其有关的问题,换句话说,在没有例题的形式下、没有模仿的情况下,能够自己去解决问题,因此,这是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应该具有敏捷性、独创性的要求。

(二)解学习能力型习题的方法

1.通过阅读来理解。首先,在阅读的基础上来理解题的意思、理解题目所包含的内容,即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的根本,在这里又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从字面来理解,即要求是通过阅读来看明白其中每一个句子所含的意义。

第二步、从内容的深层去理解,即要求是能够往深了去理解,尤其是新的概念的本质和属性,通过分清这些定理、条件来得出结论,采用新的方法是关键的一步。

2.运用。我们为了理解这些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这是前提的也是条件,而运用它们来说,是属于解决问题的关键部分。只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三)提高解学习能力型问题的能力的方法

1.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所谓学习能力型问题,是指通过对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的理解,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在解题时,要求的是:在自己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来对于这些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的理解,而运用它们是为了解决有关的问题。因此,为了顺利地解决这类问题,培养学生较强的、独立的学习能力是关键。在平时学习时,首先要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即在上课之前,通过学生的预习,独立学习,来掌握新的知识。

2.通过加大学生的阅读,提高其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阅读、理解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时,一旦题目中只给出一部分,即单纯的名称、抽象的描述,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来理解其概念的涵义以及理解概念,即其所存在的根本,对阅读、理解的能力来说,是给学生提出了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首先,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语文能力、数学的知识作为基础,只有这样在理解定义中的词、句子时,才能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其次,再根据概念、定义来辨别其是否是正和反的例子,从而能够达到具体的运用。

三、创新能力型问题的理解

(一)创新能力型问题的特点

针对一些有创新能力的问题,对于小学生的培养要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来发他们的智能。目前,对这类问题的研究,还是一个、初始的阶段,因此,从一些比较简单的的问题入手来考虑,对于这些问题,往往具有以下的特点:

1.具有特殊性和一般性。

2.具有类比和联想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如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将这些常见的数学问题放到一起,解答相关的问题。因而,可以通过创造相关的问题进行联系,来理解相关问题等等。

总而言之,我们比较学习能力型问题和创新能力型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能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能够去探索、研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及能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在解能力型问题时,要注意的是避免利用过去的、旧的题型、旧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略,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韩飞.“一题多解”与高职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高等数学研究,2012(04).

[2]周洪伟.“一题多解”对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作用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19).

[3]苏兴震,陆钧.例谈多解问题的教学误区[J].江苏教育研究,2012(15).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定理公式创新能力
J. Liouville定理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Individual Ergodic Theorems for Noncommutative Orlicz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