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华广西脑科医院精神科 柳州 545005
丁螺环酮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性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林国华
广西脑科医院精神科 柳州 545005
目的 分析丁螺环酮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性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04-2014-03符合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性功能异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丁螺环酮治疗,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诊治。比较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的FSFI调查问卷得分的变化及男性患者治疗前后IIEF-5得分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女性患者在性欲程度、阴道润滑状况、性高潮状况、性满意度及总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各个指标得分均显著增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男性患者的IIEF-5问卷各个问题得分及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各个问题得分及总得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 丁螺环酮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性功能异常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性欲程度、阴道润滑状况、性高潮状况、性满意度及勃起障碍等性功能异常的征兆,明显提高临床改善率,值得临床推广。
丁螺环酮;性功能异常;FSFI调查问卷;IIEF-5问卷;临床疗效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多为青壮年起病,主要表现为思维、知觉、情感及行为等方面的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沉重负担[1]。目前,对精神分裂症主要采用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舒必利等药物治疗[2]。但在接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及夫妻感情,会使患者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会出现精神疾病加重的状况[3]。因此,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性功能异常的临床症状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选择我院2011-04-2014-03符合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性功能异常患者80例,探讨丁螺环酮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性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04-2014-03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性功能异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0~40岁,平均(35.50±5.50)岁;病程1~4a,平均(1.50±0.50)a。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0~50岁,平均(34.50±5.60)岁;病程1~3a,平均(1.50±0.60)a。2组患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4];(2)首次入院者,入院前未服用过其他抗精神病药物;(3)年龄30~50岁,平常夫妻关系和睦;(4)无其他心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5)入院时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血清泌乳素、促黄体激素、心、脑电图、脑部CT正常;(6)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常规方法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实验组给予丁螺环酮治疗,起始剂量15mg/d,1周内加至30 mg/d,如疗效不佳可继续加量,最大治疗剂量40mg/d,平均(35.50±5.50)mg/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诊治,安慰剂使用相同外观、相同性状的片剂,加量方法一致。2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临床指标。
1.4 临床指标(1)采用改良的国际认可度较高的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调查问卷调查2组女性患者的性功能状况,内容包括:性欲程度3~15分;阴道润滑状况0~15分,性高潮状况0~20分,性满意度2~20分,(2)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调查问卷调查2组男性患者的性功能状况[5]。该问卷包括5个问题,每个问题以1~5分记分,总分为25分。(3)疗效评判标准:女性患者疗效标准:总分≥25分为显效,25~20为有效,≤20分为无效;男性患者的疗效标准:总分增加<1分或不增加为无效,2~4分为有效,>5分为显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包为SPSS 16.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的FSFI调查问卷得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的FSFI调查问卷得分比较(±s)
表1 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的FSFI调查问卷得分比较(±s)
性功能指标 实验组(n=20)对照组(n=20) χ2值 P值20 --性欲程度 治疗前 4.80±0.85 4.80±0.45 0.465>0.05治疗后 6.56±0.45 4.76±0.40 4.096<0.05阴道润滑状况治疗前 3.85±0.50 3.80±0.55 0.654>0.05治疗后 6.65±0.50 4.35±0.50 5.065<0.05性高潮状况 治疗前 5.80±0.50 5.70±0.60 0.697>0.05治疗后 8.65±0.50 6.35±0.50 5.367<0.05性满意度 治疗前 5.95±0.60 5.85±0.70 0.893>0.05治疗后 8.55±0.6 6.55±0.6 5.903<0.05总分 治疗前 20.40±1.50 20.50±1.40 0.823>0.05治疗后30.50±1.50 22.50±1.60 5.834<0.05
2.2 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后IIEF-5问卷得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后IIEF-5问卷得分比较(±s)
表2 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后IIEF-5问卷得分比较(±s)
问卷问题 实验组(n=20)对照组(n=20)χ2值 P值问题10.05问题2治疗前 2.50±0.65 2.52±0.56 0.295>0.05治疗后 3.55±0.85 2.65±0.68 4.093<治疗前 2.45±0.56 2.43±0.58 0.564>0.05治疗后 3.85±0.85 2.62±0.55 5.043<0.05问题3治疗前 1.53±0.32 1.54±0.42 0.694>0.05治疗后 3.30±0.55 1.68±0.45 5.347<0.05问题4治疗前 2.40±0.43 2.41±0.42 0.954>0.05治疗后 3.50±0.45 2.64±0.54 5.476<0.05问题5治疗前 1.70±0.54 1.72±0.45 0.694>0.05治疗后 3.20±0.43 1.80±0.54 5.023<0.05总分 治疗前 11.20±1.50 11.20±1.65 0.945>0.05治疗后 17.40±1.40 12.50±1.40 4.903<0.05
2.3 2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 [n(%)]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精神疾病,世界范围内患病率约为1%。近年来,随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压力的不断增大,其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该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的产生是由中脑边缘的多巴胺功能活跃亢进引起的[6]。利培酮、阿立哌唑等抗精神病药药物治疗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为重要的治疗措施。但嗜睡、乏力、肥胖、流涎、性功能障碍等常见的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7],常给患者带来工作、社交及日常生活的不便,且使患者产生严重的自卑心态,以至于羞于见人,逐渐封闭自己,从而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更加严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这种损伤就更加明显,最终导致患者出现精神残疾。因此,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性功能异常的临床症状,需引起社会的关注。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性功能异常发生机制极为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明了,目前多依据性生理学基础研究,从中枢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激素两方面来推测抗精神病药物对性行为可能的影响。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等多种神经递质受体拮杭作用均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性功能异常有关[7]。因为5-羟色胺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因此,拮抗5-羟色胺与多巴胺会引起患者性功能异常的发生。丁螺环酮是一种对5-HT1A具有高亲和性的药物,同样对大脑多巴胺D2受体具有中等活性[8]。因此,服用丁螺环酮可以唤起患者的性欲望。
综上所述,丁螺环酮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性功能异常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性欲程度、阴道润滑状况、性高潮状况、性满意度以及勃起障碍灯性功能异常的征兆,明显提高临床改善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倪尉,周和平,项光亚,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0,29(3):342-346.
[2]栾中山,许鹏,迟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46-48.
[3]房茂胜,李乐华,赵靖平,等.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1年随访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4(9):850-855.
[4]马燕,陆峥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和预防[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8,35(4):251-255.
[5]朱毅平 .曲哩酮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勃起功能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6,20(5):48-50.
[6]鱼爱和,张小澍,邓鸣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性别差异[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10(2):110-115.
[7]李一云,屠监源.丁螺环酮在42例抗抑郁药所致性功能障碍病人中的运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11):813-815.
[8]董琳琳,焦华丹 .丁螺环酮治疗新型抗抑郁药物引起的性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80.
(收稿2014-10-27)
R971.4
A
1673-5110(2015)21-0040-02