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点滴谈

2015-12-21 18:25赵霞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摘要】因材施教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是在全面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发展特长,因人而异培养各类人才。本文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分析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再从自己指导学生朗读和作文教学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因材施教的具体做法,以便和同行交流。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学原则之一。孔子就曾经对三个不同的学生:颜渊、仲弓、司马牛对于“仁”的内涵做出三个不同的解释(见《论语·颜渊》),体现了孔子具体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然而,步入被信息充斥的当今时代,教学以大班授课为主,实施因材施教似乎不太容易。另外,随着城镇化建设,学生来源复杂、家庭环境各异、生活方式不同、社会背景千差万别,更为重要的是中小学正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应当把所有学校开设的课目都学好,教师实施因材施教较为困难。但笔者认为,因材施教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异化教育的正确性,应该在全面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发展特长、因人而异培养各类人才。

一、“因材施教”应据个体差异而具体实施

多年来,普九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产生了重大的效果,提高了民族的素质,也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随着时代前进,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进入了“加速时代”,“疲于奔命”成了多数人的共同感受。就连幼儿园的孩子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们的共识。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过重负担,不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损伤了孩子们的自由、想象的空间,往往事与愿违。教育者应当注重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程度差的学生能接受、理解;使程度好的学生也能有所得外,特别体现在对学生的不同要求方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加强读的训练,是培养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到语言和文字走一个来回,才能达到效果。要做到这些要求,必须因材施教,对差、中、优不同程度学生做不同的要求。表1是笔者多年来总结的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差异化要求(如右)。

二、作文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遍读”,我们要把朗读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把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虽然有以上的目标和要求,应当按学生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因材施教,不同要求。操作时,随环境、场景及学生情绪的变化灵活运用,适当要求。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长期的多方面训练,同样要因材施教。我们清楚地知道,每个班的学生,优、中、差的比例都是枣核形的。要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以写作文为例:现阶段,中考也好,统考也好,总有一条作文要求是“要写出真情实感”。

怎样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呢?必须加强目标教学,实行分类推进:优等生能够写出自己在特定环境中被周围事物所触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或遭到创伤时所写出感人的文章,这种文章实际上是作者的灵感作文,教师评讲或在批语中予以表扬或推荐报刊发表,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促进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待写作水平差的学生,一定要加强面批,个别指导。眉批和总批对中、优等生比较实用,对于差生收效甚微。差生作文毛病多,教师无法一一写出,即使写出了,学生也不愿意看,甚至不一定能看懂。因此,要对差生进行面批,对其进行第二次的指导,也可以对具体题目,具体学生标列出提纲,教师还可以对其提供一些材料、词句“扶着走”。老师应善于观察,挖掘出学生的各自特长进行培养,使他们多参加各自爱好的专长,发挥其优势,逐步提高。

三、结语

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要目中有人、因材施教,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展。特别在个别辅导时,更应对症下药,在普遍达到一般要求的同时,满足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去做,效果一定非常显著,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董晓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原则与实践运用[J].小学语文教学,2015(7).

[2]徐顺桂.语文教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J].小学语文教学,2015(17).

[3]许友兰.试谈课堂教学中个性风格的追求[J].小学语文教学,2014(33).

作者简介:赵霞,女,1976年生,小学一级教师。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