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青年急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张晓萍
(山西省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046000)
青年脑卒中是指18~45岁的青年人发生的脑卒中。近年来,青年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而对于青年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笔者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青年急性期脑卒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脑病科住院患者60例,年龄18~45岁;发病3 h~7 d。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①颅内血肿≥30 mL者;②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21~45岁,平均37.5岁;其中脑梗死24例,脑出血6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43岁,平均34.7岁;其中脑梗死20例,脑出血10例。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于入院第2日即开始口服(或鼻饲)镇肝熄风汤。药物组成:怀牛膝30 g,生代赭石30 g,生龙骨15 g,生牡蛎15 g,生龟板15 g,生白芍15 g,玄参15 g,天冬15 g,川楝子6 g,生麦芽6 g,茵陈6 g,甘草4.5 g。心烦者,加生石膏15 g;痰多者,加胆南星6 g;重按脉无力者,加山茱萸15 g,熟地黄15 g。每日1剂,早晚分服。同时给予吸氧、降低颅内压、神经保护、维持水电平衡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除不用中药外,其余治疗均同治疗组。
两组均治疗14 d后评价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进行评定。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或死亡。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基本治愈5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10例,无变化2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基本治愈2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14例,无变化5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讨论
临床上,脑卒中急性期多属本虚标实证候,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发病之初,尤以标实为主,“风阳痰火炽盛,气血上冲”。有研究提示,火证、瘀证、痰证是中风急性期的主要改变[2]。青年人脏腑气血充盛,多以实证为主,即使是虚证,也多以阴虚阳亢之本虚标实证为主,而镇肝熄风汤主治内中风,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方中怀牛膝苦酸而平,归肝肾经,重用以引气血痰瘀下行,为治标之主药。代赭石降胃降冲;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熄风,共为臣药。玄参、天冬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肝为刚脏,内藏相火,纯用重镇之品以强制之,必激其刚性,故用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泄肝热,顺肝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并能调中和胃,以防金石滋腻之品碍胃,为使药。《黄帝内经》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血之与气,并走于上,此为大厥”,而镇肝熄风汤平肝潜降,引气血下行以治标,兼顾滋养肝肾之本,标本兼治,刚柔相济,重在降逆的特点正契合了青年脑卒中急性期的病机,方药对症,故而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疗效判定标准[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6):379-381.
[2]张汉梁,黄坚红,黄应杰.中风病不同病程中医证候特征与脑病理改变关系的研究[J]. 中医研究,2000,13:17.
收稿日期(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