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廷+杨瑞松
2013年5月,张海莹从乌拉特中旗财政局副局长的岗位上调任旗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他在财政局时主要负责政府采购工作,可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和政府采购之间几乎没有共同点,这对张海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任职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凭借不懈的努力、创新的思路,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打消了人们对他能否做好工作的担忧,以良好的工作成效开拓出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天地。
“大破大立”让农民的地更好种
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张海莹到农发办后几乎没有休息日。每个双休日、节假日,他不是在办公室学习农业综合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就是下乡到项目区与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单位探讨、解决项目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两年多来,他系统地学习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各项政策规定、财务制度和管理措施,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面积2.3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草场面积占95.1%。全旗耕地面积135万亩,主要集中在山前灌区的耕地面积达105万亩,是乌拉特中旗的粮食主产区。在这105万亩耕地中,中低产田占78%。针对中低产田比重高的问题,2014年起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全面推行“大破大立”工作方法。张海莹要求全体工作人员牢记“大破小矛盾、小破大矛盾、不破全矛盾”,要不惧困难,迎难而上,将项目工程“大破大立”工作方法在全旗推广。
何谓“大破大立”?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的土地整治模式,即打破农户的承包界、打破杂乱的地块界、打破混乱的渠沟路,统一开挖渠沟、统一修整道路、统一植树造林、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划分地块,完成整治后再重新进行分配经营。
为何推行“大破大立”?张海莹发现,乌拉特中旗耕地高低不平、土堆多,地块杂乱、不规则,若再像过去修修补补,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所以要结合河套地区土地实际,把村与村、乡与乡的耕地全部打破,推倒重来,放在一个盘子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再分配,从根本上解决排水不畅等难题。
“‘大破大立的核心,就是通过整理,改变土地现状,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它的前提,就是必须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变、农民利益不受侵害、承包耕地数量不减、农民效益收入不降。”张海莹说。
乌拉特中旗农发办首先在乌加河镇联丰奋斗村8000亩井灌项目区实施“大破大立”。起初农民抵触情绪很大,担心自己分到差地,或者耕地亩数减少。为了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张海莹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与乡镇、村委干部一起入驻联丰奋斗村,发动群众,宣传政策,组织村民到五原县参观那些实施了“大破大立”的项目区的成效,并把村内推选的5名村民代表吸纳为项目组委员,专门负责项目实施的相关事宜,最终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同意并顺利实施。
项目工程竣工后,每户村民原本零碎的耕地变得集中连片了,种地成本也节约了;通过清理积土、平整土地、裁弯取直渠道等措施,该村还新增了90亩耕地;春播时,平地机、播种机作业于田间,实现了机械化耕种和规模化种植;灌排配套、道路畅通,解决了群众浇水、行路难题……让农民们切实感受到了项目区实施“大破大立”的好处,从而为全旗其他项目区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进措施让农发项目质量更高
张海莹始终坚持在一线工作,对项目工程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了如指掌,多次主动邀请全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到农业开发项目区调研考察,并认真听取代表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在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积极进取,努力创新,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
一是在建筑物施工时改变了过去分体浇筑的模式,要求全部实行整体浇筑(即一字墙和护坡护脚采用异形模具整体浇筑),从而避免了以往建筑物发生的接口漏水、分离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二是对项目区施工采取了新方式,实行先拉框架,后进行细致精做。具体做法是先对项目区道路、林带进行规划施工,待框架成型后再对具体的项目区建筑物、管道铺设等进行施工,从而避免项目死角的产生,保障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在项目区植树方面,将苗木采购、种植、管护等具体实施工作交由乡镇负责,农发办负责技术指导及监督检查和验收。项目区林带种植不搞“一刀切”,而是坚持“宜林则林、宜片则片”的原则,苗木以小美旱杨为主,同时因地制宜安排部分红柳和柏树,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区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四是严格竣工验收管理,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在项目竣工验收方面,要求按照设计标准对项目区渠、路、林、井、管道、建筑物等逐一进行核对,凡达不到验收标准的全部不予验收。农发办选择工程质量优良的企业进行表彰,并作为企业下一年招标加分的条件,以提高企业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促使施工企业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五是进一步加强监理管理,严格落实了监理责任。要求监理单位严格按项目管理要求,规范开展各项监理工作,确保监理组织严密、人员到位、监督到位。项目区全部实行现场监理制度,并采用工序报验制,定期不定期检查监理执行工序情况和监理日志、月报,充分发挥监理作用。
六是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工程做到了公开、透明。积极与乡镇、村组配合,推行项目公示制度。项目规划、选项与乡镇、村组积极配合,采取“竞争立项、择优选项”的原则从全旗筛选出实施立地条件较好的项目区;树立监督牌,将农发办、监理、施工企业代表的电话全部公示,发现问题欢迎群众举报,项目力争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七是加强项目宣传,提高了群众的认识。通过组织群众到其他项目区参观项目实施“大破大立”后取得的成效,召开群众座谈会,以及到项目区与群众实地谈心等多种方式,增加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了解和支持,减少了项目在实施“大破大立”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
另外,针对上级在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项目工程建设细节不到位、图纸不够规范、档案管理不完善问题,张海莹进行了大力整改:工程结算报账方面,实施项目报验制,在单项工程结束后由施工单位向监理提出申请验收,农发办再进行抽查,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保障工程质量;成立了项目监审股,负责全旗项目工程的监督审查,与项目工程股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管理;邀请市财政局、旗档案局对农发办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真正让农业综合开发档案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尽职尽责让农民有更多期待
2013至今,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办累计争取实施土地治理项目18万亩,项目总投资17845万元。
2013至2014年度,累计完成建排灌站1座,打配机电井104眼,配套潜水泵65台,输变电线路配套2.5公里,埋设节水管道452.2公里,衬砌31.12公里,修建建筑物2372座,开挖疏浚渠道288.77公里,修筑机耕路445.96公里,平整土地30203亩,植树39.54万株,科技培训农民5500人次,示范推广6700亩;实施财政补贴产业化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809万元;与水利部门联合申报狼山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总投资1496.91万元。
两年多来,张海莹走遍了全旗乡镇苏木的各个角落,辛勤工作在农业综合开发这个岗位上。当有人问他“何必这么辛苦”时,他说:“对我来说,农业综合开发绝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事业、一份责任,它承载了全旗所有农民的期望和信任。工作做不好,我对不起组织上的信任和自己的良心。”
在他的带领下,乌拉特中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3至2014年度被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发办评为宣传工作先进旗县,被乌拉特中旗旗委、政府评为实绩考核突出单位,党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旗直机关先进党组织,他本人也被乌拉特中旗旗委、政府连续评为实绩考核突出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